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在網上提問:「小學生手抄報,家長代工的都得獎了,學生做的全部落選,怎麼看這種現象?」對此很多家長表示都無奈情況下,做過那個「代工者」;也有些家長表示:沒有代工,但常態落選!你是哪一種呢?
我們就是那種「常態性落選」的代表。從幼兒園到小學,但凡是需要孩子畫畫的,我們大人從來沒有參與,只要是孩子交上去的作品,都是他的親筆畫,只是確實特別醜,確實非常簡筆,確實持續落選……
但是不要緊!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和參與性,「參與第一,得獎第二」是我們的原則,我們會在孩子自己動手的基礎上,要求孩子向好的作品學習,但不會代勞。
其實「家長代工的都得獎了,學生做的全部落選」已經成為教育界的一種「怪圈現象」。怪在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忘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質。
為什麼會產生「家長代工」這種現象?
第一、學校與老師「模範機制」的刺激
學校一般為了刺激學生畫出好的作品,會主張進行班級評比,並對選出的作品進行評獎或展示;而老師們則會進一步在班級進行評選,選出最優的幾幅進行提報;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這是學校對孩子的激勵,但評選標準往往會以「成熟、專業、美觀」為評價標準,這就勢必需要有成熟的作品出現,而這種作品中就難免會有家長的參與。
第二、家長和孩子「為面子」爭當模範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個方面榜上有名,或者說不願讓自己的孩子過於差勁,也有些是因為覺得孩子課業很繁重,手抄報這種額外作業只要不太差,孩子做還是家長做不重要,交差為主;
而有些好勝心強的孩子,自己就不允許自己的作品差,但短時間又畫不出好的作品,多數情況下會找父母幫忙。
這種現象會帶來什麼樣的弊端?
第一、導致不公平競爭
家長代工的都得獎了,學生做的全部落選,這對於自己動手做的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公平,而且是對該年齡段孩子的能力一種誤解。
因為確實有很多孩子在繪畫或寫字方面有天賦,畫得很好,寫得很好,但與大人相比,孩子的筆鋒還是幼稚的。
因此如果一個手抄報水平不好的孩子,由家長代工,取得了獎勵;而另一個孩子本身水平很好的孩子,獨立完成,反而落榜。這就造成了不公平,也掩蓋了能力的真相。
第二、扼殺了孩子的鍛鍊機會
手抄報本來是孩子的作業,學校和老師的目的也是如此,是想鍛鍊孩子的繪畫能力和布局思維。然而,當家長迫不及待地參與之後,孩子就沒有了鍛鍊的機會,手抄報的作用也就被抹殺了。
也許有些家長表示:孩子作業太多,沒時間做。但其實這正是讓孩子高效管理時間的鍛鍊機會,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機會。
第三、暗示孩子「可以不誠信」的潛規則
其實代工做手抄報是小事,評獎也不是大事,真正重要的是對孩子誠信度的影響。
要知道孩子都是願意偷懶的,既然第一次家長能代替做,第二次為什麼不能,久而久之養成孩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
其次孩子明明知道作業是留給他的,家長做完,他也會跟老師說是自己做的,也就相當於對孩子暗示了「可以不誠信」的潛規則。
家長也許是心疼孩子沒時間,心疼孩子不得獎難過。但殊不知一旦「不誠信」的種子被種下,後患無窮!這就是我們從來不幫孩子做的原因。
如何避免這種現象?
第一、學校評選標準多樣化
建議手抄報評選標準可以多樣化,例如美觀度、創意度、抽象度、知識度等等,從不同維度去進行評選。這樣的話,一來可以評選多幅作品,家長們也無需擠破腦袋代工了;二來在創意度和抽象度方面,家長反而沒有小孩子靈活,讓孩子自由發揮就好了。
第二、讓孩子在學校獨立完成
記得以前上學時,我們的手抄報都是直接畫在黑板上的,只能在學校完成。老師都是挑選公認的「寫字畫畫」比較好的孩子現場繪畫。
即使現在不再強調黑板畫了,也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完成,例如利用美術課的時間等,這樣既可以避免家長代工,也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完成,起到鍛鍊孩子繪畫能力的作用。
第三、強調「鍛鍊第一,獎項第二」
如果一定要布置在課後時間,建議老師留作業時強調一句「鍛鍊第一,獎項第二」,讓孩子們獨立完成,重在參與。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希望在孩子面前表示出誠信的,只要老師有要求在先,家長代工的現象就會減少,孩子也就有了鍛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