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整體性價值,他絕對不單單是恐怖驚悚犯罪那麼簡單,其中有很深的宗教人性隱喻。拔叔自詡為神救贖那些被吃掉的人,這是他選擇的方式,然而女主選擇了另外的一種救贖,而獲得了拔叔的認可。也就是心中那群不安的羔羊終究「沉默」的意思。我一直有種感覺是,如果漢尼拔系列只有掐頭去尾的一部《羔羊》,其他的人生都是空白的,留給讀者想像的機會,這一位食人魔的地位以及系列的藝術價值說不準會更高。
像是我個人不喜少年漢尼拔的塑造,如果成年的他是儒雅的紳士,且心理極度成熟擁有凌駕眾人之上的智商,有食人是救贖的一種極端自我的想法。那麼少年的他必定是見證過痛苦但是家庭優渥,受過良好教育卻剛愎自用自詡為神。如果妹妹不幸,那麼他還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去吃掉不值一提的壞人而「救贖」麼?
我原本以為它是一部講戰爭的片子,最後卻是一部恐怖懸疑片。望文生義的習慣不好不好,正如外貌協會一樣不好。這部片子其實並不恐怖,至少不是那種嚇人的恐怖,比如貞子那樣的恐怖,它的恐怖點在於觀影之後的細思極恐,而在觀影的過程中,這種感覺最多是緊張,像是最後的時刻女主與犯人對峙:緊張,但不恐怖。男主,那個心理醫生,才是最恐怖的,電影裡第一眼看見他,感覺他單憑自己的氣質,把一個單人牢房變成了自己的辦公室,仿佛他還是個醫生,來審訊他的人仿佛是他的病人。
這位醫生讓我有種好奇的情緒,當一個心理出了問題的人成為了心理醫生,他會不會陷入當局者迷的狀態?像一個企圖自醫而不得其法的人,最終他有能力治療別人,卻治不了自己。還是他太過聰明,以至於認清人性之後,對人性絕望。我個人傾向於後者。毫無疑問,他是聰明的,科學家級別的聰明,也是有涵養的,深邃的人,但這並沒改變他對人性絕望的事實。片中可以看出,他童年曾遭受過虐待。
這部片子,要說恐怖的是什麼,是對人性的細思極恐,漢尼拔是錯的麼?亦或者,他是對的,人性本惡,這世間少有真正的「人」,而在他眼裡,女主是這樣的人。身處危險境地,卻依然要拯救沉默的羔羊,這羔羊太重,又不能動彈,面對絕望,甚至只剩沉默。絕望裡仍然不忘拯救同樣絕望的人,可能在漢尼拔的眼裡,這女人閃著光芒吧。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的演技挑大梁。特別是拔叔的神情刻畫,將這個尚活在平面世界的高智商罪犯徹底演活了。你可以仔細觀看查找兩人在面對面談話時各自的舉動神態,暗藏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故事的巧妙性,沉默的羔羊一開始並沒有想刻意講述拔叔的犯罪,而是從另一樁犯罪事件側面反應進而才表現了拔叔的牛逼之處,其實拔叔在裡面出鏡率並不高,但正是他的高智商和對心理的掌控技巧讓觀眾毫無防備的愛上了他。社會的壓力和觀眾的普遍層面。沉默的羔羊毫無疑問是一部高智商犯罪驚悚片的經典,我們大家都處在這個講求秩序和規則的世界裡,人類內心最深處最原始的獸性,早就被我們受到的教育和文化道德建設壓制住了。甚至不單單是沉默的羔羊,我們也可以想一下,是不是所有關於高智商犯罪的故事幾乎都會受到廣泛好評呢?這就是我們回歸本我潛意識裡的一種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