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華湖北籍教師的網絡直播課: |
「多拖一會兒,老師!」 |
2月13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梅賜琪的網絡直播課《不完美的公共管理》在清華雨課堂平臺開課了。課堂以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為例,探討了對行政管理體系的合理期待。
這堂課吸引了全國各地8000多名觀眾在線觀看。見此情景,該校公管學院的同學驚呼——我們的「寶藏男神」終究是藏不住了!
之所以被冠以「寶藏男神」的稱呼,是因為自2009年到清華公管學院任教以來,梅賜琪已獲得了包括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北京市青教賽一等獎、北京市青教賽優秀指導教師獎等在內的多項教學榮譽。
然而,此次站在攝像頭前面的他,還有另一重身份——他是一個湖北人。
用投票串聯課程
梅賜琪是2月1日接到清華大學學生會「宅家充電計劃」的授課邀請的。沒有任何猶豫,他當即答應了下來,「作為清華的公共管理研究者,又是湖北人,來上這一節課責無旁貸」。
為了給同學們開直播課,梅賜琪特意買了一個攝像頭。「這應該是網紅們最喜歡的攝像頭之一,名字叫作『藍色妖姬』。能體驗做網紅的感覺,我也感到特別驕傲和榮幸。」
買攝像頭只是準備工作中的第一環。為模擬真實的課堂環境,他在辦公室的牆上貼了黑板貼紙,並在當天早上專程到辦公室授課。
公共管理課程本身並不是「趣味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此次直播課的主題既複雜又嚴肅,如何讓課堂不顯得無聊呢?梅賜琪在這方面花費了很多心思。最終,他找到了在線教學的一個殺手鐧——投票,並用6個投票,串聯起了課程的脈絡。
課程起始,梅賜琪讓幾千名學生投票選出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的3個群體。呼聲最高的是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人民群眾,而「公共管理者」無緣上榜。課程的主題此時呼之欲出——為什麼我們的公共管理不完美?
隨後,梅賜琪用3次投票開啟了3個案例分析——「壽光蔬菜事件」「一問三不知的黃岡衛健委局長」「2小時完成物資入庫分發的九州通」,通過投票,同學們迅速看到了彼此的觀點並展開對話。
一個簡單的投票功能,讓8000名同學全部參與到了課堂中。
「求之不得」的拖堂
在這堂直播課的最後,一直都在帶給學生們歡笑的梅賜琪哽咽了。
當他回顧疫情中挺身而出的人物時,幻燈片上出現了鍾南山院士,出現了張定宇院長,出現了為抗擊疫情而在一線奮勇拼搏的人們。
「在這些圖片當中,有我們辛勤付出的醫療工作者,有一些人付出了生命……」講到這兒,梅賜琪哽咽了:「他們很了不起。在不確定的時刻挺身而出,我們所看到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隨後,他分享了一篇全國人民支援湖北的媒體報導片段:「有句詩叫『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們湖北人什麼都沒有,只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很多『黃岡密卷』。感謝全國人民以德報怨。」說完,他再次哽咽。
課程尾聲,梅賜琪分享了自己在SARS疫情期間的經歷:「我還清楚地記得世衛組織解除香港旅遊警告的那天,香港主要報紙都刊登著市民在香港街頭縱情慶祝的照片……」此時,梅賜琪第三次哽咽。為了不把眼淚直播給學生,他說了一句「對不起」,關掉攝像頭,將畫面切到幻燈片。
原定一小時的直播課,此時已經拖堂了15分鐘。梅賜琪向同學們道歉,「我最大的特點就是拖堂。」對此,直播間裡的學生們這樣回復——
「您拖,求之不得!」
「多拖一會兒,老師!」
「不哭不哭,我們會勝利!」
……
開闢新的可能
對於這些參與留言的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堂網絡課無疑給了他們一份新鮮的體驗,而且這種感覺並不是只有學生才有。
「應該說,大規模且追求高質量的在線教學,對於絕大部分老師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梅賜琪說,「如何把平時積累的經驗和在線教學相結合,這是每個老師都要面臨的課題。」
比如,由於不能做到師生面對面,直播公開課似乎不具備互動性優勢,但經過實踐,梅賜琪已經有了些不同看法:「其實在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上,在線教育可以開闢新的可能性。」
他解釋道,課堂教學雖是面對面教學,但並不能阻止學生「走神」。在線教學中,由於老師可以讓學生低成本參與其中,反而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投入。
「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是要克服一定心理障礙的,至少有時會覺得不好意思,但如果在線上,課程互動只需點一下手機就可以了。」他說。
在此次的網絡直播課上,梅賜琪共出了6道題,幾乎每道題的回答人數都超過2000人,最多一道題有3000多人參與其中。這樣的互動規模是線下課程所不能比擬的。
「希望大家減少一些對新生事物的恐懼,認真思考如何把在線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高質量在線教學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梅賜琪說。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