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來一次特別的體驗吧
烈日下,何安迪、趙軒和崔泰喆3個小男生,戴著安全帽、口罩,穿著防護服,細心地用抹刀往巖棉上抹水泥,再貼到水泥牆上……昨天,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訓樓旁,一群小學生在學習建築工的基本技能,實訓樓裡,還有小學生在學木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小學生即將升入六年級,是南京市初中生領袖訓練營的220名學員。成績好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但動手能力不行,是專家評委給他們中許多人的評價。
孩子說
沒兩分鐘,頭髮就溼了
這次訓練營體驗的建築工工作,主要在室外。孩子們先要和水泥,然後切割巖棉,加上網格布做飾面工程,才算完工。
南師附小的趙軒是個細心的男孩,水泥在抹刀上抹得有點多,他立刻把滲出的部分重新抹平,就像做工藝品一樣仔細。切割巖棉的是御道街小學的何安迪,他拿尺仔細地量好尺寸後,再用美工刀慢慢切割。力學小學的崔泰喆主要負責把巖棉貼上牆,做這項工作一定要非常細心。3個小男生已經在這裡幹了兩天,動作越來越熟練。
「我以後就想當個建築設計師。這次來體驗了一下,覺得很有意思。雖然很辛苦,但我能堅持。」何安迪說,他喜歡雪梨歌劇院、紐約帝國大廈等建築的設計,但他理想中的設計,還在構思當中。「體驗中,我覺得最累的就是拌水泥了。」身高1.5米,體重只有70斤的何安迪,要拿著鐵鍬不停地翻動水泥,沒兩分鐘,頭髮就溼了。
「他們蠻能吃苦的,沒想到。」孩子們的指導老師是張帆和李偉偉,張帆還曾到德國和當地的建築工人一起工作過。「太陽底下熱得不行,碰到巖棉,皮膚還會痛癢。即便這樣,孩子們也沒有喊苦喊累。」指導老師說。
做一個筆筒要3天時間
一進木工組的課堂,記者就看到一個小姑娘正低著頭,拿著海綿給自己的木質筆筒擦油。「這是給筆筒上防護層呢。今天先塗一層,等晾乾了,明天再塗一層,防水效果更好,摸上去也更光滑。」她說,做這樣一個筆筒需要3天時間。
做木工,有材料準備、裁斷、安裝、連接、修正、組合、磨光、上油,再一次磨光、上油10個步驟。
這次課程,除了材料準備和比較危險的木材剪裁,其他的8個步驟都由孩子們自己完成。
來自拉薩路小學的程思涵說,木工課非常有意思,上了兩次課,已經能大概了解木工活了。 「我最喜歡把零散的木板拼接粘合這個步驟了,完成筆筒的時候很有成就感!」
指導老師王勇說,剛來的第一天,這些孩子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不過,有的小朋友學了之後能很快上手。」王勇說,男生和女生的表現也不太一樣,男生思維敏捷,愛動手操作,女生聽講更仔細。
專家說
職業體驗將成訓練營常規課程
南京市中小學生學習力研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表示,動手能力是不少優秀生所缺乏的。這次訓練營共10天,其中6天安排了職業體驗,包括建築工、木工和廚師等。「接下來進行的廚師職業體驗,包括製作中餐、西餐和面點。」
谷力表示,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對職業的理解,有的人到了研究生畢業,還找不到自己的職業方向,職業教育應該滲透到小學生的教育中。「讀書不是目的,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職業體驗。」谷力說,職業體驗將成為訓練營的常規課程。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通過體驗,孩子們變化很大,如入營選拔時評委提到的不收拾桌子,在做木工時,他們就非常注意。程思涵告訴記者,「木工老師還教我們『誰做誰清,隨做隨清』,這不僅在說木工的工作,也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記者還看到,崔泰喆隨手就把弄髒的防護服,放在水池裡洗乾淨,再掛到晾繩上。
「這太陽這麼大,一天下來肯定幹了,明天就有乾淨的工作服穿了。」他說。
評委說
選拔時,發現他們動手能力差
這220名南京市初中生領袖訓練營學員,是上個月21日選拔出來的,他們都是學校裡的三好生、班幹部,是傳統的優等生。但選拔過程中,他們的動手能力讓評委直搖頭。
有一項科學實驗考查項目,讓學生用4張A4複印紙、8張標籤紙,製作一個儘可能高的紙竿,頂端要能放一個桌球。當時就有學生表示,平時沒接觸過,沒把握,有的人甚至以為,這是道奧數題。
做完實驗,評委發現,不少學生把作品弄得髒兮兮的,還有的不知道把桌子收拾乾淨,廢棄的紙隨手亂扔。這說明,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劉茜 黃豔)
來源: 現代快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