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人們多麼喜歡的字眼,它可以使你中斷每天周而復始的凡人瑣事,對平凡俗氣的生活,是一種暫時的解脫。旅遊觀光,領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處的風土人情,不僅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還能修身養性,解悟釋惑。正是:「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只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使自己的胸懷得以舒展,心靈得以淨化!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小編要帶大家探索的是世界恐怖巨坑「藍洞」。
貝里斯藍洞位於大巴哈馬淺灘的海底高原邊緣的燈塔暗礁,完美的圓形洞口四周由兩條珊瑚暗礁環抱著,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潛水勝地之一。
在靜謐的近海洋面上,偶爾會出現深藍色的圓形水域,從高空往下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無比的深邃、神秘、詭異,這種現象被世界人們稱為「藍洞」。但是全球海洋中分布著許多形態各異的藍洞,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於中美洲貝里斯首都Belize City(貝里斯城)東面60英裏海面上的藍洞。
它的特色是多孔入口,
貝里斯藍洞的形狀為接近完美的圓形,它的深度超過300米(984英尺),深125米(410英尺)是世界上最大的藍洞。在冰河時代,它曾是一座乾燥的洞穴系統的入口,光線穿越洞口反射出藍光,下降過程中還可以看到海水折射的藍色光線伴隨在身體周圍,有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十分浪漫。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之後,洞穴被水淹沒成為了眾多探險者潛水的聖地。如今,藍洞因海綿、梭魚、珊瑚、天使魚,以及一群鯊魚而聞名於世。
關於它的形成原因,科學家們經過多次實地勘察分析,結果早已公布於天下。巴哈馬群島屬石灰質平臺,成形於一億三千萬年前。在二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寒冷的氣候將水凍結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導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蝕,這一片石灰質地帶形成了許多巖溶空洞。藍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個巨大巖洞,多孔疏鬆的石灰質穹頂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個近乎完美的圓形開口,成為敞開的豎井。當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後,海水便倒灌入豎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藍洞景觀。
現今的貝里斯藍洞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潛水聖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潛水專家雅各-伊夫·庫斯託將大藍洞評為世界十大潛水寶地之一,並於1971年進行了探勘測繪。藍洞近138米的深度及洞內的鐘乳石群顯然不適合於一般潛水者探險,這裡的鯊魚種類繁多,雖說名聲很好,但身處神秘幽深的海下洞穴又有神出鬼沒的鯊魚在身邊,恐怕沒有誰能有安全感。
藍洞分為兩類:
1、陸地藍洞:水質從上到下一般分為淡水層、硫化氫層、無氧層。淡水層的水可以直接飲用;硫化氫層的水含有微生物代謝的大量硫化氫,會腐蝕人的皮膚;無氧層雖然不能保存動物的肌肉,但是甲殼骨骼可以得到完美的保存,故而也被古生物學界稱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2、海洋藍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其名字源於從海面之上觀看對比周邊的水域時,這個海底「深洞」呈現昏暗,有神秘的深藍色調。藍洞有數百英尺深,嚴重缺氧,無法支持海洋生命存在。但是海洋藍洞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科學家們在海洋藍洞底部發現過許多遠古化石。
即使很危險,但是藍洞也吸引著世界各地勇敢的潛水愛好者前來探險,因此成為全球最具名氣的潛水聖地之一,中國有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裡也頗有「平生不潛此藍洞,即稱高手也枉然」之意。
這樣的地方,你敢來嗎?
常人說:「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讀萬卷書,還須行萬裡路。」只有親身實踐,身臨其境,才有切身體會。登高一望,才會領略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駐足山中,才會感受到魯迅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奧秘;跋山涉水,才能體會到李白「五嶽尋仙不辭邁,一生好入名山遊」的追求。一旦大自然別樣的風景去佔據視野和思想,你會覺得,生活並不總是乏味,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處處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