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的藥箱裡,除了降壓藥、感冒藥等常用藥以外,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創可貼。平常有個小磕小碰,或是做家務時不小心弄了個小傷口,隨手一貼,很方便。
不過,你知道嗎,創可貼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前段時間,「女孩因創可貼使用不當導致截肢」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這也讓很多人後怕不已。對此,浙江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孫仞表示,儘管這樣極端的例子只是個例,但臨床上關於創可貼的使用誤區確實不少,很多人將創可貼當作「萬能貼」,凡是有傷口就貼,事實上,有很多情況並不適合使用創可貼。
使用創可貼不當竟然要截肢
據媒體報導,蘇州一家醫院曾收治一位4歲女童,該女童左手中指的末節發黑,已經壞死多日,需要進行截肢手術,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悲劇的背後,原來是家長為防止創可貼脫落,用皮筋纏裹導致。這種不當的行為,導致女童手指血液流通不暢最終壞死。
孫仞說,創可貼在生活中很常用,但如果用得不當,也可能釀成不良後果。儘管像這種截肢的案例很個例很極端,但因為創可貼用得不當而導致傷口感染的案例,臨床上還是時有遇到。
26歲的杭州姑娘麗麗(化名),在一次做飯時不小心割到手,當時,她及時貼了創可貼。沒想到,幾天後,她感覺創口化膿疼痛難忍,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由於創可貼沾到水,沒有及時更換,已經導致傷口發生了感染。醫生及時給予清創手術,情況才得以緩解。「我一直以為貼了創可貼就沒事了,沾了幾次水,也沒當回事。」麗麗後悔地說。
這五類傷口千萬不能用創可貼
孫仞說,創可貼有很多優點,例如能夠壓迫止血、保護創面、預防感染、促進癒合,而且體積小、使用簡單、攜帶方便。但它也有缺點,例如膠布透氣性較差,人體局部所正常分泌的水汽和汗液不能穿透這層膠布,對局部皮膚產生浸泡作用等,有些不適合用創可貼包紮的傷口反而會加重其感染和惡化。
平時不小心造成的較清潔的、沒有傷到肌層、出血不多且不用縫合的小傷口,創可貼是不錯的止血工具,但以下五種情況的傷口,千萬不能使用創可貼來進行包紮——
第一,傷口超過創可貼本身的長度和寬度,並且傷口較深或受汙染的傷口;
第二,傷口本身已化膿或有分泌物;
第三,燙燒傷,使用創可貼可能引發或加重感染;
第四,鐵釘等金屬扎傷。這類傷口不徹底清創會造成厭氧菌的滋生,導致感染或破傷風;
第五,動物咬傷或抓傷。此類傷口應用肥皂水反覆衝洗,然後暴露傷口及時就醫,千萬不可用創可貼包紮。
創可貼的作用主要是止血而不是消毒
很多人以為,小傷口貼上創可貼就平安無事了。孫仞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創可貼本身的消毒能力很弱,更重要的功能是快速止血,保持傷口的乾燥。因此,使用創可貼前,正確的方法是先用碘伏或生理鹽水進行傷口消毒,再進行包紮。
「使用創可貼後,可以對傷口進行局部加壓,但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即可。如果傷口依然持續出血,要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治療。」孫仞建議。此外,如果創可貼不小心沾到了水,應及時更換,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否則容易引發感染。
孫仞還發現,很多人手指受傷後,貼上創可貼後就「摘」不下來了,貼了6個小時,撕掉再換一個新的,就是怕傷口感染,殊不知,長期遮擋傷口,反而不利於傷口的恢復。「由於創可貼透氣性差,尤其在杭州的夏天,人分泌的汗液透進傷口,反而會對傷口造成汙染。因此,建議使用創可貼的時長應控制在6-10個小時,讓傷口暴露在空氣中自然癒合。」
此外,對於市面上看到的各類防水創可貼,孫仞認為,「防水」二字,只能做到表面防水,而非絕對的防水。建議市民平時貼防水創可貼後,也切勿粗心,多留意傷口周邊的水漬等汙染,必要時依然要更換創可貼。
健康板塊旨在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對所刊載的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所載文章、數據等內容僅供參考,參考本站信息進行任何行為所造成的任何後果與本網站無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