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上張家界,閱盡千山也枉然。
張家界,原名「大庸市」,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遊,屬武陵山區腹地。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
張家界市的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漊水上遊、茅巖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漊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國內重點旅遊城市。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擁有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由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風景遊覽區面積264.6平方公裡,是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自然遺產、世界首批地質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風俗:
哭嫁,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
同姓婚規,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慎,僅限於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土家人認同。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為夫妻。
命字,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於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後,設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並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於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託於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裡帶紅,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
土家祭祀,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穀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
文化遺產:截至2012年,張家界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70多項,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陽戲、張家界高花燈、慈利板板龍燈首批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硬氣功曾隨國家領導人赴歐洲七國演出。
圖片來源:葉根友微博
(編輯: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