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8歲當選為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百年大獎,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誰,他就是支志明!

支志明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出身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買辦工作,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兄弟姐妹六人,生活很辛苦,但是都非常董事,從小就在家幫忙做手工活,為家裡賺點補貼。他中小學都是很普通的學校,特別是中學時,他還數次轉學。但是並沒有打消他對學習的興趣,他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做完功課後,他就去書局打書釘賺補貼。在書局裡,他喜歡上了科學類的書籍,這也是影響他成為科學家的一個因素之一。

他在初四的時候,就開始當家庭教師了,給孩子補課賺取生活費、學費。他學習成績優秀,不僅年年得獎學金,還以優異得成績考入了當地最好得大學——香港大學。本科畢業,由於成績優秀獲得了一級榮耀學士學位。他還先後取得了理學博士、哲學博士。

1980年,支志明去美國加州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後工作,研究的方向是光化學、生物無機化學。回到母校香港大學後,擔任講師、開展獨立化學研究,後來又升為教授,他在35歲時,成為香港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講座教授。1995年,只有38歲的支志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受到了世界的關注,他先後當選了,世界創新基金會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等等諸多榮譽。他早在2005年,就被化學通訊雜誌列為最有影響力的40位科學家之一。

支志明,在整個化學領域都有創新性的貢獻,從事無機化學基礎研究,無機、有機、高價金屬、高價金屬配體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合成。他還在生物化學,藥化學領域也有建樹,光誘導電子、原子轉移反應,金屬催化氧化反應,磷光發光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他發表的600多篇論文,被世界頻繁引用,是引用率最高的化學家之一。他還擔任,南開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眾多國內大學的客座教授。

支志明,現任香港大學化學系主任,他正在籌集基金,把化學系建成為世界一流的化學系。他研究的領域比較多,很多都是跨領域的,化學和材料關聯、化學和生命科學關聯。他希望可以拿一個世界大獎,也希望培養出更多的學生,他們這一代完不成的事,交給學生們去完成。他作為導師,桃李芬芳、碩果纍纍。培養了160多名博士生。他指導的博士生,任詠華,2001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最年輕的女院士。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毫不猶豫表示,在眾多的頭銜中,他最喜歡的是「中科院院士」,因為他是中國人。能夠成為香港第一個當選中科院院士,是他人生最大的榮耀。支志明獲獎無數,都是國家級別的大獎,他所說的大獎,很有可能是諾貝爾化學獎。支志明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大家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