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特別現在歌星、影星等等是快速出名致富的捷徑。很多家長都利用孩子業餘時間報美術、舞蹈、聲樂等才藝班。 可是家長們卻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今天我來就唱歌這項告訴下各位準備讓孩子去練習聲樂的家長們。你的孩子適不適合唱歌?
首先關於嗓音音色:這本身不應該是一個標準,但是每個家長都會問道,再次說明一番。簡單說:健康可以語言交流的就可以唱歌!聲音小不甜美不明亮怎麼辦?其實不是每個歌唱家聲音都必須是優越於其他人的,要靠後天刻苦的練習才可以,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刻苦的學習。聲音小可以唱舒緩優美的歌曲,聲音大可以處理鏗鏘有力的作品。事無完美,揚長避短才是上策。
節奏感:我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這樣描述:「寶寶聽到音樂就跟著唱啊、跳啊」。這是不是有音樂細胞?我們的答案是:說明寶寶對節奏很敏感,而且個性外向活潑。「那我的寶寶聽到音樂沒有反映的」是不是說明沒有音樂細胞?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別忘了我們的生命是如何開始的?是從一個微弱的胎心規律的跳動開啟生命的旅程。這樣規律的節拍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節奏感降生的。萬人體育場,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同一節奏揮舞拍手,我相信臺下不都是學音樂的,更多的人也許多年前被判定沒有音樂細胞的人。寶寶表面沒有反應不代表內心沒有感受,事實上,音樂入耳入心,人人皆能感受,每個人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內向的寶寶在這方面的能力往往因其個性而被忽視。
視譜:唱歌離不開歌譜,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孩子視譜快學歌快些,有的孩子視譜慢學的稍慢些,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方位邏輯能力不同而已,音符是通過在歌譜上不同高度的音符來確定音高的,邏輯思維強的孩子接受快,反之則慢些。這與音樂本身無直接關係。由此我們還可以推斷,視譜快的孩子,也就是邏輯思維強的孩子有可能在數學方面接受起來也比較快。視譜慢的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會慢慢好起來。
聽力:我們在學習英文中常常會說到聽力的問題,事實上,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應該是聽在先。對於音樂,它的生命力就在於聽。唱歌其實不就是一門語言嗎?直達心靈的語言。有少數的孩子是天生就帶有固定音感的。耳朵對音準把握非常精確。這是上天賜給的禮物,若問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是有天賦的孩子,答案不能是否定的,但是絕對的肯定是偏激的。這是天賦的一部分,而且非決定性因素。沒有固定音感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通常也會獲得固定音感。對此過於興奮是沒有必要的。
樂感:倘若問那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音樂界的天賜神童呢?答案一定是:樂感。每每說起樂感的時候,許多家長很茫然,不知所云。又或對樂感的興趣遠遠不如對聲音的執著,對級別的痴迷。實實的本末倒置,買櫝還珠。樂感,簡單的說是一種對音樂的感覺,更接近一種直覺,跟音樂的交流。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聽音樂會聽的熱淚盈眶,也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有沒有一首歌,一種旋律打動過你的內心,讓你的眼淚在彼刻要奪眶而出?那就是樂感。我們也非常偶爾的聽說到,某某孩子聽到一段旋律突然就非常專注的,有感的聆聽,甚至流淚。樂感是音樂的靈魂。沒有樂感的歌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或許飛快的速度會迷惑你的眼睛,一紙高級別證書會讓你有了談資,但蒼白的演唱一定無法震撼心靈。樂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為什麼?因為音樂就是表達人類的喜怒哀樂的感受。只待我們去開發它,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