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作為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外島,金門離廈門最近處不到2公裡,是兩岸相距最近的地方。金門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很多大陸人稱之為「臺灣金門」,而臺灣人則稱「福建金門」。今天,大師兄就帶領大家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
金門歷史上長期歸泉州管
金門的朋友在微信上打卡,上面顯示的地理位置通常是「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而金門的一些政治人物曾主張「金門應與廈門結合」,攜手打造「金廈特區」,甚至有人建議修建「金廈大橋」。金門與泉州、廈門各是什麼關係呢?
從歷史上看,早在五代十國時期,金門一帶便編入泉州,廈門當時也同樣歸泉州管。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廈金都是泉州的一部分。
清康熙年間,清軍攻佔金門後,沿襲舊制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1912年,廈門與金門一同從同安縣獨立設置為思明縣,三年後金門獨立設縣,轄大、小金門,大、小嶝及周邊島嶼。
1949年10月,解放軍攻克金門縣大嶝鄉所屬的大嶝島、小嶝島及附近島嶼,改設大嶝區,委託由南安縣(今泉州南安)代管,任命陳亦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門縣第一任縣長。金門縣其餘主體部分則仍由臺灣當局控制並持續至今。
廈門如今還有「金門縣政府舊址」
1971年,大陸將實際控制管轄的金門縣大嶝人民公社(原大嶝區)正式劃歸晉江地區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和翔安區)管轄。
如今在網絡百科上,還顯示泉州下轄4區、3縣級市、5縣,其中5縣就包括金門,但標註待統一。
金門和泉州歷史淵源深厚,兩岸開放交流後,兩地民間交流也非常密切,近年來開通了「泉金小三通」。2018年8月,隸屬於泉州的晉江市還實現了向金門供水,引發海內外輿論的關注。
不過,由於廈門的知名度要高過泉州,一些泉州和臺灣的交流事件,被戴在廈門的頭上,像是「晉金供水」就被兩岸部分媒體誤植為「廈金供水」,引發泉州網友的不滿。
至於廈金兩門,則是自古為一家,最短距離不足兩公裡,現在廈門市翔安區管轄的大、小嶝,以前就屬於金門的地盤。抗戰時期,金門淪陷後,縣政府曾遷至大嶝租借民房辦公,至今在大嶝的田墘村還保留金門縣政府舊址。
現在的金門民眾仍自稱福建人
臺灣當局管轄的金門縣,由金門島、小金門島(烈嶼)、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等1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50餘平方公裡,其中金門島面積最大,約為132平方公裡。此外,金門縣還代管本屬於莆田的烏丘嶼。
負隅頑抗的國民黨當局於1949年11月暫停金門縣治,撤銷金門縣政府,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其控制的金門主體全境進入「軍管時期」,直到1992年才解除。
解嚴後的金門,大力發展旅遊業,其戰地風光、閩南風情成為主打的特色。金門酒廠則為當地民眾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其上繳給金門縣政府的稅收,也讓其他縣市眼紅。如果全臺縣市進行福利大評比,金門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縣民可以享受交通、教育、年節福利等各方面的「大禮包」。
雖說金門人歸臺灣當局管,但其身份卻有點尷尬。大陸人通常會說他們來自「臺灣金門」,而臺灣本島民眾卻視他們為「異類」。
事實上,在臺灣當局的組織體系中,還有一個被虛級化的「福建省」,金門和馬祖就隸屬於這個「福建省」,金門人通常還是自認是福建人。
去年4月,金門選出的「立委」陳玉珍和民進黨「立委」吵了一架,起因是後者叫囂,「金門豬、滾回大陸去」「你不是臺灣人」。陳玉珍十分火大,當即嚴厲回嗆:「我不是臺灣人,我是福建金門人」。
前一段時間,陳玉珍再次怒懟臺當局「行政院長」,稱臺灣不是國,她來自福建省金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