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初味道如同品嘗芝麻葉般苦澀,回味的是歲月沉澱下來的香甜

2020-12-18 京子光

芝麻全身上下都讓人喜歡。

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一種美好,向上的狀態,孩子們不懂,卻跟蜂兒一樣懂得芝麻花裡面有粉,我小時候在芝麻開花時總是要把芝麻花摘下來,吸允根部,甜甜的,這是我人生之初獲取的最原始的一種甜,屬於我一個人的美味。粉是微量的,吸允一下便扔掉,接著再摘再吸允,只顧享受美味兒,卻不知芝麻花兒散落了一地。

村婦們採摘的是芝麻葉,回家淖了,然後攤在地上曬乾。芝麻葉可以涼拌了吃,也可以做芝麻葉麵條。吃芝麻葉有一個過程,就如臭豆腐乳一樣的過程,剛開始覺得很苦的,年輕人很討厭吃,當年我吃飯時把芝麻葉揀出來啪啪地扔掉,母親看到心疼死了,慌忙接到她的碗裡,罵道:作賤!幾十年之後再吃沒想到味道竟然迥然不同,苦澀變成了醇香,我也如母親當年一樣喜歡了;可能,這是一種人生的必然歷程,是歲月沉澱下來的味道。

芝麻杆是好柴火,易燃火旺,產生的灰極少。做飯最討厭的就是用燒火棍攪動,滿屋子的烏煙瘴氣,灰塵飄落一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清理青灰,清理之前村婦們都先用塑料單子之類的把鍋碗瓢勺蓋了,自己用手巾裹了頭部。而用芝麻杆做一頓飯幾乎可以不用燒火棍攪動灶膛,芝麻杆都不捨得燒,隨便燒,留著蒸饃燒,來了客人燒,或過春節燒。垛柴火垛對待芝麻杆從不敢掉以輕心,總是要垛在其它柴火的上面,用膠紙蓋好,要麼直接放在屋裡。

芝麻根比芝麻杆還要好,但需要撿。那時冬天格外地冷,雪能堵著門,河裡的冰任你使勁跺,臉、手腳被凍爛不是意外的事。上學的條件也異常艱苦,冬天要烤火,學校要每個學生上繳柴火,確切地講只要芝麻根。學生們在星期天裡就撿芝麻根,芝麻根撅了一地,耙地時土塊就被折騰掉了大部,剩下的隨便一磕便乾乾淨淨。芝麻根堆在教室的後面,堆了很高。並不是每天都烤,下了大雪上了大凍才烤。第二年春天烤不完,班主任就把芝麻根賣了;班主任就是鄰村的,姓陳,交了幾十年書,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兒子的老師,聽說他晚年患了偏癱,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他了;很小的事,陳老師卻十分認真,做得很透明,他在班上匯報了多錢一斤,有多少斤,總共賣了多少錢,班裡有多少學生,每個學生得多少錢,然後當場發放。那次分了一角多吧,一角錢對於那時的孩子們來說,絕對是一筆很大的體己錢,全班的學生們都歡喜得了不得,放了學都發了瘋一樣往大隊部的商店裡狂奔,背著的書包一顛老高,拍打著屁股啪啪作響。到了商店燕子兒一樣嘰嘰喳喳,有的早有了打算,那打算夢寐已久,有的掂著腳尖趴在櫃檯上眼珠子滴溜溜地亂轉,把櫃檯裡的東西的魂都給審了出來。

我認得第一種的食用油就是香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以為只有這一種油。灶房裡只有兩個釉子罐兒,一個是鹽罐兒,一個是香油罐兒。鹽罐兒每頓都要打開,香油罐兒卻長期封閉。油罐兒並不大,但從來都沒有盛滿過。裡面掛著一個自製的物品,一根細鐵絲下面繫著圓形的鐵片,很小很薄,中間淺凹下去,我們那裡叫「油撇子」,吃油的時候就用這油撇子。我覺得那油撇子其實能盛下不少香油的,母親卻故意把油撇子撇著,大部分香油都又流回了油罐兒裡;本來事先就把油罐子放在了鍋臺上,緊挨著鍋沿兒,零距離,母親的動作相當輕捷嫻熟,快速地把油撇子從油罐裡轉移到飯鍋的上面,香油一直往下滴,卻來不及滴下來,然後揚起油撇子,揚得老高,只見一股細細的、亮晶晶的液體直線垂落,似乎流不完似的,然後再頓了頓才歸位。油罐子外面通體黏膩,一層很厚的油垢灰垢的混合體,罐子內也是黑乎乎的,底兒粘稠粘稠的,看了讓人緊皺眉頭,香油罐兒從來沒刷洗過;母親卻說香油保存在這樣的罐子裡才不會變味,越來越香。香油雖少,但卻永遠吃不完,我從來沒有見過底,什麼吃什麼時候都有,總能年接年。

就這麼一油撇子,滿鍋的麵條子就是香噴噴的,經過勺子一攪動,逆著燈光看,滿鍋都漂浮著屑碎的油花。那時候人們的味覺似乎格外發達,剛走進院子裡就大聲地嚷嚷:是不是不過了,摔了油罐子?香味是食慾的誘餌,平常的麵條子格外滑爽,本來是吃飽了,再吃半碗也是綽綽有餘。

不管拌什麼涼菜,香油都是重要的角色,用量更嚴格了,油撇子也太浪費,改用筷子,筷子插進香油罐裡,然後快速地提上來,香油淋漓下來,怪不得我們家鄉一帶用香油說是「滴」香油。有的早餐點很精明,喝胡辣湯就滴香油,真的能用滴來計算,動作比我母親更輕捷更優美,不知道胡辣湯的味道怎樣,但這幾滴的香油已經緊緊地抓住了顧客。

種芝麻一直是小面積的,芝麻是小苗莊稼,剔苗費事,又很嬌嫩,怕旱怕澇,重茬,容易得黑根病,產量低,種芝麻主要是自給自足。近些年種植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傳統的莊稼幾乎絕跡,不管怎樣調整,但還是要給芝麻留一席之地,不管價格高低,就是不賣,放著榨油吃。碰上一年豐年,芝麻能吃幾年的香油,一連幾年不種芝麻,香油沒了然後再種,種芝麻都是有計劃的。

農家的香油一點兒也不擔心假冒偽劣,趕集到了榨油點什麼也不用做,就看著攤主篩芝麻、炒芝麻、把芝麻倒進機器裡,金黃的細流涓涓而瀉……整個過程都在自己的監控之下。事實上商販們並沒有象有的人想像的那樣奸詐,都挺老實厚道,只管把芝麻往那裡一撂,該趕集的趕集,辦事的辦事,回來一切妥當,有多少就是多少,一點兒不缺斤短兩、兌水分。起初榨油是要掏錢的,一斤兩元,一斤一元,隨著榨油點的增多,競爭越來越厲害,後來不要錢了,現在反過來還要送東西,比如盆子、洗衣粉、香皂、塑料壺等等。商販也特熱情,每逢趕集的日子,他們會走上街道招攬生意,離得老遠都在打招呼,大叔長大嬸短的,妹子老弟的,似乎都和她有關係;笑得很燦爛,聲音也很甜,就像迎接客人,比迎賓小姐有親和力,沒有一點的牽強;很多人對榨油本身並不是太在意,在意的而是一張笑臉。商販們要的只是芝麻餅,看來芝麻餅的價錢一定不菲。

滿滿的一大塑料壺香油,一年可以高枕無憂了。有香油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簡單而富足。

給在街上的親戚朋友送禮物,最好是一壺香油,一壺香油能把情感燙熨得更親近。很多人非常牽掛在遠方的親人,聽說他們要回來,一沽腦地準備了好多的家鄉農產品,香油自然也在其中,提前就榨好的。親人們往往什麼都不帶,只帶一壺香油,香油和他們一道,輾轉千裡迢迢的遠方。誘人食慾的清香浸漬著他們的日子,親情鄉情的元素也隨之潛默移化進了性情。

相關焦點

  • 陳年普洱茶是時間的味道
    陳年普洱茶經由時間沉澱後,所轉化出獨特的陳年香韻最為迷人,入口口感皆具順、滑、醇等特點,它的香不局限於嗅覺的香,它更多地屬於身心的香,是一種參悟禪茶境界的香。 1、純,陳年普洱茶轉化到巔峰期,無雜味異味。滋味是甘醇,湯色是濃鬱油亮的琥珀色。甚至葉底都轉化高度一致,紅褐泛紅,純者,無雜也,陳年普洱茶乃純的典範。
  • 手磨綿密芝麻糊、香甜花生糊、順滑杏仁糊……匠心製作,兒時的味道
    新鮮手磨,傳承老字號的手藝 # 芝麻糊堅持手工現磨,還沒入店就能聞見誘人芝麻香~舀起一大勺,口感綿密細膩,仿佛不用吞咽,就能滑到嗓子裡,芝麻香氣久久無法消散~杏仁糊顏色呈現雪白的顏色,質地如絲綢一般的順滑,輕輕一抿,便如初雪般化開,杏仁的香氣瞬間在口中蔓延開來~花生糊花生糊對比會更為香甜,不會有花生衣那樣苦澀的味道,只有濃濃的花生氣息,
  • 熟茶的本味,是歲月的滋味
    不同人,品嘗熟茶也不盡相同。初品熟茶,說茶苦喝酒傷心,品茶知性,逢年過節時,親戚朋友總會齊聚一堂,圍坐在茶桌前暢談,不懂茶的我第一次接觸熟茶時,那像梅雨時間姥姥家窩藏整個冬春季節,加夾著木屑味的棉襖的味道。
  • 人生要學會等待,美好需要歲月沉澱
    有些人盲目急切的追求美好,卻忘記了耐心,靜靜的等待,日子不是一蹴而就的積累,美好同樣需要經歷歲月的沉澱。喜歡一句話:用積極的態度,來過消極的人生,才會覺得日子有奔頭。智者披荊斬棘尋路,愚者等著別人修路享受,勇往直前的人,才會有機會懂得越努力越幸運的幸福。
  • 布丁香甜氣息,像冰淇淋般融化,讓你回味綿長!
    美味小巧玲瓏的布丁,表面光滑宛如絲綢,醇香細膩,絲滑如冰淇淋般的口感,愛了愛了!布丁,是解饞小零食,吸溜嚼不停。小小布丁,晶瑩閃亮果凍,引誘著你的味蕾。今日分享臺灣出名的布丁,加入融化的口感喝芳醇的香味,追求美味並且有點小奢侈飯後甜點。使用魔芋,將其含量提高2倍,感受更加Q彈的嚼勁。
  • 塵世間最美的味道,是「苦辣酸甜」伴隨著歲月的腳步而演變
    圖文/蹤影人生「苦辣酸甜」的況味,伴隨著歲月,給予了我們不同感受,更讓我們體悟了「苦辣酸甜」混合交替的味道,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有著各自不同的誘惑。「苦辣酸甜」,那是人生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我們的人生旅程必須要經歷一些「苦辣酸甜」帶來的滋味,人生才夠得上完美。
  • 歲月如歌,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有的人喜歡淡茶,淡淡清香,甘甜生津;有的人喜歡濃茶,苦苦澀澀,茶之本味;但誰又天生喜歡苦澀呢?若能扶搖而上九萬裡,誰又願意去經歷波折,崎嶇呢?若能一生甜蜜幸福,誰又願意去經受痛苦挫折呢?喜茶並不是因為茶的苦澀、甘甜,而是茶如人生,茶有兩種姿勢沉、浮,人亦如此,一生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品茶不是在品味,而是在品人生,人生恰似茶中味,苦澀香甘品自明。我剛開始接觸茶葉時,每每和朋友長輩品茶,總是聽到很多道理,很多的感悟,卻從未聽到過重複的,對此甚是奇怪。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還是每一次的茶都不一樣呢?
  • 人生是什麼味道?其中就是一首酸甜苦辣的歌
    人生很奇妙,就像《阿甘正傳》裡那句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於是,我們會想,自己將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生巧克力呢?人生像一杯清水,看似尋常卻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著你的生命。人生像一杯咖啡,既苦澀又有一縷說不出的回味。
  • 淡看流年煙火,細品歲月靜好,心中的風景,才是人生不改的山水
    人總帶著成長歲月裡的一些東西走向未來的日子,那些回憶,是我們餘生也會努力去尋覓和擁有的。在成長歲月裡,得要有如此盪氣迴腸哀怨苦澀作點綴,好讓日後出差於火車上,旁人熟睡時,可從腦海記憶深處拿出來反芻回味一下。
  • 分享一道家庭版花生芝麻糖的做法,香甜酥脆,全家都愛吃!
    哈嘍大家好又來給大家推薦美食和美食小知識了,美食的範圍是無邊無際的,在別人來眼裡,可能只有山珍海味,鮑魚海參才屬於美食,其實有的時候非常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不一樣的食物,也是一種令人回味的美食。導語:分享一道家庭版花生芝麻糖的做法,香甜酥脆,全家都愛吃!你是否還記得童年,每一次饞了想吃糖的狀況下便會纏著外婆要,外婆便會從糧缸裡勺出一籃花生,叮囑大伙兒姐弟好幾個安安穩穩剝完花生米就有糖吃。
  • 大隱隱於市的宜興特色美食,這就去品味下時光的溫暖和苦澀吧
    宜興是一座在歷史的長流中沉澱下來的魅力之城,無論是從時間、空間,還是人文上都沾染了宜興獨有的特色。在這裡品味時光的溫暖和苦澀,守候四季的變遷。據說當年踏遍祖國大好河山,寫下無數錦繡詩文的北宋文豪蘇東坡,還為此留下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經典名句,以此表明他對宜興的深深眷戀!
  • 天空並非如同想像的那般美好
    序見過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嘗過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受過了歲月的風吹雨打,成長為如今這副模樣,縱有千般不甘,卻又無可奈何,或許這樣才算真正成年了。尚未畢業就開始在社會打磨的我,成長為如今這幅模樣,雖然仍有著諸多不如意,但卻也是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爬出來的,見過了悲劇人物,讀過了悲劇人生,才明白教育有多重要。
  • 馮群星,茶如人生,請於流光中慢斟細酌
    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杯清茶,百味人生,人生猶如手中這杯茶一樣,或苦或澀或甘或甜,用心品嘗,讓生活更加舒心。喝茶,喝進去的是茶,得到的是一種淡然的心境。手執香茗,任幽香衝去了浮塵,於這喧囂的塵世尋一隅安靜,沉澱了思緒,優雅而舒心的生活也不就是如此?圖/悟道 制/馮群星 高級工藝美術師茶如人生,淡雅一世,細細品嘗生活的味道,淡淡的一絲香甜,柔柔的一縷心音。
  • 人生如茶(深度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一輩子,人生如茶,其實一切的一切,終將都是一場緣分,終將是一場淡然,一切終將都會過去。1 青春如茶,苦澀回味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如最初的茶香一般,苦澀卻值得回味。儘管茶水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不會品出任何的味道。
  • 雙搶時節吃芝麻葉
    清晨四、 五點鐘,在父母反覆的催促下,睜開朦朧的雙眼,夢遊般的跟著大人來到田間,晚上八、九點,甚至十點才回來休息。六、七月的「三伏氣候」,氣溫高、氣壓低、風速小,太陽像火一樣直射地面,每個在沼澤田裡勞作的人們,像是在一個大火爐烤火一樣。傍晚,蚊子盯著身上一個一個苞,但辛苦的人們為了趕時間,都在默默的承受著這「煉獄」般的日子。
  • 人生如繁雜過後的沉澱,心清如蓮的釋然
    外面陽光明媚,把陰霾放在太陽下暴曬,當解開了心結,一切釋然之後,終於明白,人生短暫,堅強起來,無所畏懼,挺直腰杆,腳踏實地。人生的大舞臺,我們每個人亦如此。不攀不比,不卑不亢,靜默如初,淡然歡喜。不取悅他人,不輕視自己,努力地完善自己,做自己的主角,就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在夏天的路口,面對如此優美的景色,何不約上三五好友,出去走走?
  • 人生如茶,甘苦自知
    有的人如紅茶,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始成精品,香氣濃鬱高長,滋味香甜醇和。有的人如綠茶 ,無需萎凋,只要殺青、曬乾便可衝泡。有的如青茶,雖只半發酵卻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有的如白茶,天生獨一無二不多見,無需炒揉卻銀白閃亮,鮮醇可口成為珍品。有的如黑茶,久經發酵顏色暗褐卻香味醇重,越放長越有味。有的如花茶,鮮花鋪就色香味俱全,終成人生贏家。
  • 布朗黃金號品鑑|布朗味道經典傳承,至精至好且不奢
    現在天氣比較涼,主泡器選擇紫砂壺衝泡保溫性,還可進行壺外追溫,這樣衝泡更能激發歷經沉澱年份茶的內質——茶香更加凝聚,茶氣和茶湯飽滿度更佳。壺蓋香以嫩甜香為主導,夾雜著有些許轉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