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拼音讀音修改究竟誰說了算?這三個原則要謹記

2020-12-15 上觀

近日,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列舉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詩句,其中一些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比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不少網友感嘆,當初好不容易被語文老師糾正的讀音,現在又要被硬掰回去,都要「懷疑人生」了。

 

其實,這篇文章說的並不是新鮮事,而是舊聞。文中引用的包括「說客」「確鑿」等詞的讀音變化,早在2005年《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已經寫得清清楚楚。而在1985年12月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騎」就已統讀為「qí」。那麼,這件事為何引起社會關注和熱議?漢字拼音讀音修改究竟誰說了算,又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上海市語文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胡範鑄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語言規範的角度來說,上述做法並沒有錯。從語言學角度說,同一意思的字有不同讀音是不正常的,當屬例外。減少這種「例外」,將讀音統一起來,有其合理性。而且,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字一音」是語言發展的趨勢所在。

 

但是,語言並不單純是一種學術研究領域,也不是某個「界」的專業人士說了算的。胡範鑄認為,語言從根本上說屬於社會制度範疇,與語言相關派生出一系列的權利,包括學習權、使用權,也包括制定和修改權,這些權利屬於全社會,而不是語言學家「一家之事」。當然,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去修改,而是要求任何修改都要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進行,要慎之又慎。

 

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並審慎推進。1949年10月10日,新中國成立剛十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就宣告成立,由此拉開了制訂漢語拼音、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的語言文字規範化運動的序幕。1958年2月11日,《漢語拼音方案》經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開始在全國推行。

 

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曾有過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但由於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近代以來,又陸續出現過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但這些方法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最後都未能推廣實施。《漢語拼音方案》的推行,讓語言文字的發展在「書同文」在基礎上,向「語同音」邁出了重要一步。由於有了簡單、實用的漢語拼音,掃盲和推廣普通話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有人曾做過統計,當時一般農民15到20個小時就能掌握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100個小時就能識字1500個。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它並非一成不變,必然會隨著社會發展有所變化和調整。以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工具書《新華字典》來說,自1953年出版以來,歷經10餘次修訂,重印600多次。比如,1959年版把全面推行的《漢語拼音方案》貫穿於全書,突出了漢語拼音給漢字注音的方式。1987年版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的詞彙。1998年版作了全面修訂,修訂後的字典收單字(包括繁體字、異體字)1萬餘個,帶注釋的詞語3500多個。我們今天熟悉的光纖、光碟、網際網路、黑客、軟體、硬體、手機、克隆、基因、白領等詞都是在不斷修訂中加入的。

 

胡範鑄認為,語言文字的發展既要強調規範,也要保留一定的彈性。在此過程中,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語言是發展的;二是語言是有語域的,不同語域規範度不同;三是語言符號以簡明為要。按照這三個原則,在調整讀音時,不宜簡單肯定或否定,在字典中可以保留「又讀」,在教材中允許「兩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讓人無所適從。至於有人擔心「改了讀音,古詩詞就不押韻了」,胡範鑄表示,今天已經很難明確說哪些就是古音,即便是音韻學家也未必能做到,對於部分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可以註明保留某個讀音,「總體說來,語言規則肯定越來越簡化,話語表達肯定越來越豐富」。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漢字讀音誰做主
    現在的問題是,形聲字的不同讀法到底誰做主? 其實,從象形字演化來的現代漢字優勢在於「表意」,而在讀音上一直就不像由字母組成的文字那樣直截了當。所以,漢字的讀法並非一成不變,字典辭書一般記載的是當時官方認可的讀法。 有些字如果大多數人都讀錯,那麼最後也可能將錯就錯,成為官方認可的讀法。就像生物在演化一樣,漢字的讀法也在演化。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中國文字博物館 攝影:馬蜂窩信天遊 關於某些漢字改讀音這事,從去年鬧到現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半會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如果要對拼音改動,起碼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確建立改動拼音的原則,必須慎重,不能為了迎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口味。」 「改可以啊,但是不能發個文件強迫大家接受。說出你的道理,徵詢好意見再改~」 「說實話,我很反感這麼改。我寧願是讀錯了,然後發現自己讀音不對,我去糾正!也不願意看到官方遷就自己的讀音。
  • 好不容易記住的拼音又要重新學?讀音到底由誰定?
    (原標題:好不容易記住的拼音,這下又要重新學?)圖/視覺中國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小V晨讀】修改漢字讀音,要有敬畏之心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如今卻得到「認證」。對此,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賡續漢字音韻之美說服到底念shuō fú還是shuì fú,鐵騎究竟是tiě qí還是tiě jì?事實上,這些讀音出現爭議,並非首次。早在2016年發布第三次《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徵求意見時,一些經常出現的錯誤讀音就成為規範讀音。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爭議甚囂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常用語的拼音應「約定俗成」到什麼程度?
  • 「字詞拼音被改」刷屏!怎麼改幾個讀音,就能牽動千萬國人的心了?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稱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上述三個讀音又被「糾錯」,而如這樣的修改文中還列出不少:
  • 漢字讀音要不要「較真」?
    其中提到一個新聞報導中常出現的讀音錯誤:「載人飛行」的「載」誤讀為三聲。其實,「載」是個多音字,讀四聲時,意思是裝乘、攜帶;讀三聲時,意思是記載、刊登。所以,「載人飛行」中的「載」應讀四聲。  為了規範漢字讀音,各類新聞媒體都開始利用微博等新媒體傳播易錯字的規範讀音。但一些網友認為,即使讀錯某些字也不會影響人們的溝通,所以不必苛求字音規範。
  • 漢字讀音變與不變之爭:要標準化,還是要約定俗成?
    據界面新聞日前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但事實上這是一則烏龍新聞。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不過相對於古人而言,這已經是很方便了。作為小學就掌握的拼音常識,就算遇到再複雜的漢字,只要有拼音,就絕不會讀錯。但是古人怎麼辦呢?學習語言有共通性。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咱們英語學得不好時怎麼辦嗎?咱們使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就像那個笑話:「爸死」——「bus」;「媽死」——「mouth」。當然這只是搞笑,不過我估計大家都用過這種方式。
  • 「字詞拼音被改」刷屏!怎麼改幾個讀音,就能牽動千萬國人的心了...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稱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上述三個讀音又被「糾錯」,而如這樣的修改文中還列出不少:&nbsp&nbsp&nbsp&nbsp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大概是上了個假學。近期很多網友查字典發現,那些曾經勤學苦背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然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那些學生時期扣掉的拼音分數,現在還能追回嗎?」究竟是誰說[shuō]服專家的!厲害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今後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徵求意見稿》一樣,也許擔心的『讀音改動』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下面是一些被修改讀音的字。  誰,何也。從言隹聲。示隹切。
  • 改拼音是假新聞?究竟誰欠語文老師一個解釋?!
    昨天,杭州西湖區教語文的王老師向課長吐槽:近年漢語裡一些字詞拼音改來改去本來就讓語文老師很糾結,昨天專家竟回應說「改不改還不一定」!王老師覺得「這很兒戲!!」課長寫了這篇文章:👉👉語文老師很崩潰!課本這些拼音都改了,專家卻說出這種話?
  • 「拼音被改」引質疑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  除了上述內容,還有一些讀音如,「說服」的「說」原讀「shui」,現讀「shuo」。「粳米」的「粳」由「jing」改為「geng」。
  • 用拼音秒記日語漢字讀音!這不是傳銷!
    在日語學習中,想必大家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日語中幾乎所有漢字都有音讀,有的漢字音讀是長音,有的則是短音。日語中這麼多的漢字,這麼複雜的音讀,究竟怎麼樣才能科學、快速掌握呢?別著急,來來來,只要你具備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看得懂漢語拼音,那麼趕緊閱讀收藏這篇文章,保證五分鐘掌握日語中幾乎所有漢字的長音、短音規律!
  • 活久見,這些漢字的拼音,悄悄被改了
    今天,機哥不急著說事,咱們先來瞧幾個字。首先是確鑿的「鑿」,大家平常都是怎麼念的?念成 záo 的,請來機哥這裡報導。還有「簞食壺漿」,有誰讀了 dān shí hú jiāng 的?最後來個大殺器,呆板的「呆」。是不是都讀作 dāi 了?如果都像機哥所說的讀,恭喜你,讀對了。等等等一下,按照套路,不是應該有反轉,機哥要說「但是」的嗎?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除了上述內容,還有一些讀音如,「說服」的「說」原讀「shui」,現讀「shuo」。
  • 這些拼音,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悄悄改了啊!
    更有專家指出,部分讀音的修改,早在1985年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就提出了。既然早已提出,為什麼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從網友、專家到一線教育者,圍繞「異讀詞」拼音修改的原則、合理性、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依然有頗多爭議?有網友堅定地站在「與時俱進」這一邊,認為,「語言的演變就是為了方便交流,既然文字能夠被簡化,為什麼讀音就不能呢?」
  • 1000個常用漢字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
    1000個常用漢字上圖強教育網查找1000個常用漢字的詳細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註解。1000個常用漢字大全是根據198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字表中收集的3500個常用字的1000個常用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可以視為是現行規範漢字的依據之一,中國漢字數量多達十幾萬個,但是常用的漢字不多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圖強教育網漢語字典中的每個漢字都有拼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