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11 17:02:25 瀏覽:1次
2020年11月4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發布了一則由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相關人失信執行信息:失信被執行人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因1億元債務未履行,企業法定代表人劉紹喜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此外,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共有4條有關劉紹喜本人的失信被執行信息。
宜華木業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家居業最早一批企業之一。2004年宜華以80億市值成功上市,不僅是汕頭企業的第一股,同時也是當時家居業少有的幾家上市企業之一。
至今近17載,業務涉及地板、家具等多個領域,為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然而,由於母公司宜華集團接連被曝債務違約,似乎情況日漸不佳。
公開資料顯示,宜華集團債務高達328.29億,而公司總資產不過559.42億;此外,宜華生活也被曝巨額虧損,(*ST宜生600978)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達6.89億元,利潤同比銳減609.75%。
回望2017年,宜華生活市值曾登頂150億元,三年而已,如今僅有15.57億元,縮水近10倍。背後經歷了什麼?
▲圖片來源:宜華官網
1.高光下的「宜華系」:資產高達850億,曾是家居行業市值Top1
「在潮汕當地,大企業想上市,又苦於資源和門路,都得找劉氏兄弟指點迷津。」而這所說的劉氏兄弟,便是劉紹喜和劉紹生兩兄弟。在民間,劉紹喜更是稱為汕頭「資本教父」。當然,擁有600多萬畝林木資源的他,還有另一個綽號——「中國木業大王」。
1987年,24歲的劉紹喜靠著借來的800塊,創立家具工坊蓮下槐東家具廠(宜華前身)。後來的故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家具產業大發展的時代,劉紹喜憑藉過人的膽識,一路從小作坊走向資本市場。
▲宜華企業(集團)董事長劉紹喜 圖片來源:宜華官網
農民出身的劉紹喜眼光頗為獨到和長遠。宜華雖以木業企業起家,但卻沒有被「束住手腳」。宜華生活旗下多品類雲集,實木家具、軟體家具、電商行業、全屋定製整裝皆有涉足。
2000年左右,宜華進軍地產行業,之後轉入健康產業投資。以宜華木業為基,打造了一個集住居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四大產業於一體的宜華企業集團,擁有汕頭上市民企第一股——宜華生活(前宜華木業)和2007年成功上市的宜華健康(前宜華地產)。
巔峰時期的宜華集團,總資產高達850多億元,合併報表的子公司有10來家,戰略投資120多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曾9次上榜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是名副其實的家居TOP1。宜華旗下所有產業,都統稱為「宜華系」,可見「財富帝國」之龐大。
今日家具曾採訪前宜華家居資深前員工,認為劉紹喜本人不僅有魄力,對於企業的戰略發展目光長遠,時常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位有膽識同時義氣在身的企業家。2.風雲莫幻:從150億到15億,宜華生活怎麼了?
2020年10月,多家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發布,宜華生活(*ST宜生600978)實現營業收入9.14億元,同比跌幅76.41%;淨利潤虧損約6.89億元,同比銳減609.75%,成為家居企業中跌幅最大的企業。
作為汕頭上市民企第一股,用「風光無限」來形容昔日的宜華生活不足為過。在2004年,在許多家具企業才剛剛開蒙時,就一舉上市突破80億市值。
之後開啟了收割模式,2012年收購華嘉木業、非洲加彭等多家公;2015年收購多維尚書、美樂樂等公司;2016年收購華達利、健康家,進入軟體家居和家居淨化領域,同年宜華木業更名為「宜華生活」。
而前幾年的時候,宜華一度表現出色,曾推出Y+生態圈,成員包括宜華生活、愛福窩、美樂樂、海爾家居、HTL、沃棣家居、創想家、有住、日日順、多維尚書、金融灣、小蔥智能、健康家homegreen等,旗下子公司更是多達四十餘家。
然而從2019年開始,宜華集團因戰略調整,關閉宜華生活旗下203家門店開始,「資金困局」露出苗頭。5月,宜華生活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指出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隨後,公司自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宜華生活」變成「*ST宜生」。5月21日,宜華生活的股票收盤價為0.99元/股,股票收盤價低於公司股票面值。(一般來說,企業連虧兩年變*ST,第三年再虧將被暫停上市一年。之後進行扭虧和債務重組,交易所再決定企業是重新上市還是退到三板。)
截至2020年11月6號,宜華生活市值僅有15.587億,而三年前其市值曾突破150億元,縮水近十倍。
▲2004年至今宜華生活股市走向圖 來源:同花順財經
資本市場的風起雲湧,也牽扯著旗下子公司的悉數變動,2016年,宜華生活子公司理想家居曾以18億元收購新加坡品牌華達利。但2020年6月,華達利因無法償還部分債務擬進行債務重組,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進入司法管理程序,9月,就傳出敏華控股計劃以4.2億元收購華達利60%的股份,但收購案無疾而終。
目前,宜華生活還陷入與潘氏兄弟的合同糾紛,事情緣於新加坡高院指定的司法管理者德勤事務所,單方面以1億美金將華達利全部股權出售給金山資本,而金山資本的最終股東,正是華達利的創始人潘氏家族,宜華要求法院判定交易行為無效,案件也正在審理中,還未走出「迷霧」。
隨後,2020年10月,宜華生活發布公告稱,將以3.2億元出售全資子公司汕頭市宜華家具有限公司。
然而,這不是宜華今年第一筆出售計劃,早在今年5月,宜華就計劃以16.1億元轉讓位於梅州、廣州南沙的兩家工廠和汕頭蓮下總部,其目標是用於盤活公司存貨、優化資產結構和提高資產流動性。旗下020模式的美樂樂家具,也被曝經營不善等負面。
同時,集團旗下另一大上市公司宜華健康現狀也不容樂觀: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2.12億元,同比下降12.89%;淨虧損約2.08億元,同比下降8088.16%。
盤活資金鍊成為宜華生活自救的第一大途徑。除了旗下子公司變賣和股權變現外,宜華生活也傳來好消息,位於廣州、汕頭、梅州的三個廠區已被列入「三舊」改造範圍,土地收儲初步估算估值區間在11.2-16.1億。如果舊改項目順利推進,也將解燃眉之急。
▲宜華生活《關於生產布局調整的公告》 截圖來源:宜華家居官網
此外,今年9月,華融資管廣東省分公司已與宜華集團籤訂協議,據協議約定,華融資管將推動宜華集團實施債務重整,盤活有效資產,為化解債務風險提供專業支持。也可見得,宜華集團也一直積極解決資金困局。
作為老牌家具巨頭,宜華一直以海外市場為主,但是2020年,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的雙重夾擊下,以及逆全球化潮流下,對於海外市場依賴度甚高的宜華生活,虧損嚴重這也是「多米骨諾效應」出現的重要原因。
宜華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公司過去以海外銷售為主,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還將發力內銷。」對於如何改善主營業務,宜華生活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繼續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迫在眉睫。
不過隨著國內小眾化、個性化需求市場不斷擴容,全屋整裝、定製、拎包入住也要分得一杯羹,大家居走向細分市場已成定局。
雖說宜華從2007年就開始拓展國內市場,但是國內營銷體系與品牌建設仍在完善,加上斡旋於資金鍊困局,這個傳統家具巨頭玩家,能否奮起直追,贏得市場青睞?我們也可靜觀。
作為家居行業極為少數集團式運營的企業,時至今日宜華仍然可以稱得是一家極具前瞻性的企業。面對錯綜複雜的資本市場,危機和轉機一直並存,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企業運作之複雜,不是一言兩語能簡而概之,此次宜華能否順利渡過這些難關?相信家居人都期待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