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婆和媽媽》裡,林志穎和林媽媽的熱度一直不下,看了剪輯一直覺得林媽媽是個挑剔的人。
特別是孩子幾歲之後就離開了家,對孩子沒有養育之恩,現在孩子大了反而想要跟孩子親近,享受天倫之樂時,感覺林志穎一直對她心生隔閡不是也是能理解的。
越往後看,卻越為林媽媽感到委屈,在兒子面前,她的那種是無奈是委屈是自責又無能為力,她一次次在鏡頭前表示想跟兒子多親近,但是互動間卻越顯疏離,她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中年女人的婚姻,撕裂偽裝下最痛的苦。
01
在第一期節目中,林媽媽說起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孫們拍個全家福,但是這個願望一直實現不了,因為大家都太忙了,特別是林志穎,一般打電話給他,他基本都是拒絕的。
所以當媽媽兒子媳婦一家相聚時,在鏡頭下,大家看到的不是其樂融融的一家,而是「演」,不管是說話還是相處,大家都顯得很刻意,就像對著臺本演一樣,生硬又官方。
但是從雙方談話中可以看出,林媽媽和林志穎的距離是真的客氣和疏離,他們在一起顯得比普通朋友還生疏,一直努力尋找話題。
林志穎和媽媽都在刻意找回小時候在一起的溫暖片段,但是林志穎的內心裡應該是拒絕去回憶這些的。
因為他曾說過,他沒有之前的記憶,因為那時候都是不快樂,不開心的回憶,都是爸爸媽媽在吵架。
而且林志穎對於媽媽當年的狠心離開一直耿耿於懷,覺得媽媽拋棄了他們,讓他們受了很多苦,這是林志穎內心媽媽的模樣。
林媽媽對兒子的記憶卻很多,說起他小時候的趣事一直停不下來,小時候帶他們出去玩的事,林志穎各種調皮搗蛋的事。
最讓人揪心的要屬生林志穎的時候,很像我們經常看電視劇的片段,外面雷雨交加,窗戶哐哐作響,家中卻只有林媽媽一個人,看到兒子生下來在那哇哇大哭,她卻躺在地上不敢動。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無奈之下,只得打電話給醫院求助,但是醫生來時已經過去四十多分鐘。
說起這件事時,林媽媽一直面帶微笑,似乎在說著別人的事,但是說完後那低頭的一聲嘆息,卻仍然讓人看到她掩飾的崩潰和無奈。
她說當時自己一個人在家生小孩,老公不在,肯定是感慨的,還好我們命大,都活著。
那一句還好我們命大,道出了她埋藏心中幾十年的委屈和心酸,那早已忘卻的害怕和無助,還有那段讓她受盡傷害和委屈的婚姻。
林媽媽說完這些,努力壓抑內心積抑的心酸,紅了的眼眶對著林志穎說:其實我一直想告訴你一些東西,但是你總是說不要聽,我很難過,我也想讓你同情媽媽一下,不然我就覺得這輩子怎麼那麼委屈。
林媽媽這一番話把屏幕前很多人都說哭了,這種無助感可能很多生過孩子的女人都感同身受過,一般的女人有醫生護士守著,還充滿了惶恐和害怕,又何況是獨自一人面對這種生死不明的時刻。
這麼多年的委屈,這麼多年的苦,這麼多年的隱忍,卻沒有一個人理解,當她試圖跟孩子表達想要傾訴時,卻被孩子無情拒絕,她怎會不痛,怎會不委屈。
站在林志穎的立場,他也深受其害,從小聽父母在自己面前各種說對方的壞話,對於他來說,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媽,都是自己最親的人,夫妻之間有問題,不是一方造成的,但不應該把這些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為難。
所以做為媽媽,所有的委屈都只能獨自承受,所有的苦也只能自己往肚裡咽。
02
最新一期節目中,陳若儀為了解開母子間的心結,提議回到林志穎小時候住過的地方去走走,三人一路走,一路回憶,似乎也喚起了母子之間久違的溫情。
陳若儀對林媽媽說起林志穎小時候的事情,說他小時候一直不開心,因為爸爸媽媽總是吵架,所以他記不住小時候的事情,因為那些都是不好的回憶。
林媽媽靈魂拷問林志穎:媽媽難道沒有溫暖嗎?
林志穎被問的有些尷尬地說:會比較少一點點!
因為不能接受媽媽的離開,林志穎也一直不能釋懷,所以他選擇性地遺忘以前的事,覺得那些都是以前的事,不想再記起。
林媽媽卻一直無法理解,因為從前跟林爸爸長年冷戰,一年說話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兩個月,她以為只有自己最辛苦,卻不知一段破裂的婚姻給孩子同樣帶來了傷害。
從前的她一直為了孩子而忍受,直到最小的孩子已經八歲了,她覺得他們都已經有獨立能力,不會再被人欺負,終於選擇了做自己,離開了這個讓她壓抑的家。
離開家之後,她也並沒有從此就不理孩子,而是每周六都會帶他們出去玩,給他們拍好看的照片,孩子們所有的童年照片都是她拍的,整個淡水,都是她帶著孩子們轉遍的,爸爸從來沒去過。
她生了三個孩子,家裡卻只有一張有爸爸在的全家福,其他的全是媽媽和孩子們。
她的辛苦,隱忍和委屈,讓她不能接受孩子們對她的仇恨和漠視,甚至對於孩子童年的不快樂很是不解。
她盡了最大的力去照顧他們,給他們愛,可是因為夫妻關係破裂的原因,不管她為孩子做出了多大的犧牲,她的付出和委屈,都將被抹殺。
婚姻裡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你為了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一生,孩子卻並不領情。
03
中年女人的婚姻,有太多別人看不到的心酸,為了家庭付出所有,卻依然逃不過被丈夫嫌棄的命運,為了孩子隱忍,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每一個女人的背後,都是一場從苦澀到成熟的修行,當你覺得你的犧牲得不到回報,你的付出得不到肯定時,就要學會華麗轉身。
有些人生,不是靠隱忍就可以安然度過,生活總是有苦有累,有甜有澀,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負能量帶給孩子,因為你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都將帶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如果婚姻已經不能帶給你溫暖,只會帶給你不堪忍受的折磨和歇斯底裡,那就早日離開,因為孩子所需要的是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勉強在一起後的互撕和無止境的爭吵。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起原生家庭,她談起她小時候的事,說對父母唯一的印象就是爭吵,每次一聽父母吵,她就用頭撞牆,後來她離開家十幾年沒有回去。
這幾年母親體質越來越差,她才慢慢跟家裡的聯繫多了起來,母親偶爾會談起當年的事,並且跟她道歉,她卻始終無法釋懷。
有些苦,沒有體會過的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就像林媽媽說起一個人在家裡生孩子的那段,她滿腹心酸,兒子卻覺得過去的事就算了。
有些苦澀,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就像林媽媽說自己也盡心照顧他們,可是孩子還是覺得不快樂,媽媽沒有溫暖。
如果你的婚姻也跟林媽媽一樣,正在因為孩子而犧牲,那要麼你能苦中作樂,用最好的心態調整自己,無論婚姻帶給你怎樣的不幸,都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要麼你就及時止損,從這段痛苦的婚姻中早日解脫出來,先讓自己學會愛,你才能更好的愛孩子。
最後,把我曾經看過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在這薄情的社會,願有一個人懂你背後的所有苦,疼你愛你一生守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