乾貨|處理母帶和混音的差別?母帶處理的真相(上)|MZD Studios

2021-02-15 MZD Studios 混音之道

大家好,我是Jerome,為什麼最近我會這麼積極呢?因為我答應你們的要把2018的一整年落下的文章補回來,但這期絕對是乾貨。

你們有問題就在相應的文章下留言吧,我看到會回答你們。私信手機那個管理APP是沒有及時通知的除了留言有提示。

我想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在度娘還是知乎上回答的人還是相對比較少的,更值得我們一起來探討。

我記得前年我也寫過相關母帶處理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往回翻(菜單欄~我想學習~免費乾貨)。

混音和母帶處理,是音頻後期製作過程中兩個獨立分開的部分,卻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的概念很模糊,難以區分。

第一個問題,你要明白什麼是混音?然後再了解什麼是母帶處理?

混音大家都不陌生,以前我都講過混音基本上是為錄音服務的。

混音的質量來自錄音,那我們就有必要先從錄音開始說起。

錄音是什麼?

度娘說錄音即是將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

那錄音硬體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說不重要的混音師就是個搞傳 銷的。

他直接告訴你用什麼設備錄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混音做好,通過混音來幫你拯救錄音,對了,先把混音費用給結了再說,後面又說因為你的錄音不好,混音也不是萬能的,拯救不了,後面自行腦補即可。

老鐵,硬體如果不重要,錄音沒有硬體,請問你用什麼來錄?

錄音行業基本上都會對聲音的信號進行採集跟記錄,將媒質上記錄的信號重放出聲音。

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涉及到。

錄音行業、音響行業,大概是永遠不會沒錢賺的職業。

這是最本質的需求。

目前,我還沒見過有一種技術能夠代替喇叭發聲,可以播放音樂的(除了現實中的幾個朋友圍著玩不插電唱歌,這種適合小的場合)。

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聲波再從空氣中傳播到人的耳朵裡的,初中物理書有講。

不管你技術有多牛逼,都需要硬體來錄音,用喇叭來重放錄音。

如果你告訴我,用軟體可以代替硬體錄音的。

我說了這麼久你壓根就沒聽明白,我建議你也不要往下看了。

題外話: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寫給真正想學習音樂後期製作朋友看的,要問我說給您個參數您跟著調就行,那我只是個工具,您可以取消關注我,我一句話都不會多說。

我在乎的是真心想學習的粉絲有多少,不是當廚師的、賣五金的等都來關注MZD Studios,像我們這個公眾號,我們需要的粉絲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準越好,跟交朋友一樣,我不需要去過濾掉垃圾流量,我不用浪費時間去跟別人計較,微博上天天都有人私信販賣殭屍粉,播放量,轉發量,點讚量,這些東西全是虛假的流量,我身邊靠這些虛假的流量騙到錢的人多到不得了,有用嗎?

對他們來講可能暫時是有用的,但是紙包不住火,作弊的技術再強,道不正確,早晚會出事,牆倒眾人推。

現在的人浮躁是事實,恨不得馬上出名。靠炒作、說話偏激可以馬上贏得一部分人的跟隨,這只是投機取巧罷了。

但是,我不是說這樣做就是錯的。只是一個人有名,有錢,眼紅的人總比羨慕的人多,而我希望看我文章的朋友您不是這一類的人,我們追求的是長久的共贏。

Jerome老師,那混音呢,混音硬體重不重要呀?

如果我說混音硬體不重要,一定也有一群「設備大師」排著隊來罵我,罵我的人比我打的字還多,我這分明就是砸人家飯碗。

所以我說混音硬體很重要,結果,他們聽了,都說對。

我們判斷一個東西重不重要,先假設一下,沒有了它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來代替它去完成任務?

我的結論:凡是能被代替的東西都不是最重要的。

嘿嘿,Jerome老師。混音插件能否代替硬體?

我害怕,又有人排隊來罵我,所以我直接說不能。

是否能代替?

事實上,就混音來講,如果大家把它看成一種工具的話是可以被取代的。

如果大家是以音色來判斷的話, 是不可能被代替的,即使你是用軟體模擬硬體的音色,這個也是一個假象。

世界上沒有一張畫像能被觀眾看過,並說比真實場景更加身臨其境的。

不然以後沒有人會花錢去旅遊了。

當大家把硬體跟軟體看成一種工具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把這些工具充分利用。

畢竟我們是以作品來說話的,不是靠工具來比貴賤。

當一個人成功了出名了,他說什麼都對,即使說錯了,還是有一群舔狗跟著喊牛逼。

但是呢,如果這個人不小心失敗了,往往要留意的就是身邊的這群舔狗了。

可見,太渴望出名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小心又扯到別的事情去了,對不起,我談到這些生活的東西總是太多話可以吹了,很多東西都不是像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學校跟書本上都不會教你。

總之,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行千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反正,我的文章你們看得上就看,免費的。

我們講回混音插件跟硬體問題。

事實上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理清一下思路。

有人說軟體音色好,有人說硬體音色好。是的,在大家都在互相對罵時,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做個盲聽測試,給出個結果。。。

沒有。。什麼XX論壇大師帶著一群學生出來罵另一XX大師,你越是讓他盲聽,他越慫。

我們都是智者,爭論這些結果沒有意義。

凡是客觀事實都經得起推敲。

在國內能作弊,放到世界去了,能不能發展又是一回事。如果說有意義,全是為了多收幾個學生顯示自己的實力牛逼罷了。

不要把矛頭跟心思放在自己人身上, 大家一起想辦法,怎麼樣把中國音樂搞到世界去,才是我們每個中國音樂人的使命, 當然你不贊同我的觀點,可以當我沒說,也不要急著罵我。

事實上,有沒有人會聽得出來的?

有,什麼人?就是聽過錄音幹聲的,並且很熟悉被測試的那兩個工具的人。

沒有放出幹聲出來,就給人盲聽測試也是耍流氓。

能蒙對的全看運氣。

為什麼又要寫這些真相?想讓你們從最根本上明白一個背後最基本關鍵點。我寫的所有真相的文章,我打賭他們看到都不敢轉發。

所以,說回來,混音是什麼?

我們要了解的是,混音用來幹嘛的,目的是幹什麼的,不是一開始就爭論用什麼工具最好,我相信到底該用硬體還是用軟體混音好?大家心裡有答案了。

很多歲數大,老一點的混音大師喜歡用硬體混音,並不是因為硬體比軟體好,而是因為他們早習慣了用硬體混音。

你現在讓爺爺奶奶們去用智慧型手機打電話,他們不一定習慣。

那麼,出發點還不是為了打電話?打得通就自然就是好的工具。

這樣很多人不明白狀況就以為,好作品一定是純硬體或純軟體做出來的。

還有人會說沒有一個好作品是單靠軟體做出來的。

如果是說錄音的話,我非常同意。

如果是混音的話,這話就太片面了,要麼他不會用軟體混音,要麼他是個喜歡比工具的「設備大師」。

是我沒用過硬體嗎?還是我沒用軟體?

錄音與混音不一樣的地方:錄音一定要硬體去採集聲音,而混音是處理聲音。

我們對聲音的處理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區別就是結果不一樣,卻不能說好壞。

一個人化妝化得很美,不一定每個化妝很美的人都是用一樣的化妝品,有些人可能會故意用水彩去化,這是真人真事。

另外一個觀點,大家都會忽略的是,假如我們現在音樂後期技術很先進,我們一開始音樂行業先發明的軟體插件,而沒有發明硬體去製作混音後期。

這時候,大家是不是會有先入為主的感覺。

普遍人會認為,只有軟體插件混音才是最專業的。

音樂製作像電影製作一樣,音樂相比起電影,我們同樣是需要靠硬體去做攝影,攝影相當於錄音。

而大家都知道電影後期是靠軟體做出來的。

你說做攝影能不能沒有硬體設備直接可以用軟體代替?

做白日夢。


混音的目的什麼?

混音的目的就是:把不同的錄音幹聲混合放在一起,使每個錄音音軌融合在同一環境,並對他們進行一些潤色,最終縮混成一個音頻文件,為讓不同的音軌變得好聽。

在其中我們會做一些操作,比如插入效果器,調整推子,EQ。壓縮等等。

大家喜歡說混音就像炒菜,也就是這樣。目的一樣,為了讓不同的食材變得好吃。

但說母帶處理就像擺盤,我覺得不對。

我們評論混音混得好不好,可以靠耳朵聽出來,就像可以通過吃一下炒菜的味道好不好吃來判斷。

那麼擺盤只是很直觀的讓我們看到這道菜美不美觀,而實質上對菜的味道沒有影響,除非你硬要加上自己對菜外觀的感覺去判斷,也就是食慾。

而母帶處理後我們聽到的效果,也就是聽感,是會有影響的。

音樂是聽的,炒菜是吃的。

我說了這麼多,大家基本上都明白了,混音是母帶製作之前的重要步驟。

但是最後決定一首音樂的好壞的不僅是錄音、混音、還得看最後的一步輸出的母帶處理。

即使單單是混音,我還是能寫個長篇大論的,但是實際上沒用。

當你把混音做好之後,拋開一切你對母帶處理的未知的限制,你應該對這首歌感到滿意,感到自信,我的意思就是說,即使你沒有做母帶處理,你對自己混音後的歌都必須感到自信,這個自信是來自你的混音很完美,不要太期待母帶處理之後能給你的歌帶來些什麼改變。

母帶處理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為什麼又說不要太期待母帶處理之後,能給你的歌帶來些什麼改變?

下面我會給你解釋:

接下來,我們才來了解母帶處理是什麼,為什麼要做母帶處理?

一個題外話,也是我經常聽到或看到的事情,不少人(應該是覺大部分人)他們總喜歡說「這首歌的混音跟母帶都是我做的」,而不是說「混音跟母帶處理的人是我」。母帶是什麼?母帶英文名叫(Master Tape)。歌手在創作歌曲、選歌並練習完畢後,正式在錄音棚原始錄製的、經過編輯完畢的磁帶(光碟),以用於複製、生產製作音像製品,俗稱母帶(母盤)所以,大家記住咯,別念錯了。

度娘對母帶處理的解釋是:音樂製作首先分音軌錄製,人聲和每種樂器(包括打擊樂器的每一件響器)都要獨立錄一條音軌,之後由混音師將所有音軌混縮為一個音頻文件,之後對此音頻進行的處理就是母帶處理。

為什麼要做母帶處理?

1.統一性:

一開始,我們做母帶處理是為了確保每首不同的歌曲能被統一放在一張專輯上,即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特別是很多流行樂的歌曲,每一個歌手的專輯會有很多不同的風格,當然很多不同的風格也可能不是來之同一個混音師、製作人之手,當然音量響度肯定會有偏差,但是對於我們玩重型音樂的來講,往往一張專輯每一首歌都是同一個風格,這樣他們的混音師與製作人不會分好多個。

2.響度:


其實嘛,我們做母帶處理的原因也就是為了一個響度問題。

以前我寫母帶處理的文章會告訴你,比如母帶處理不僅僅是為了響度這麼簡單,還有融合度,平衡啊,要什麼激勵啊,壓縮等等。

好吧,那是因為我為了讓你們能夠更加簡單的理解,還有避免很多人不懂裝懂的會跟我撕逼。(真香)

不過,這次我就告訴大家真相,母帶處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把響度做大。

其他的什麼壓縮,激勵,EQ等等都是一個工具,並不是我們做母帶處理的主要目的。

就這麼簡單。

Jerome老師您騙我,外面很多大神都說,母帶處理不僅僅是通過一大堆的電子管設備,把音樂做得更響而已,而是通過母帶處理對整個作品的全新「整容」。

不同人理解不一樣。

如果你是我教的學生,你應該會習慣思考問題背後的關鍵點。

解釋一下,你說的要給作品「整容」,需要「整容」的音樂,我會第一感覺這混音是做的有多「醜」啊,得有多失敗?

大家腦補一下,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長得很漂亮她需要去整容嗎?

所以,大家回到母帶處理之前的步驟。 那麼就是混音。

我們如果在母帶處理之前的混音都做好了,做的很完美。我們還需要通過母帶處理去「整容」嗎?

母帶處理就是以提高響度為主要目的的。

只是有些母帶處理工程師他們接到的單子如果混音不太理想,他們也只能通過做母帶處理去美化,那麼,實際上是不可能把不好的混音通過母帶處理之後變得更好的。

美化當然不是母帶處理的根本目的。

一定要「整容」嗎?

我相信如果您有經驗的話,你一定會遇到兩種客戶。

第一種是,他們喜歡我母帶處理後不要跟原來的混音音色跟感覺偏離太多,不然就沒有他們本來原始的味道了。

另一種是,希望我能通過母帶處理之後,能讓他們的作品的味道更不一樣,他們覺得你這樣才是很厲害的。

當然,我們所做的結果都是要為客戶滿意才是硬道理。

不過某些情況下,我做母帶處理的單子,硬要客戶一定得聽我的,不然我也不會接著他們的單子,我覺得我這樣有些時候太強硬了也不是太好的,所有大家不應該學我。

慢慢地,母帶處理又被人們神化了。

我們要記住,不是母帶處理就必須做EQ、動態處理,立體聲擴展,而是我們要把響度做到最大化,只能把EQ均衡、動態平衡控制好才有辦法把響度做大。

如果當我們在混音這一步已經做得很完美了,也就是說混音都已經達到了EQ均衡、動態平衡,很有立體感了等等,那麼我們還需要通過母帶處理,再重新做一遍EQ、壓縮,加立體聲擴展嗎?

相反的是,很多混音作品並不能達到做母帶處理的標準。

母帶處理工程師只能通過母帶處理的時候來修復這些問題,不修復好,響度是沒法做大的。

也有些時候我在處理一些母帶工程,發現這個曲子的響度可以做得很大,但是,即使就是能夠把響度做的很大,那麼之後又會出現好多瑕疵了,所以這時我得把這些瑕疵修復好呀。這已經是業內的習慣了。

所以, 後面就成了,外面很多大神都說,母帶處理不僅僅是通過一大堆的電子管設備,把音樂做得更響而已,而是通過母帶處理對整個作品的全新「整容」。

我記得有同學問過我,我就不要臉的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我的混音裡面的吉他還有人聲,能夠把聲場做得很寬廣,特別是軍鼓,可以做的那麼有力量又那麼有立體感?

我現在就告訴你,因為我在混音的時候就把這些問題處理好了,不會留到母帶處理的時候再去加個什麼立體聲擴展器,而且很抱歉,我從來不喜歡加立體聲擴展器在吉他音軌上,即使在混音的時候,這是我個人的習慣,沒必要跟我一模一樣。

我的作品立體感怎麼來的?

我是在混音的時候,靠擺位,深度跟均衡做出來的立體感。

由於我知道真正的母帶處理是幹什麼的,我就清楚明白我的混音需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可以並值得做母帶處理。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只要不是專業混音師混音的單子,母帶處理工程師才會要求在總線不要掛任何插件,後面他們才有辦法做一些修改的步驟,所以專業的混音師他們都知道母帶處理工程師的要求。

Jerome老師,為什麼一定要做大響度呢?


我只能這麼講,一開始我們做大響度是為了把歌曲做標準化,能讓歌曲放在不同的播放設備上,有統一的響度播放標準,把響度做大是為了歌曲能在比較大的地方被聽眾聽得到,如果沒做過母帶處理的混音,一定是沒有比做過母帶處理後的聽起來更大聲的。

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都知道,如果混音做的不夠好,母帶處理也不用想著把響度做的很大。

所以,這就是很多人讓我給他們聽聽他的混音,問為什麼響度總是做不大的原因。

上次我講了,只有混音師才能救母帶處理工程師,不是沒根據的。

Jerome老師您又騙我,大多數寫書寫文章的作者不都了說響度戰爭已經結束了嗎?沒有人會太關心響度問題了。

寫文章的作者說響度戰爭已經結束了,就結束了嗎?

那我告訴你一個方法,只要你在網易雲、蝦米各大音樂平臺上聽一下,同一年發行的不同樂隊的歌曲,如果歌曲存在有不同的響度,那麼響度戰爭就不可能結束,單單一個人的說法不可能控制整個行業,這是一種趨勢,就像現在很多人玩抖音,玩電競一樣,不是你說抖音,電競不能玩,不好玩就沒有人去玩的(但我自己沒玩過,我是一個容易接受新事物發展的人,我不喜歡跟風,我只看客觀事實)。

我科學地給你解釋,請問世界上的聽眾多,還是音樂人多?

顯然,聽眾多,那麼如果聽眾不是音樂人,他們聽音樂都是靠第一感覺。

我們做的音樂就是為聽眾服務的,並不全是為了音樂人服務,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音樂做的越技術,越沒旋律,越少人聽的原因。

內行的人當然聽的是技術。

大概率事件,混音師聽音樂在意混音、主唱聽音樂在意唱功、編曲師聽音樂在意編曲等等,他們更習慣通過他們自己在意的東西去評判歌曲的好壞, 但是普通人聽的是感覺。

感覺的好壞怎麼來?

只要是正常人的感覺,就從「美」來。

所謂「美感」是因為東西很「美」才讓人有「感覺」。

所以,我們反推,「美感「包含了旋律好聽,音樂氛圍高端大氣上檔次,震撼感等,那麼自然普通人就不會在意你編曲有多複雜,唱功、樂器有多牛逼了。

我認為,所謂的音樂的大牌感,也就是」美「。

話說回來,假如響度戰爭已經結束了,大概率情況下,普通人聽的是感覺,也就等於,同樣的一首歌,如果你在不同的響度給普通人聽,他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自然,響度大的音樂給人感覺就顯得更震撼了,更」好聽「 了。

不過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是「假象」。

但是這是不是「假象」,who cares?

所以我的結論是不管有沒有響度戰爭,只要保證在不損失歌曲的細節動態的情況下,我們就有必要把歌曲的響度做大。

我們現在已經大概明白了做母帶處理的主要目的了。

好了先寫這麼多,我打算分上下篇寫方便大家閱讀。

《MZD Studios各風格部分作品集》試聽地址:點擊閱讀原文


最後不要臉求大家幫我分享、點擊右下方的」好看「,來支持我寫下一篇文,那麼下期文章,我會更深的進入講母帶處理的理念等,我們下期見。

我們的音源,音色包及服務內容都在x寶店:MZD Audio Store 能幫助您才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公眾號的菜單欄上點擊「我想學習- 免費乾貨」可以學習前面你落下的課程哦)

如果能得到大家支持的話,我會抽多時間更新更多乾貨。純手工打字有錯別字請見諒,此文章只代表MZD Studios及本人觀點 

往期內容:

乾貨|公開我學習混音的方法,真正的捷徑|MZD Studios

 乾貨|看了幾年的混音教程,自己還是沒有進步。(思想篇+技術篇+掃盲5個誤區)|MZD Studios

 乾貨|您的人聲不是輸給了混音,而是「選擇」。(金屬搖滾錄音混音教程)|MZD Studios

感謝你們,我挺過來了,不做老外舔狗-Jerome Alan Chan

乾貨|開啟你的混音生涯的6個心法|MZD Studios

乾貨|錄製好吉他後,如何正確處理?(付QNA答疑)| MZD Studios

 乾貨|連這些錄音知識都不懂,以後還怎麼「混」?| MZD Studios

 乾貨|專業的母帶處理需要準備什麼?七個建議讓你徹底明白

乾貨|總想要好作品,前期製作你懂了多少?- MZD Studios

乾貨|我要為貝斯手討個公道!讓粉絲們都能聽清楚貝斯聲|金屬混音-MZD Studios

乾貨|新手學混音必須注意這9點!- MZD Studios

最全乾貨|為什麼製作人都偏愛鼓音源、採樣製作專輯? -MZD Studios

乾貨|你確定你聽的專輯鼓聲都是全實錄的?什麼鼓音色是行業的標準? -MZD Studios

乾貨|解決新手在金屬樂錄音混音中常遇到的10大問題-MZD Studios

....

相關焦點

  • 為您的混音進行母帶處理的4個步驟
    如果您經常混跡於各種音樂圈的論壇,擁有很多圈子中的群,還有好多音樂圈的朋友,您一定知道為混音製作母帶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我想大家都知道,母帶的後期製作和混音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但是好消息是確實存在著某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成功地完成母帶的後期製作,只要您按照下面的這些步驟操作即可。什麼是母帶處理/母帶後期製作?
  • 音樂製作課:一次搞懂「錄音、混音、母帶」之間的差別
    接下來,帶大家進入到重要的音樂製作環節,即錄音、混音、母帶後制,讓大家一次搞懂「錄音、混音、母帶」之間的差別以及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是的,今天的家庭錄音室越來越普及。好的音樂也可以從臥室、車庫或雜物間中製作出來。錄一首歌、傳上網、病毒傳播,然後一夜成名。但是,一夜成名的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 怎樣為金屬音樂做母帶處理
    上述這些問題乍聽起來有點令人生畏,不過有一條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無論是什麼音樂風格,你都需要在一個高質量、準確的監聽環境下來做母帶處理,還有就是在做完混音後你需要給自己一些保持頭腦清醒的時間和空間,好在隨後的母帶處理工作中能有更清晰的思路,接下來就讓我更詳細地闡述。
  • 音頻母帶處理指南值得收藏
    母帶處理是音樂製作中的最後一個重要階段。在我們的母帶指南的第2部分中,我們將介紹如何自己做母帶處理,響度區,壓縮和限幅器以及立體聲增強的處理。能自己做母帶處理嗎?沒有理由不能將現有的DAW系統用作母帶處理練習的起點,前提是你有一些適用於整體的EQ、壓縮和限制器的插件。只需將你的原始音頻加載到任何立體聲軌道中,然後找到所需插件的下拉菜單。
  • 半音學院預修錄播課|錄音混音「15-17課」:一條測試題、為什麼要混音、什麼是母帶處理
    【第16課 什麼是混音】本課HUKO老師@謝承恩HukoTse(新浪微博)為大家簡述了混音是幹嘛的,還有簡述了混音的流程,固然混音是當下音樂製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最後這節課後讓大家思考的是,如果不混音會怎樣,混音混得不好會出現什麼問題,這些請先思考,在下一節課老師會為你解答。【第17課 什麼是母帶處理】HUKO老師為大家簡述了什麼是母帶處理。
  • 如何給你的音樂做母帶
    「為什麼我的錄音聽上去和在收音機裡聽到的成品音樂不一樣?」答案很簡單:因為那些商業作品,都經過了專業的母帶製作過程。母帶,是音樂在正式發行之前所經歷的最後一步。通過出色的製作和出色的混音之後,母帶將會將歌曲提升到另一個水平,並在不破壞原有音色的前提下,將電平提升到最大。
  • 又一個自動母帶處理軟體 AAMS,可以在本地運行一鍵做母帶
    AAMS (Auto Audio Mastering System) 是一個自動母帶處理系統,可以幫你只用很簡單的步驟就做好母帶處理。
  • 混音系統課終極目錄,從零帶你入門混音!
    11混音軟體和效果器的介紹12MP3無限導出及聲音設置13基礎設備之間的連接14混音到底需要多少監聽設備?15儀表的認識第二章 入門混音必備知識01採樣率和比特率是什麼?12讓聲音有失真味13為什麼空間處理不能獨聽?第十章 母帶處理01什麼是母帶?為什麼要做母帶?
  • 乾貨!人聲混音後期全攻略
    ,它為分軌混音和人聲貼唱兩類,為人聲做後期就是屬於後者的範疇。第三步:均衡(EQ)歌手需要的歌曲如果不是清唱的話,那麼均衡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大家說的EQ,接下來小編給大家送上乾貨!第五步: 混響因為流行樂和搖滾樂大多是在沒有回音的房間中錄製的,所以往往需要在後期製作室加上人造混響。如果你不清楚哪種效果是最好的,就去聽聽同類風格的商業音樂,看看他們用的是哪種混響。並且不能讓混響把混音的所有空間都填滿,空間和音符是一樣重要的。
  • 音樂製作課:如何給爵士鼓混音並擁有唱片級的鼓聲?
    回歸正題,我們今天主要分享爵士鼓混音的技巧和完整課程,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多和我(Vx/sushawn)交流就解決了。接下來,我們繼續往下看。在開始之前,我們先看看一支視頻,了解爵士鼓混音前與處理後的差別及其魅力。大家可結合相關視頻進行高效學習。
  • 真力The Ones新品 終極點聲源與母帶低音系統
    8361A內置3路高效率D類功放,並可以實現20段DSP數字均衡處理,以及精確到0.01毫秒的延時補償。精益求精:8351BGENELEC 8351B8351B是在前代產品8351A基礎上的精益求精之作。
  • U2新專輯母帶神秘失蹤 法國警方緊急出動
    青年報報導,已經四年沒出新專輯的U2樂隊原本打算在今年年底推出全新專輯,但是歌迷們卻等來了一個壞消息———U2新專輯的母帶在法國神秘失蹤!這引起了U2樂隊的集體恐慌。因為丟失的母帶極有可能被傳播到網際網路上。這對於U2樂隊和百代公司來說不啻為一個晴天霹靂。   據稱,這盤已經錄製好的母帶在法國尼斯的一個唱片工作室內不翼而飛。
  • 電腦專業錄音軟體推薦,適合錄製幹音和DAW混音後期
    被Adobe公司收購後改名),先進的音頻混合、編輯、控制和效果處理功能,帶有純淨聲音的精美混音效果,是音頻和視頻後期製作方面專業人員所必備的軟體平臺。Adobe Audition提供業界最佳的音頻清理、恢復和精確編輯工具。其中包括用於對音頻內容進行創建、混音和編輯的多音軌、波形和光譜顯示。
  • 真力發布The Ones系列8361A、8351B、W371點聲源與母帶低音音箱
    8361A 內置 3 路高效率 D 類功放,並可以實現 20 段 DSP 數字均衡處理,以及精確到 0.01 毫秒的延時補償。新品2 精益求精:8351B在延續以往成功經驗的同時,真力將近幾年來在電子學、聲學、機械工程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尤其也從 8361A 的驅動單元技術和 8341A 的電子電路設計中汲取了靈感。新品3 突破創新:W371 母帶低音系統
  • 無損/母帶音樂真值得花錢買?測試讓人意外
    理論上講應該是採樣頻率越高音質越好。超過該CD(16bit/44.1KHz)規格的音頻,就是上文小編所提及的「母帶音頻」。同樣的,小編將同一首歌曲、同一種格式(Flac)不一樣採用規格的兩首音樂放到GoldWave進行了測試。
  • 混音的秘密:溝通與減法(下)
    Tony Maserati在這篇文章中所分享的EQ減法和增益架構Gain Staging是熱點的話題,也非常實用。文中也展現了Tony Maserati鼓組和人聲處理鏈路,以及人聲主副歌分開編組處理的乾貨經驗。Tony 在Master總線部分的平行壓縮技巧也同樣是乾貨分享。
  • 頂級在線音樂平臺終於進入192kHz母帶時代!聊聊如何玩轉它
    備受矚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通過近些年來的收購整合,索尼音樂早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旗下囊括了大量歷史上及其出名的音樂廠牌,也自然收錄有眾多這些廠牌曾經錄製發布過的經典唱片。首先是在音樂品質上的升級,索尼精選Hi-Res音樂第一次將大量唱片的錄音版本升級到了頂級的24Bit/192kHz母帶水準。相比於以往16Bit/44.1kHz,或是24Bit/96kHz格式的音樂資源,更高的錄音質量讓聽感更加細膩,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細節與更加真實的空間重塑感受。
  • 音樂製作、編曲、打譜、音頻後期處理常用專業軟體介紹
    該款軟體在功能上為用戶們提供了的是一個十分專業的音頻編輯環境,例如音頻混合、編輯、控制和效果處理功能,旨在加快視頻製作工作流程和音頻修整的速度,並且還提供帶有純淨聲音的精美混音效果,可以為用戶提供音頻清理、復原和精確編輯工具,可用於視頻、播客和音效設計。
  • 導演網絡上曬母帶
    動畫導演MTJJ之前偶爾在網絡上放出點消息,總算吊住了大家的胃口不至於放棄。此前動畫宣布要出電影,粉絲們感覺終於算盼到了,而最近,MTJJ又在網絡上發布了相關消息 ,曬出了疑似《羅小黑戰記》電影版的母帶。
  • 相位表是如何為你的混音工作帶來幫助的
    你可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不要用你的眼睛去混音」,但是我敢打賭,那些口口聲聲說著不要用眼睛混音的人,其實平時混音的時候都是會看各種儀表的!其實公認度更加高的一種說法應該是:「在混音的時候,也要學會靈活運用你的眼睛」。通過視覺來輔助判斷耳朵所聽到的聲音,既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是極具教育意義的,也能幫助你做出更加出色的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