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今天,107歲老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

2020-12-23 時代楷模發布廳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紅軍王定國因病於2020年6月9日上午11點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7歲。

老紅軍王定國

生於1913年的王定國老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從受盡欺辱的童養媳,成長為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從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輩,跨越兩個世紀,從黑暗走向光明,她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

104歲的王定國在紙上寫下「長徵萬歲」

「長徵」是她一生的自豪

王定國原名王乙香,1913年出生在四川營山安化鄉一個貧苦農家。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乙香的一個妹妹被活活餓死,父親染病身亡,三歲半的二弟被賣掉,才換回4塊做棺材的木板和兩升麻豌豆,15歲的乙香也被送給一個李姓人家當童養媳,受盡欺辱。

共產黨的到來為王乙香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光明。她簡陋的家,成了農會活動的秘密聯絡點。她剪長發、解放小腳、退婚、改名王定國,邁上革命的徵途。

1933年10月,許世友率紅九軍解放營山,王定國參加了紅軍,同年加入共產黨。

1935年3月,王定國進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開始了「五過雪山、三過草地」的長徵路。

長徵路途艱苦,劇團豐富多彩的演出成了鼓舞士氣的「強心針」。部隊行軍時,劇團一定要在隊伍前頭趕路;休整時,他們還得回過頭來慰問演出,經常是從隊頭一直演到隊尾;過草地時,王定國體重才不到50斤,「要是胖就陷入沼澤出不來了」;翻越雪山時,氣候異常寒冷,王定國的一根腳趾被凍掉了,永遠留在了那裡。每當後來有人問到這件事,王定國總是輕描淡寫,「用手一撥,趾頭就掉了」。

艱苦,艱辛,艱難,這些都被紅軍戰士們用犧牲和勇氣以及對黨忠誠、堅決跟黨走、堅信革命會勝利這些信念戰勝。

1936年12月5日,劇社與馬步芳部隊遭遇,苦戰一天後,他們被俘虜了。幸運的是,馬步芳並沒有屠殺他們。趁劇社擴大的機會,王定國和戰友掩護了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紅軍女幹部,其中一位是張琴秋。她時任西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是敵人懸賞3000大洋捉拿的紅軍將領。

「白天,不見太陽;夜晚,不見月亮。房陰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回憶被俘的境況,王定國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花好月圓,革命愛情永長存

在王定國老人家裡客廳正中央的牆上,掛著一幅紅底金字的繡品,上面繡的是王定國寫給丈夫謝覺哉的一首詩:「謝老,自從我們在一起,不覺已近二十年,互相勉勵共患難,喜今共享勝利年,今逢你七旬大壽,我無限的歡欣,正當可愛的春天,正值祖國的建設年,花長好,月長圓,為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祝你萬壽無疆,祝你青春長遠。」落款為「定國,1953年5月15日」。

謝覺哉和王定國是一對革命伴侶,無論風雨,他們相濡以沫,一起走過。

「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國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的謝覺哉(右)王定國夫婦合影

他們相識於長徵途中。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王定國正在河邊洗衣服,一位留著八字鬍的紅軍向她走過來:「小同志,要過雪山了,請你幫幫忙,把兩件衣服合起來,中間裝上羊毛,我要穿它過雪山。」王定國爽快地答應了,老同志還自我介紹說:「我叫謝覺哉,就住這山坡上,是一方面軍幹部休養連的。」

第二天王定國便將縫好的衣服送過去,老同志讚嘆不已,臨別時還叮囑她「多準備一些辣椒,爬雪山可以禦寒」。

他們相愛於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全面抗戰爆發後,王定國在地下黨的營救下,從馬步芳的監獄逃出。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她繼續參加營救失散戰友的工作,也與謝覺哉不期而遇。朝夕相處中,互相了解的兩人在「同志們關心,組織上安排」下,結為革命伴侶。

他們相伴於革命道路。從蘭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國幾乎一直在謝覺哉身邊工作,謝覺哉也成了她的「識字老師」。

1971年6月15日,謝老與世長辭。王定國開始整理謝覺哉的手稿、日記,先後出版了《謝覺哉傳》《謝覺哉日記》《謝覺哉詩集》《謝覺哉文集》等近500萬字的歷史文獻。

謝亞旭說,母親從大字不識一個,跟隨父親學習認字寫字讀書,到70多歲開始學畫畫,一直都處於不停地學習之中。

不忘初心,胸中自有家國情懷

在王定國家並不寬敞的門廳,一進門,迎面牆上是一幅王定國和一位畫家合作完成的長城畫作,這幅畫名為「愛我中華」。

70歲起,王定國開始自學書畫,並且自成一派,家中有不少她的作品。「我母親很喜歡和名家交流,還會請他們為自己的作品指點一二。」謝亞旭指著長城圖,「老太太一生心胸寬廣,所以畫出的畫很有氣勢。」

革命者永遠是年輕。

王定國在寫字

晚年的王定國依然心繫國家,為新的事業開始忙碌。1983年,她重回甘肅,和伍修權等老同志一起,進行了為時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向中央提交調查報告和建議。從此,那些被稱作「紅軍流落人員」的老人,終於得到了屬於自己的稱呼——紅軍西路軍老戰士。

王定國還倡導成立了「山海關長城研究會」,拍攝專題片《萬裡長城》;積極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參與籌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關注林業生態建設,提出了我國造紙業應走林、漿、紙一體化等建議。2009年4月,王定國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中國生態貢獻獎「特別獎」,2011年又被授予「終身生態貢獻獎」。

72歲時,一起意外車禍使她脊柱受傷;75歲時,她因患乳腺癌動過大手術;94歲時,王定國依然活躍在祖國各處。謝亞旭打開老人94歲回到謝覺哉老家湖南寧鄉的視頻,王定國突然抬頭,目光凝視畫面。

「那一天,90多歲的母親帶著70歲的兒子,回家鄉『看望』120多歲的父親,這可真是少有的事情」,談起這段經歷,小兒子的語氣滿是驕傲。

王定國與記者合影留念

陽瓊仙在王定國身邊工作了幾十年,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她用「可敬可親、心胸寬廣」形容這位老人。「我80年代就到奶奶身邊,她是我們女同胞學習的榜樣。和一般人不同,她的生活狀態很好,愛學習,也很關心別人,從來不會責備你」,提起口中的「奶奶」,陽瓊仙總是一臉佩服。

在這個紅色家庭裡,7個子女從小就受到教育薰陶,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優秀成績。

家中客廳的牆上,滿滿當當都是照片,有王定國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有自己穿著紅軍服的單獨照,謝亞旭介紹起一張拍攝於1964年的全家福:「這是我父親80歲時拍的,我那會兒才9歲,從小就跟哥哥姐姐學到很多優秀品質。」從周一到周日,兄弟姐妹7個正好一家一天,聚會一下。「現在,我們兄妹幾個每天都抽空兒來陪陪母親,老太太看到子女才會安心。」

「我有幸在王定國媽媽身邊工作幾十年。雖然是照顧王媽媽的生活,但這位紅軍媽媽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對我的成長、做事、做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直負責照顧老人的陽瓊仙說,「王媽媽是真正的共產黨員,數十年不忘初心為人民和國家服務!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理解,這就是長徵精神!」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享年107歲 曾三過雪山
    王定國肖像 原標題:那個唱著歌走完長徵路的老奶奶,走了 2020年6月9日上午11點06分,老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
  • 參加過長徵的女英雄、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
    中國婦女網記者從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獲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老紅軍王定國因病於2020年6月9日上午11點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7歲。老紅軍王定國生於1913年的王定國老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從受盡欺辱的童養媳,成長為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從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輩,跨越兩個世紀,從黑暗走向光明,她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
  • 蔡子民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83歲
    來源:新華社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蔡子民同志,因病於
  • 百年紅梅——記104歲女紅軍王定國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百年紅梅——記104歲女紅軍王定國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李清華、琚振華、樊永強  提筆,蘸墨,俯身。她深吸一口氣,揮動手臂一氣呵成,四個大字躍然紙上——「長徵萬歲」。  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樣遒勁有力的書法出自104歲老紅軍王定國之手。  她,15歲被賣作童養媳,20歲加入紅軍併入黨,22歲參加長徵三過雪山草地,24歲被敵人關押,25歲與「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結為革命伴侶……她,離休40年腳步不停,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80多歲挽救失足少年,99歲還參與植樹造林。
  • 中紀委原常委陳達之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2月16日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紀律檢查工作和行政監察工作的優秀領導幹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常委陳達之同志遺體送別儀式當日上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陳達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一生傳奇
    2020年6月9日,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8歲。那個唱著歌走完長徵路的老奶奶,走了。她的一生歷經磨難卻始終信仰不滅,她說:「我清楚地記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們點燃了火把,長長的隊伍像火龍一樣,把天地照得通紅……我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火種。」
  • 司馬義·艾買提同志遺體送別在京舉行 習近平慄戰書汪洋王滬寧...
    10月18日,司馬義·艾買提同志遺體送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習近平、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胡錦濤等前往八寶山送別。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傑出領導人,維吾爾族人民的優秀兒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原國務委員,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同志遺體送別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著名詩人、學者、劇作家柳倩同志逝世
    新華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萬一)當代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劇作家、左翼作家聯盟成員、老紅軍柳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20日在京逝世,享年94歲。柳倩的遺體2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柳倩出生於1911年,原名劉智明,四川榮縣人。
  • 106歲老紅軍杜宏鑑逝世,長徵嚼著辣椒和皮帶翻過玉龍雪山
    來源標題:106歲老紅軍杜宏鑑逝世,長徵嚼著辣椒和皮帶翻過玉龍雪山 澎湃新聞記者從杜宏鑑同志親友處獲悉:老紅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杜宏鑑11月23日下午在江西九江逝世,享年106歲。
  • 已故老紅軍秦華禮創作的南郵校歌發布了
    該校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已故老紅軍秦華禮是校歌的主創人員之一。2019年,已經107歲高齡的老書記、老紅軍秦華禮仍然非常關心校歌創作工作,多次問及,並表示願意為校歌創作盡力。2019年9月,107歲高齡的南京郵電大學老書記、老紅軍秦華禮與校歌主創人員楊德祥(左一)、徐錚(右二)、湯雅洪(右一)合影為感謝創作團隊的辛勤付出,在校歌發布儀式上,南郵黨委書記劉陳教授
  • 著名社會學家楊心恆先生逝世
    著名社會學家、南開大學社會學學科重建的重要發起人楊心恆教授因病於2018年2月19日11時50分逝世,享年86歲。楊心恆教授逝世後,中國社會學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等單位紛紛發來唁電致哀。
  • 李鵬同志遺體今天在京火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的遺體,2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 ​李鵬同志遺體今天在京火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的遺體,2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 老紅軍回憶崢嶸歲月 96歲的老紅軍唱《紅軍歌》
    走進北京軍事博物館正在舉行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展覽,去聽那些還健在的長徵親歷者,那些八九十歲的老紅軍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豈不是我們重讀這段神話的最好機會。  張文 老紅軍:  那不是我嗎?  記者:  哪個是您?  張文:  左手第二個。  記者:  第一排這個嗎?
  • 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懷祺逝世,享年82歲
    吳懷祺 中國社會科學報 資料圖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網站2月4日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懷祺先生因病於2020年2月4日上午9點在北京逝世,享年82 歲。
  • 86歲楊鴻年教授因病去世,享年86歲,系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
    7月26日晚,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教授被確認已離世。他於26日13時5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歲。北京愛樂合唱團發布訃告,沉痛悼念楊鴻年教授,稱"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為中國合唱事業奮鬥的一生",自從1983年創辦愛樂合唱團後,他率領這支團隊唱遍世界各地,獲得了幾十項大獎。聽到這一悲傷的消息,網友紛紛悼念,稱楊鴻年教授是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走了:"他走了,讓我們用歌聲與微笑為他送別"。
  • 已故老紅軍創作的南郵校歌今日發布
    該校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已故老紅軍秦華禮是校歌的主創人員之一。據介紹,南京郵電大學校歌的創作歷經數十年,2019年,已經107歲高齡的老書記、老紅軍秦華禮仍然非常關心校歌創作工作,多次問及,並表示願意為校歌創作盡力。
  • 趙紫陽同志遺體在北京火化 賈慶林等為遺體送別
    中國官方消息說:「趙紫陽同志的遺體今天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消息還說,「賈慶林、賀國強、王剛、華建敏等代表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趙紫陽同志遺體送別,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新華網的報導介紹:「趙紫陽同志一九一九年十月生於河南省滑縣,一九三二年三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七年參加革命工作,一九三八年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44歲華南師大心理學院副教授許思安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3月11日,微信公眾號「PDCS安心曉屋」發布訃告稱,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許思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9日晚在廣州逝世,享年44歲。該微信公眾號由許思安創辦,現由「PDCS安心曉屋」編輯部學生團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