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數碼照片的尺寸,可能不少人心中的概念比較模糊。
例如,2400萬像素能清晰地列印出多大尺寸的照片呢?如果照片縱橫比例為3:2,那麼照片尺寸為6000×4000(=2400萬),這是數碼尺寸,就是說縱向為6000像素,橫向為4000像素。這個尺寸數據非常抽象,很難讓人感受到物理尺寸大小的概念。
其實我們在列印照片的時候需要定義一個解析度,例如在使用相紙列印的時候,我們常常會使用的解析度為300像素/吋,那麼物理尺寸的大小就出來了:6000÷300=20吋=508mm,4000÷300≈13.3吋=338mm,就是說可以很清晰地列印出一張508×338mm的照片。但是我們平常看到的戶外宣傳畫、廣告等是用彩噴列印的,其列印的最佳解析度為200像素/吋,這時列印的尺寸就是762×508mm。
平常我們在電腦等顯示屏幕上,照片的顯示解析度為72像素/吋,那麼6000×4000的顯示尺寸為2117×1411mm,就是說在顯示屏幕上可以顯示的最大尺寸為2.1×1.4米。
通過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像素高低主要是代表照片尺寸的大小。例如上面的2400萬像素列印戶外廣告照片的最大尺寸只能達到762×508mm,很顯然如果想要列印出一張高度為2米的照片,這樣的像素就不夠了,但對於一般家用已經足夠。
相機的像素高低是否僅僅代表照片的尺寸呢?不完全是這樣。例如同是全畫幅相機,一個2100萬像素,一個4500萬像素。這兩個像素值的含義是:一是拍攝的照片尺寸不同,二是像素密度不同。所謂像素密度就是相機傳感器單位面積上像素多少,很顯然同是全畫幅傳感器,傳感器面積相同,像素高者像素密度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