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新型手套可將手語轉化為英語口語

2020-12-11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7月1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一種能夠將手語轉化為英語口語的手套形裝置有望為聾啞人提供解決語言障礙的新方法。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29日報導,聾啞人之間不存在通用手語。比如,英國手語和美國手語就有很大差別。這兩種手語都能在表達能力上媲美任何一種口語,但句法和語法規則各不相同。

6月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電子學》雜誌介紹了一套能夠識別並翻譯美國手語的低成本電子系統。在「機器學習」這一人工智慧技術的幫助下,手語能夠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被轉化成英語口語。

研究項目負責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陳俊(音)說:「我們希望為手語使用者在不藉助人工翻譯的情況下直接與非手語使用者進行交流開闢一條捷徑。我們還希望這能幫助更多人自學手語。」

報導稱,這種手套所用材料的成本不超過40英鎊,其中包括一些跟手指一樣長的長條形可伸縮傳感器。

這些用導電紗製成的傳感器能夠分辨出代表不同字母、數字、單詞和短語的數百種手部動作和手指姿態。

手指運動會被轉化成電子信號,傳輸至手腕處一塊硬幣大小的電路板。電路板通過無線方式把信號發送給智慧型手機,後者以每秒一個單詞的速度將信號翻譯成口語。

科研人員還在參與測試的志願者的面部粘貼了傳感器。這些位於眉心和一側嘴角的傳感器能夠捕捉受試者的表情,因為表情也是美國手語的表達方式之一。

為進行測試,科研人員與4名使用美國手語的聾啞人進行合作,請他們重複各種手勢。

一種專門的機器學習算法被用來識別這些手勢。於是,這種算法就能把手勢翻譯成它們所代表的字母、數字和單詞。這套系統能夠識別660種手勢,包括所有英語字母和數字0到9。

陳俊表示,下一步工作將是改進軟體和硬體,提高這種工具的精確性和耐用性。「廣泛推廣應用可能需要5年左右時間。」

相關焦點

  • 美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穿戴手套 可以實時翻譯手語
    本文轉自【cnBeta.COM】;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工程師們設計了一款手套,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將美國手語實時翻譯成英語語音。該項目的目標是方便使用手語的人與不懂手語的人直接交流,而不需要人在那裡翻譯。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穿戴手套 可以實時翻譯手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工程師們設計了一款手套,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將美國手語實時翻譯成英語語音。
  • 美國大學研發翻譯手套 手機App將手語轉成語音
    而在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的生物工程師就成功研發出一款手套,用戶戴上後可通過手機程序將手語即時轉化成語音,藉此幫助不懂手語的人也可與對方進行溝通。
  • 沙特設計師開發出智能手套 可將手語翻譯成語音和文本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一直被熱炒,但真正能改變世界的發明還很罕見。令人感動的是,設計師們並未忘記:藉助科技的力量為一些特殊人群帶去福音。 沙特設計師Hadeel Ayoub已經開發出了一款名叫「Sign Language Glove」的無線智能手套,據說可以將手語翻譯成語音或可視化的信息,以便於人們的接受和理解。
  • 能將手語實時翻譯成語音的智能手套
    ,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能夠將美式手語實時翻譯成英語語音。 Jun Chen 是 UCLA 薩穆埃利工程學院(Samueli School of Englineering)的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也是該項目的 PI,他表示:「我們希望為手語使用者打開方便之門,讓其可以直接和非手語人士交談,而不需要第三人做翻譯。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自學手語。」
  • 能將手語實時翻譯成語音的智能手套|Nat. Electron.
    圖片來源:UCLA來源 UCLA翻譯 阿金審校 張之典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生物工程師們設計出一種手套狀設備,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能夠將美式手語實時翻譯成英語語音。Jun Chen 是 UCLA 薩穆埃利工程學院(Samueli School of Englineering)的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也是該項目的 PI,他表示:「我們希望為手語使用者打開方便之門,讓其可以直接和非手語人士交談,而不需要第三人做翻譯。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自學手語。」該系統包括一副手套,和沿著每根手指裝配的一根根纖薄的可伸展式傳感器。
  • 美大學生發明「手語翻譯智能手套」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5日報導,美國兩名學生發明了一款名為「SignAloud」的智能手套,該手套可將美國手語翻譯為英語口語。據報導,兩名大學生為自己的發明贏得了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4900元),雖然這項發現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聾人以及有聽力障礙的群體,但很有可能運用於中風康復治療及虛擬實境技術中。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這是世界首次取得的突破,很可能改變我們碳捕獲和儲存的方式。目前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著重於將二氧化碳壓縮為液體形式,並將其運送到合適的地方並注入地下。但工程方面的挑戰、圍繞經濟可行性的問題以及對儲存場所可能發生洩漏的環境擔憂阻礙了相關計劃的實施。RMIT研究員託爾本·戴內克博士說,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可能是一種較為可持續的方法。
  • 這隻手套能把手語翻譯成英語 準確率接近99%
    這隻手套能把手語翻譯成英語 準確率接近99%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3日 消息:手語跟所有的語言一樣,需要學習才懂得使用和理解它的意思。
  • SignAloud智能手套:可用來翻譯手語
    據介紹,這套系統名叫SignAloud,當中包含一副內置傳感器的手套,可以記錄下佩戴者的手部位置和動作。這些數據隨後會通過藍牙被發送到中央計算機當中,以分析它們是否符合美國手語手勢。
  • Kinect可實時翻譯口語和手語
    正如下面視頻中展示的一樣,Kinect「手語翻譯機」(Kinect Sign Language Translator)是微軟正在研究的一種原型機,它可將手語翻譯成口語(反之亦然),而且最強的地方在於,這個過程是實時的。
  • 神奇傳感器手套化身「手語翻譯機」!實時手語轉語音無壓力
    芯東西(ID:aichip001)編 | 董溫淑芯東西6月30日消息,最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手套,通過結合更加靈活便宜的傳感器和人工智慧算法,將美國手語實時轉換成英語語音。
  • 科學家研發3D印表機械手:能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手語
    網易科技訊 3月22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時研究團隊為聽障者研發了一種機械手,它可通過手語手勢把詞語表達出來。任何人都可使用入門級的3D印表機製造Aslan機械手,這讓世界各地的聽障者更容易獲得機械手的幫助。它可理解書面文本和口語,並把這些信息轉化為相應的手語。
  • 英媒:一枚可摧毀法國,俄將測試新型飛彈
    「薩爾瑪特」洲際彈道飛彈(圖源:塔斯社)據《每日郵報》4日報導,俄羅斯計劃試射其新型洲際彈道飛彈「薩爾瑪特」(RS-28 Sarmat),據稱其能摧毀相當於整個法國國土面積的地區。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薩爾瑪特」將能夠搭載10枚大型熱核彈頭或16枚小型熱核彈頭,或兩者結合,以突破敵人的飛彈防禦系統。
  • UCLA 科學家造出能準確翻譯 98.63% 手語的手套
    用手套來將手語轉化為文字或語音的方案之前不是沒有人做過,但 UCLA 研究者最新的成果或許會是最有望被普及開來的一個。他們新開發出來的這套系統,能以 98.63% 的準確率即時翻譯 660 種美式手語動作(理論上應該也可以適用於其它類別的手語)。
  • 聾啞人手語翻譯智能手套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手語一直是聾啞人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遇到不懂手語的正常人,交流就有了障礙。某科技公司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展示了一款名為聾啞人手語翻譯手套的高科技產品。工作人員帶上特製手套比劃手語,此時,手套上的傳感器將肢體動作第一時間進行分析,將其轉換成語音,在手機端通過APP播放,最終實現聾啞人與外界的正常溝通。
  • 高科技手套可以以99%的精度翻譯手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廉價的高科技手套,該手套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將手語翻譯成書面和口頭文字(通過Fast Company)。該系統可以實時工作,並且可以以有希望的98.63%的精度解釋660種美國手語標誌。
  • 加州大學研究出一款可用於手語教學的高科技手套
    ,該手套可以將手語翻譯成書面和口頭文字並反映在智慧型手機上。據了解,該系統可以實時工作解釋超660種美國手語標誌,精確度高達99%。通過該手套可以教更多的人使用手語,並幫助聾啞人與非手語用戶進行交流。手套上具有可拉伸的傳感器,該傳感器由電感應紗線製成,連接至每個手指上。傳感器將感應到的手指信號傳輸至手套背面一元硬幣大小的電路板上,然後將信號傳輸至智慧型手機上,手機上的應用程式會實時地將手語轉換為文本,速率高達每秒一個字。
  • 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原標題: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 2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可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兩名90後女生決心幫助失語者群體兩年前,讀大三的王娜娜結識了聾人朋友張權。因為不懂手語,即使當面交流,她也不得不用微信打字。明明是現實中的朋友,相處起來卻更像網友。特別當許多人一起聊天時,她更為無聲世界中的張權感到抱歉,擔心自己說話,是不是忽略、傷害了他?當時,計算機專業的王娜娜,正在實驗室裡研究基於圖像的手勢識別技術。她想,手語也是有一定規則的手勢,是不是可以用攝像頭識別,轉化成語音,打破無聲到有聲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