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吳瑕)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教學模式的變化,從傳統教學發展成為走班教學模式。為此,廣州市教育局委託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統籌建設廣州市高中選科走班排課智能系統,以此滿足全市135所高中學校選科走班排課等基本的共性需求。日前,該智能系統採購項目在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標。
新高考對選科排課、辦學設施帶來挑戰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其中,廣州市在走班制研究與實施上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早在2004年上一輪新課程改革啟動時,廣州市高中學校已經普遍實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學,其中「選修課走班」和體藝「選項走班」已普及為教學常態。目前,其他各種形式的「走班制」在廣州市均有成功的實踐案例。廣州市的越秀外國語學校、華附、省實、執信、廣雅、二中、六中、廣附等示範性高中學校均進行「走班制」教學模式的試點與實踐。但是整體上看,目前廣州乃至廣東全省均還未全面推廣「走班制」教學模式,對於選科走班排課的實踐及經驗還較少,尚未基於廣州市具體情況開發針對新高考選科排課的基本的、共性的平臺應用系統。
在招標公告中,市教研院指出,新的走班教學模式帶來選科排課困難、學校師資結構失衡、辦學設施及資源配置不合理等新的問題。走班教學模式賦予學生選擇學科和課程權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推動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但是從傳統的行政班教學模式轉向走班教學模式的轉型過程中會遭遇到諸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走班教學帶來的問題,但更多的問題是走班教學需要破解的問題。比如:新高考方案中的3+1+2的選考模式,完全不同於此前的文理分科,導致學校師資結構容易出現失衡,學生的選科組合可達12種,對學校選科排課、辦學設施及資源配置帶來極大的挑戰,不少學校為了保持教學的正常進行,給出選考的固定組合讓學生選擇,這樣反而給學生的自主選擇帶來了限制。
系統將展示選排課預警與指導信息
招標公告中指出,目前廣州市135所高中學校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每個學校現有的系統情況也不盡相同。據悉,目前學校與選科走班排課智能系統相關的現有系統主要包括門戶網站、學籍管理系統、學生考勤系統以及人事管理系統。其中目前有學生考勤系統的學校僅佔比約50%,部分學校現有的學生考勤系統,主要在宿舍入閘處部署有考勤設施,僅僅用於學校學生宿舍的考勤,未做到學生課堂的考勤。
根據招標公告,今後廣州市高中選科走班排課智能系統將包含校級選科應用、課程管理、智能排課、上課應用、教學評估、考試管理、信息發布服務、基礎數據管理等應用。其中,學生可在選科應用中進行選科抉擇,平臺根據學生選科情況進行數據的自動同步,數據同步完成後根據學生選科情況以及學校師資資源、教室資源等學校具體情況,輸出走班制的排課結果。
學生完成選科後,學校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室數量、行政班數量、教師數量等情況靈活的設置不同的行政班班級組,並進行多個科目排課。同時,該系統還可以根據學生選科結果及上課學科智能為學生分班,合理安排學生的上課情況,保證分班結果滿足學生選擇的意向。上述選科分班完成後,該系統將面向老師、學生,自動生成並發布教室課表、學生課表、教師課表、總課表,發布代課與調課提醒、通知、公告等信息。學生和老師可在PC、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進行訪問和查看,移動應用支持Android、IOS系統,或微信查看。
針對全市的排課信息,該系統還將展示選排課預警與指導信息,如課時超標預警、師資資源預警、教室資源預警、單科選科預警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