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獨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吃奶不積極,吃吃停停的是不是身體有問題?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缺乏照顧寶寶的經驗,寶寶有一點兒變化都容易「草木皆兵」引發焦慮。
01寶寶「厭奶期」的三種錯誤行為要避免:
① 強迫吃奶
看到寶寶吃吃停停,寶媽擔心寶寶的健康成長,難免有些焦慮,怕孩子吃得少影響正常發育。
在寶寶吃到一半不吃了的時候,強迫給寶寶餵奶,有的甚至硬按著寶寶讓他吃,寶寶通常又哭又鬧,最後結果是「兩敗俱傷」,寶寶對喝奶這件事兒,越來越牴觸,寶媽也越來越焦慮。
② 縮短餵奶時間
有的寶媽覺得寶寶吃奶的量少,就採用「追奶」的方式,追加給寶寶餵奶的頻率。正常三個小時一餵奶,增加到一個半小時一餵奶,為了保證孩子每天母乳的攝入量。
這樣還會影響到寶寶的睡眠質量,為了表達不滿,寶寶常常會用哭鬧不停來告訴媽媽,自己不喜歡這樣。
③ 照本宣科餵奶
很多新手媽媽比較迷茫,對於餵奶量沒有譜,就喜歡查一些參考標準。然後嚴格按照參考標準照本宣科,對於寶寶的成長過於焦慮。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要根據寶寶的需求餵奶,不要一味的按照標準來,未必適合你家寶寶。
其實,每個寶寶到了3-6個月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厭奶期,出現這種「吃奶不積極」的情況也實屬正常,新手媽媽不要太過焦慮。
02哪些原因導致寶寶吃吃停停呢?
1)吃奶是個力氣活
對於月子娃來說,身體的各項發育還不健全,大腦發育也不完善,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比較低,耐勞力比較差。所以很容易吃累就就睡著了,出現邊吃邊睡的情況。
「吃奶的勁兒」對於月子娃來說,確實是一種挑戰。
一般寶寶吃奶的時間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時間過長,很容易出現吃吃睡睡的問題。
2)好奇心影響
月齡兩個月的寶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成長發育,觸覺神經和視覺神經都變的更加敏銳。如果餵奶的時候,周圍有響動,很容易分心。
好奇心驅使他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轉移了注意力。如果屋子裡來了很多人,寶寶很容易被周圍的人心音注意力,出現吃吃停停的情況。
3)母乳分泌不足
有些寶媽堅持母乳餵養,但可能因為母乳分泌不足,寶寶喝不到奶水,在吃奶的中途出現哭鬧的現象,往往會讓寶寶對吃奶這件事兒缺乏耐心。
4)安撫奶嘴使用不當出現乳頭混淆
有的寶媽為了安撫寶寶的情緒,減少寶寶的哭鬧,過早的給孩子使用安撫奶嘴。
寶寶還沒有區分奶頭和安撫奶嘴的能力時,過度的使用安撫奶嘴,導致寶寶乳頭混淆。乳頭、安撫奶嘴傻傻分不清楚。
造成寶寶過度依賴奶嘴,吃母乳的時候不喜歡吮吸,對吃母乳失去了興趣。
5)長牙不舒服
四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長牙,在這段時間,牙齒要頂破牙床,給寶寶帶來了很多不適。這個階段的寶寶抵抗力下降,因為不適,容易出現情緒暴躁的情況,需要寶媽多一點兒耐心安撫。
6)食管反流
寶寶嬰兒期腸胃功能不健全,食管括約肌功能較差,吃奶之後,如果頭部在身體的水平位置偏下,很容易出現奶水回流的問題。
嚴重的話會燒傷喉嚨和食道,反覆幾次,就會讓寶寶形成吃奶就會很難受的錯覺,從而造成了厭奶的問題。
所以,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抱寶寶要有一定的角度,頭部要略高於胃部,避免奶水回流,讓寶寶遭罪。
03怎樣做才能減少寶寶吃奶時吃吃停停?
① 注意周圍環境
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儘量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讓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專心致志的喝奶,較少寶寶的注意力分散的可能。
② 保證奶水充足
奶水過多和奶水過少,都容易導致寶寶對喝母乳產生「壞印象」。
奶水過多會可能會出現「噴奶」的問題,容易導致寶寶喝奶的時候嗆到,可以在給寶寶餵奶之前用吸奶器吸出過多的乳汁,讓寶寶喝奶更順利;
奶水過少,寶寶會因為吸不到奶哭鬧,寶媽可以用吸奶器先吸幾下,讓寶寶喝奶的時候更容易吸出,添加配方奶,採用混合餵養的方式,讓寶寶更健康。
③ 不要過早的用安撫奶嘴
國際母乳會建議:過早的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容易發生奶頭混淆,最好在出生後3-4周之後使用,會大大降低奶頭混淆的概率。
所以安撫奶嘴不宜太早,最好等寶寶滿月之後再用比較好。要不然奶頭混淆,會造成寶寶喝母乳的時候不會吸奶的問題。
糖果愛嘮叨
給寶寶餵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寶媽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據自己寶寶的需求來餵奶。新手媽媽餵養寶寶的時候也不要太焦急,調整好心態很重要。
糖果互動:餵奶錯誤行為你有沒有中招?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