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後,照顧他的日常起居成了很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吃飯、睡覺,好好長身體就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可很多人發現,在照顧孩子吃飯這件事上居然有人也能做到全國統一!不信你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餵娃吃飯或者老人餵娃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什麼表情呢?
想不起來也沒關係,最近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姥姥,她在餵外孫吃飯的時候,幾乎還原了所有人餵娃吃飯時的表情、動作,簡直做到了全國統一!
姥姥專心餵娃吃飯,做出的表情、動作像極了自己在吃飯
現在人們做什麼都喜歡講究一個儀式感,就算是簡單地餵孩子吃個飯也不例外。讓孩子吃飯具有儀式感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圖片中的這位姥姥正如往常一樣,給孩子準備好了飯,然後擺好了寶寶椅,讓孩子坐到了寶寶椅上,給寶寶圍上了圍兜。
接下來我們就能看到這國統一的餵飯表演。姥姥一邊將飯舀到勺子裡,然後遞到寶寶嘴邊,寶寶也是很給力,一口就吃了下去。
只是這姥姥看著寶寶吃飯時,表情一直沒閒著,一會兒和寶寶一樣張開嘴巴,一會兒又伸出舌頭,一會兒又好像自己吃了飯一樣滿足地合上了嘴。
每當寶寶乖乖吃下一口飯時,姥姥都會滿意地笑一笑,而這一幕恰巧被家人拍了下來,大家看到姥姥的表情包都被逗樂了。
分析
很多網友在看到姥姥餵孩子吃飯時那一連串的表情包,都紛紛直呼:這難道是全國統一的嗎?為什麼自己身邊很多人餵娃吃飯時都有這個表情呢?也有網友對餵飯這種方式表示質疑,認為應該訓練讓孩子自己吃飯才對。不過也有網友說認為姥姥這樣餵飯是對的,至少沒有追著孩子餵啊!
其實,訓練孩子自主吃飯也是要循序漸進的,畢竟對很多寶寶而言,能坐下來乖乖吃飯就已經不容易了。案例中的姥姥應該是餵娃吃飯時太過投入了,加上對孩子的寵愛,才讓她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了進去,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讓孩子坐下來乖乖吃飯?父母必須做到這三點
1.培養孩子吃飯的儀式感,讓他乖乖坐下來
案例中的姥姥有一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讓寶寶坐在自己專屬的寶寶椅上,然後給孩子戴好圍兜,這就是一種儀式感的培養。同時還可以選用各種圖案、花紋的餐具,讓寶寶更能坐得住。
2.少吃零食,控制進餐時間,讓寶寶更有食慾
我們常說「飢不擇食」,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只有讓他少吃零食,控制好進餐時間,讓他空腹時吃正餐,這樣會讓寶寶更有食慾,也能防止他出現偏食、挑食的毛病。
3.改變菜品種類及烹調方式,讓寶寶更有興趣
很多父母覺得這孩子太挑食了,或者覺得寶寶對吃飯沒有什麼興趣,此時先要檢查孩子身體是否不適,排除掉這個問題後就要嘗試改變菜品種類及烹調方式,將飯菜做得更香、更豐富,也就能讓寶寶對吃飯更有興趣了。
大部分孩子從一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訓練自主進食了,如果父母一直追著寶寶餵飯,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所以,適當放手吧,寧願自己多洗兩件衣服,也要訓練寶寶自主進食,這對寶寶獨立人格的塑造很有幫助!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