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上一隻燈,一塊反光板,讓我們去拍外景吧。
《愛麗絲瘋狂回歸》愛麗絲
CN:kotanimomo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 35mm f/1.4L USM、焦距35mm、光圈F/ 4.5、快門速度:1/100s、ISO100、色溫5500K、北京
這是一次和時間的賽跑,總感覺北方的夕陽落得特別快。這張圖的拍攝時刻是夕陽正好落到地平線下面一點,陽光正好無法直接打到角色身上,而此刻周圍又不缺柔和的環境光。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直射的陽光使整個背景或部分角色過曝讓人略感頭疼,等到這個時刻,恰好可以用上單燈。把燈加上柔光罩,從角色的右前側進行補光。當然光量要足夠遠,讓光柔和起來,不能留下太重的陰影,夕陽並未完全落下的好處在於還有一部分環境光,適量的曝光會讓環境保持足夠的亮度,角色在背景中不會太突兀。這個時間段是我特別喜歡的拍攝時間,沒有高速閃光燈也能讓環境光略暗於角色,任何廉價閃光燈都能勝任這個工作,當然,LED燈是無法任我們所為的,只有閃光燈。如果採用LED燈,那它的常亮狀態會和環境光一起進行曝光,我們無法控制那個恰到好處的環境光和常亮燈的明暗比例,好吧,也許光離角色近或許可以,但不一定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更喜歡閃光燈的可控制性。環境光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光源,在之後的圖解中,環境光將一直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光源存在。
《蟲師》
CN:黑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 35mm f/1.4L USM、焦距35mm、光圈F/ 1.8、快門速度1/40s、ISO125、色溫4800K、重慶
想了很久要在這片林子裡拍蟲師。山上剛下過雨,一片霧氣朦朧,剛好是我們想要的氛圍。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在林子裡製造出蟲師世界裡的氛圍效果?
原作中光酒一直是我想拍的一幕,首先得把角色從朦朧的背景裡恰如其分地分離出來,又不能完全脫離背景,這裡就需要一盞燈來實現。把一盞加上黃色色片和柔光箱的閃光燈放到霧氣蒸騰的竹林裡,把它當作銀谷追尋的光酒是一件很正確的做法。拍攝時,我把相機的色溫調得略低,加上雨後迷霧中的竹林,讓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略冷的調子,而不在畫面中出現的光酒,照亮一小部分場景和銀谷,黃色的暖光和冷調的背景搭配相映成趣,正好構成了銀谷追尋光酒的畫面。這裡注意到幾個問題,光酒的色調,環境光色溫的設置與色片顏色的反差,合適的環境曝光,讓人物和光照部分不太脫離整體的背景。
CN:慄子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35mm f/1.4L USM、、焦距35mm、光圈F/ 1.6、快門速度1/160s、ISO100、色溫7900K、上海
我在拍攝COSPLAY作品的時候,把橙色燈光當作夕陽的次數真是太多了,這和我經常拍攝的環境有莫大的關係。身在內陸和霧霾嚴重的西南地區,除了夏季,陽光幾乎很少直接照射到大地上,直到我發現這個做法,它如同救命稻草一般,讓我白天的任何時候都能擁有夕陽的餘暉。
這是一次團體拍攝,我們設計了一個小分隊成員進入樹林的情節。無奈當天上海的天氣陰沉沉的,我們不想拍成普通的紀錄片,因此用上了閃光燈作為背景光這種常見的方法。我並不經常在多人拍攝中採用這個方法,這又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前兩年,我偏愛著泛著膠片質感的舊電影效果,色溫時常都是在6000K以上,然後將飽和度調到最低。這是一張沒有經過色調處理的只略修過COSER臉的照片,因為我喜歡拍完後,相機屏幕裡看到的效果就是我想要的。如之前我們的小實驗那樣,反光板很好地起到了補光的作用,我們在COSER的臉上又發現了一個光源,這相當於又一個補光的光源,它還是自帶柔光效果的,所以這算一盞燈還是兩盞燈?不去糾結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一燈一板能解決的問題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兩個燈改變所見世界
如果說一個燈能給我們看到的場景增加一絲生氣,烘託一點氣氛,那兩個燈所能做到的事情更能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它幾乎能改變我們眼前的世界。不管拍攝多少場外景,我經常會在相機屏幕裡回放照片時興奮不已,這竟然不是之前肉眼看到的畫面。這樣的驚喜能讓我一直執著探討兩隻燈能達到的效果。
《Lamento》 Konoe
CN:非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85mm f/1.2L USM、焦距85mm、光圈F/ 1.6、快門速度1/160s、ISO100、色溫5600K、重慶
在陰天灰濛濛的小樹林拍Lamento可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我們已經決定要在小樹林裡擺上1~2個燈。
在事先參考的CG圖裡,Lamento的世界是充滿魅力的森林世界。布光時,安排一盞燈放在COSER的左側後方,加上黃色色片。我通常稱這樣的做法是給背景著色,就好像畫手在Photoshop裡打開顏色圖層和蒙版。在背景色與我們預想的差太多時,利用色片和燈,調整合適的距離,我們就能在畫布上任意揮筆,讓畫面朝我們想要的方向靠攏。在試光的同時,先調整光的輸出大小和環境光的比例。閃光燈1的作用是不讓小樹林看起來灰濛濛黑漆漆一片,我們想要Lamento世界裡暖暖的金色效果。當然,它需要有一部分「餘暉」灑在konoe的身上,讓人看起來並不像是後期PS上去的。當我們這麼做之後,發現臉部仍然不能因曝光時間稍長而亮起來,更因為人造的側逆光而在臉上留下難看的陰影,希望角色更突出一點,因此,我在konoe的左前方(也是我的左前方)再布置一盞加上柔光罩的閃光燈,讓人物臉部的暗部不至於太暗。閃光燈2的亮度必須小於閃光燈1,否則臉上的光就會毫無主次亂成一片。拍攝的同時,借用一部分較高的枝葉作為前景,加上淺景深,就成了現在看到的效果。這裡用到的黃色色片和之前的橙色色片作為夕陽的效果略有不同,用在恰當的時候甚至會讓畫面變得童話夢幻起來。黃色加植物本來的綠色也是合適的配色。
《怪化貓》賣藥郎
CN:黑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35mm f/1.4L USM、焦距85mm、光圈F/ 1.8、快門速度1/60s、ISO100、色溫5800K、重慶
《怪化貓》這個作品其實更適合內景,在沒有合適內景地的時候,我們打算以紅葉為這次拍攝的基調。在灰濛濛的天氣下,紅葉似乎不太能引起注意。布光的時候,把一盞加上橙色色片的燈放在賣藥郎的右側後方向上,把紅楓葉的存在感再加強一些,整個畫面的色彩就更加顯眼起來。當然,角色這邊也是需要補光的,適當調節一下閃光燈的輸出量,與我們的環境光相差不多即可,這樣陰影部分不會太黑。
《NANA》岡崎真一
CN:非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85mm f/1.8 USM、焦距85mm、光圈F/ 4.0、快門速度1/40s、ISO250、色溫5800K、重慶
這張在街頭拍攝的岡崎真一,是早期嘗試在夜間拍攝舞臺效果的一個小實驗。拍攝時間大概在晚上10點半,我們在鬧市區街頭,人還不少,太多布光就十分不便了。這次不是用兩個閃光燈,而是採用角色以LED燈方式的進行照明,模擬舞臺前側燈光照明的方式,而且方便移動。在背後放一個功率較大的閃光燈,由於器材的限制,不能拍出背景太空的效果,又要適當模仿舞檯燈光,於是採用逆光拍攝的辦法,漏出一部分背光,再加上時間長一點的曝光,讓背後的街燈亮起來,增加些許舞臺搖滾電子感。如果有可能,當時一定會想在背後擺上3~5個燈。如果手裡只有兩個燈,這也許是個不錯的戰術。
三個或以上的燈
既然一個燈、兩個燈能在這麼多的條件下進行拍攝,那三個以上的燈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條件了。
《Fate/stay Night》Saber
CN:非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17-40mm f/4L USM、焦距25mm、光圈F/ 13、快門速度1/160s、ISO200、色溫5800K、重慶
這算是一次突發奇想的拍攝。受到眾多的啟示,我想拍攝一幅亞瑟王在卡姆蘭之戰臨近結束時的場景。事先,我準備了一堆廢舊的盔甲,想做成戰爭結束時滿目瘡痍的感覺。但我們所能布置的盔甲實在太有限,好在想要的圖並不多,改變一下我們的拍攝視角,採用低機位拍攝,讓盔甲填滿畫面的下半部分,這樣能讓盔甲看起來很豐富。按常理說,我們這次安排在下午5點多的時刻進行拍攝,兩個燈已經足夠。在拍攝時,閃光燈3和閃光燈1分別作為角色的補光,已經可以基本達到拍攝要求,但始終缺點什麼。後來我發現,為了突出盔甲的「多」,COSER離盔甲略遠,光打不到盔甲的前景上,這部分缺乏質感,於是再在盔甲的側面加了一盞黃色色片的閃光燈2,這樣看上去好多了。充分利用了閃光燈指哪打哪的方法,效果還不錯。拍攝時特別注意閃光燈2的光比1更弱,閃光燈3的功率作為主燈是最大的,需要慢慢把光調到滿意的程度。為了能達到利用閃光燈把天空壓暗的效果,使用了小光圈和大功率的主燈。
《HUNTER×HUNTER》團長庫洛洛
CN:AIKO蘭
Canon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17-40mm f/4L USM、焦距17mm、光圈F/4、快門速度1/15s、ISO400、色溫6000K、重慶
之前我在微博上分享過這張圖,作為紅藍光的典型一定要講一講。不過這裡用的是藍色和洋紅色燈光。為了避免夜景一片漆黑圖片拍出來太空曠的情況,我們都會儘量選擇有背景的地方進行拍攝,光會照亮我們眼前的角色和背景。這次,把庫洛洛安排到一個背後是鋼架右邊是牆的廢棄工廠的角落,方便我們用燈光打亮背景。主燈打亮角色的側臉和地板,讓角色和背景有一部分有統一的光照,角色的另一部分則用洋紅色補光來填補。我們會在照片上看到角色的左臉輪廓,地上的一部分和飛起來的紙片都有洋紅色的統一光照。讓庫洛洛坐在石頭上,這是為了避免這樣的光照讓角色和背景分離,背景的藍色燈光打亮了鋼架和旁邊的牆壁,整個畫面感就有了,冷暖色調也不缺了,飛舞的紙片也給畫面增色不少。
《兵部京介》少佐
CN:修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100mm f/2.8 Macro USM、焦距100mm、光圈F/ 2.8、快門速度:1/8s、ISO1000、色溫5100K、重慶
這圖純粹是意外。夏天的天氣,說翻臉就翻臉,當我們到達拍攝地點——某棟大樓的天台上,豆大的雨珠已經從天而降了。本想等等雨停, 後來突發奇想,想嘗試真實的雨景。於是事先跟修溝通一下,代價是冒著感冒的危險,渾身溼淋淋。這次的布光為了突出雨景,在老爺子的正背後打上一盞紫色的閃光燈1。為什麼是紫色?這裡參照老爺子能力發動時的劇情。右後方加藍色色片的閃光燈3,作為環境補光和色調,把它當作晚上的夜色也未嘗不可。左側前方選取和紫色相近的洋紅色作為角色臉上陰影的補光,偏右後方的閃光燈4打亮角色的輪廓。雨夠大,紫色的背光打在雨珠上,前後景分明,地上濺起的水花前景也非常出彩。這裡想給喜歡雨景的COSER提個建議,就算是人工造雨,也得角色前後都有雨珠效果才夠真實。
《最終幻想Ⅹ-2》佩恩
CN:7SHUN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100mm f/2.8 Macro USM、焦距100mm、光圈F/ 2.8、快門速度1/80s、ISO1000、色溫5300K、重慶
我常去廢舊工廠,大部分外拍COSPLAY的應該都非常喜歡這種多鋼架和亂石,背景色又比較統一的地方來拍外景。我喜歡它的理由是每一個小細節都有可拍可琢磨的地方,結構複雜,也很有挑戰性,要拍好圖也很不容易。這次拍攝參考了一張原作的遊戲CG圖,想拍出電影般的質感。拍攝時,找了一個高臺的地方放上燈架,把閃光燈3貼上藍色色片從上往下照亮佩恩所在的大部分環境,光越高,距離越遠,在足夠的亮度下效果就會更好。這點是向電影的布光學學習的,這是大部分電影的夜景常用的布光手法,愛看電影的讀者稍微觀察一下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右邊的閃光燈1是為背後閃光燈3照不到的地方,充當環境的補充光,這也是不讓背景空洞黑暗的補救方法,有背景就可以用燈打亮。有了環境光還需要有個補光,此處在左側後方用了暖色調的紅光,可以想像成戰場上的火焰黑魔法。布好這3個燈,似乎場景裡該有的東西都照亮了,不過佩恩的前面還是黑黑的,當時只帶了3盞燈,於是再找出一盞LED燈一邊對焦一邊補光,這樣看起來就十分穩妥了。在這次補光中,沒有直接打光到角色的臉上,因為想要角色和場景融合保持統一,更符合遊戲中的CG截圖效果。
《Fate/EXTRA》尼祿
CN:非言
Canon EOS 5D Mark Ⅱ、鏡頭Canon EF16-35mm f/2.8L USM、焦距16mm、光圈F/ 2.8、快門速度2.5s、ISO500、色溫5500K、重慶
我用了5個燈來完成拍攝。這次有兩個朋友當我的攝影助手,一名負責煙霧,一名負責花瓣。為什麼之前的拍攝沒有提到攝影助手?如果帶足夠多的燈架,攝影助手就不是必需的,但比較麻煩的是拍攝時必須自己移動燈架來調整光的位置和強弱。我們把重慶著名的拍攝城堡類題材的外景地作為拍攝地。當然,不是每個外景地都和自己想像中的一模一樣,它或多或少會有缺點,讓我們在後期上無從下手。作為一個想儘量在前期完成絕大部分工作的攝影師,在前期上多花心思才是這次拍攝的重中之重。我們要面對漆黑的天空,且作為黃金劇場的遠景城堡,上半部分符合要求,但下半部分除了小型的歐式羅馬柱外,裡面的結構卻是清水房小方門,因此煙霧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能擋住尼祿背後的BUG,也能讓裸露的閃光燈有一種加上了天然柔光罩的效果。
首先,我把一盞功率稍大的閃光燈3加上黃色色片,放到2樓的平臺上,照常作為打亮全場的基礎,閃光燈2和藍色色片也是夜景的常用配置,不過在這裡只起到調整畫面冷暖平衡的作用。閃光燈5作為角色陰影的補光,用上和環境統一的橙色暖色調。有了3個燈,畫面已經比較亮堂和豐富了,然後給閃光燈1加上自製束光筒,對畫面中的主角再加以強調。至於最後為什麼加上和環境光色彩相同的閃光燈4,這是因為樓下的門洞內接收不到任何場景中的燈光,成了整個布光中的死角,加上之後,背後的小型羅馬柱的質感也突顯出來了。配合散開的玫瑰花瓣,這樣的黃金劇場看起來十分夢幻,歐式童話風十足。
友情提示
束光筒(俗稱豬嘴)以錐形約束光線的照明範圍,更好地拍攝出物體的形狀和輪廓,套上小型蜂巢網格可讓光線呈網格狀,並產生較重的陰影,便於塑造特殊的造型。多用於打背景、打髪燈等需要集中光點的部分。自製的束光筒做法可搜索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