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外美食團玩「穿越」 身著古裝尋成都美味
春遊團品牡丹宴
從新都的美食「葉兒粑」,到蒲江春筍節上的筍子宴,再到成都名小吃——軍屯鍋盔……這個春天,成都英文門戶網站gochengdu.cn帶著在蓉城的外籍人士變身「老饕」,跟隨「這味兒夠成都——蓉城麻辣之旅」春遊活動,在成都這一眾多美食的原產地,尋找地道的「成都味兒」!
4月15日,「這味兒夠成都——蓉城麻辣之旅」春遊活動來到彭州,11名來自美國、南非、俄羅斯、奈及利亞等國家的美食愛好者跟隨GoChengdu網站,繼續尋找地道成都美食。
「我超愛川菜,超愛成都美食!」當天早晨,大巴從成都出發開往彭州,當聽說要去體驗好幾種當地美食,車上的老外好吃嘴兒們充滿了期待。
賞牡丹
一睹歷史的榮光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李白用一首《清平調》讚美了貴妃的傾城容顏,也寫盡了「花中之王」牡丹的國色天香。一千多年後,牡丹花早不是達官貴人獨賞的名貴品種,但她的雍容美麗仍讓人們趨之若鶩。春季,在成都北方的丹景山上,不少人會穿著古裝登高賞花。春遊第三站,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穿上古裝,登上丹景山,賞牡丹、吃牡丹宴,開啟當天的麻辣之旅。
坐上前往丹景山的小火車,大家沿途經過了改造成書吧的舊火車站,保存完整的舊工場遺址,以及見證了彭州滄桑歲月的佛塔和古寺……這些保留下來的歷史見證物讓外國友人們心潮澎湃。來自南非的Tamara Leigh激動地表示,雖然才踏上這片土地不久,自己已經被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歷史深深吸引。「穿上中國的古裝,讓我對那些古老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正是因為這片土地對歷史有著如此完美的保護,才讓我們這些外國人有機會窺得千百年前的成都。」
牡丹入席,秀色可餐。午餐時間,面對一桌牡丹花烹製的特色菜,同樣來自南非的Crossley夫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一邊大快朵頤一邊說道:「這是我們在成都期間吃的最有特色的一餐。成都美食讓人眼花繚亂,我們都不知道到底吃了多少種美食了。成都絕對是吃貨的天堂。」
打鍋盔
尋找傳承千年的美味
到了彭州,自然也要嘗嘗地道的軍屯鍋盔。有1800年歷史的軍屯鍋盔從最初的軍糧到尋常百姓的美食陪伴了一代代的「軍屯」人。縱使「軍屯」變成了軍樂鎮,鍋盔的酥香不變。
「梆!梆!梆!」師傅打鍋盔發出的響聲吸引了一眾外國學員。
揉面、打麵餅、上豬油、抹豬肉、油烙、爐烘,師傅做的一氣呵成,學員們也躍躍欲試。軍屯鍋盔的製作方法很好上手,在師傅的指導下,外國學員們用和好的面和調好味道的餡料開始製作自己的鍋盔。最後的油烙、爐烘由師傅把控,學員們的成品出爐後,除了樣子不夠美觀,味道比師傅的樣品絲毫不差。
Natasha Crossley一邊品嘗著自己的鍋盔,一邊興奮地向我們介紹道,「這個鍋盔和南非的一種派非常相似,大小也差不多,都是在麵團裡加入鹹味肉餡。不同的是在南非製作的派是將肉餡包在裡面,而這裡是將餡揉到面中。相隔這麼遠的兩個地方居然有相似的美食,真是太奇妙了!」
涮鴨腸
見證一段非遺技術的傳奇
成都的火鍋特色各異。發源於彭州的陽氏田鴨腸火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代代相傳。彭州的九尺板鴨馳名中外,製作板鴨留下的鴨腸成為田鴨腸火鍋的特色菜,以其獨特的口感,備受人們的青睞。
Stephan Claassen來成都三年,有一個成都女朋友的他中文流利得不像個外國人。「如果要在我心中給成都美食排名,第一名就是火鍋!」火鍋上桌時,Stephan很嫻熟地往自己的空碟裡倒上香油和蒜泥,還直接用中文問服務員:「有酥肉嗎?我點一個。」儼然一部外國人吃火鍋的教科書。
當美味的火鍋已經接近尾聲時,Desiree Stuki站起身來,舉杯向大家表示感謝,並和來自南非的朋友們唱了一首表示感謝的歌。「我去過那麼多的中國城市,我最喜歡的就是成都!」她挨個擁抱了網站工作人員說,「這裡東西好吃,人們也很友善,我太喜歡這裡了,我想一直待在這個城市!」
記者 龍丁靈 馮蘭欽 實習記者 哈鄂新月 攝影 劉釗 實習攝影 魏嘉昕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