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站的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12-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本報記者 安 娜

  對於很多人來說,以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為己任的救助管理站,是一個充滿未知因素的「神秘地帶」,這個機構內部究竟什麼樣?具體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前不久,北京市朝陽區救助管理站站長付紅波在全國民政系統「為民愛民同心戰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舞臺上,傾情講述了救助管理站裡溫暖而令人感動的故事。藉此機會,記者走進朝陽區救助管理站,全程記錄站內真實而普通的一天。

  5時 一份溫暖的早餐

  清晨5時許,一縷縷陽光照耀在位於北京市東北五環外金盞鄉樓梓莊東高路的朝陽區救助管理站大院內。隨著55位受助人員窸窸窣窣的起床聲,沉寂了一夜的寧靜被打破了。穿衣、洗臉、刷牙……在工作人員和社工的協助下,整個洗漱過程井然有序。

  臨近6點半,熱氣騰騰的炒土豆絲、炒圓白菜等相繼出鍋,幾位廚師推著餐車把飯菜送進了食堂。男性受助人員首先排著隊進來用餐,大家分散著穿插落座後,工作人員將早餐一勺勺地盛到每個人的飯盆裡。

  付紅波也早早地來到食堂。對他來說,觀察受助人員的用餐情況是每天的第一項工作。「不僅要看飯菜質量、看環境衛生情況,更要觀察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付紅波說,「他們往往自己不會表達,如果有的人看起來面色蠟黃,打不起精神、吃不下東西,那可能就是出現了高血壓或者高血糖的症狀,我們就需要及時跟進送醫。」

  大約過了三四十分鐘,男性受助人員和女性受助人員分兩撥就餐完畢後,值班人員才三三兩兩地來用餐。

  站內一天的工作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8時 細緻入微的交班會

  上午8時,前一天的值班人員和當天的值班人員按照慣例準時召開交班會。在十餘平方米的小會議室內,站長、帶班站長、總值班員、接待室負責人、男服女服工作人員和社工等,一起對前一日的工作情況進行了簡單的梳理總結,對當日需要注意的事項加以強調。

  「李長林痛風仍未好轉,止疼藥剩6粒,排酸藥還有4盒。」「朝愛伍自己不小心把嘴角撓破了,給她及時處理了傷口。」「朝小李的腳氣水泡破了,已經塗抹了藥膏。」「葉真還是拒絕洗澡,不願意出房間。」……交班會持續了約20分鐘,每一個崗位都有規範的臺帳,所溝通的工作更是細緻入微,小到一個需要更換的燈泡、一通派出所的諮詢電話、一份受助人員的醫療單據,都有提及。

  「我們每天的交班分成兩個步驟,除了在會議室內的靜態交班,還有一起巡查走訪的動態交班。剛才講到的幾名特殊對象,大家會重點留意觀察。」付紅波說。

  跟隨著動態交班隊伍一起進入受助人員生活區後,記者首先看到的是兩間大大的洗衣間。「受助人員會在每天下午1點半分批次洗澡,換洗的衣物、床單等都會送到這裡進行清洗、熨燙,每個人的衣服在領口處都做了標記。」

  在多功能播放室,受助人員正坐在排椅上看電視,工作人員為他們挨個量血壓、測體溫,也有幾名受助人員躺在床上休息。夏日雖很燥熱,房間內卻清爽涼快,沒有任何異味。除了開放的中央空調外,每一個人的床鋪上還鋪有涼蓆。

  在女服生活區10號房間,記者見到了交班會上提到的「葉真」。這是一位很有些傳奇色彩的受助人員,至今仍身藏未解之謎。70多歲的她盤腿坐在床上,頭髮已近花白。對於大家的關心和問詢,老人始終不太配合。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之所以不願意走出房間,是因為貼身攜帶著幾萬元現金。前幾天,老人一不留神把錢掉進了廁所,工作人員一張一張地幫她撿起來。付紅波再次叮囑大家:「要儘量多和老人溝通,儘快摸清她的脾氣秉性。一人溝通不了,就來兩人;一天勸不了,就勸五天、十天。同時,也請其他受助人員陪她聊聊,相信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9時 一位來自湖南的求助者

  9時25分,救助管理站的大門口突然出現了一輛警車。原來,是十八裡店派出所的民警帶著主動求助的男子張華來站交接。

  張華的年齡在40歲左右,頭髮蓬亂,皮膚黝黑,不到120斤的身材看上去是那麼消瘦。經工作人員詢問得知,張華是湖南省茶陵縣白沙村人,來北京打工已將近10年了。「我曾經在印刷廠工作,也自己做過一些小生意,結果把錢都虧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他沮喪地說。

  公安機關和救助管理站的交接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在接受了基本信息詢問和安全檢查後,張華被安置在了救助管理站大門口附近的臨時隔離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了保障站內受助人員與外界不發生交叉感染,救助管理站的接待窗口和安檢環節全部前移至大門口。這是站裡特地設置的隔離房,所有入站受助人員必須經過14天隔離觀察後才能進入生活區,短期可離站的受助人員也在這裡休息。」工作人員薛壽全介紹。

  經過仔細核實,張華提供的身份信息無誤。救助管理站立刻著手為他購買由北京開往湖南長沙的火車票。

  11時 生機盎然的農藝園

  剛過上午11時,救助管理站的食堂裡又飄出了一陣陣飯菜香味。看出記者正為此感到納悶,付紅波便笑著道出了答案:「受助人員的作息時間和普通人不一樣,因他們起床時間比較早,所以一日三餐都會提前,早餐是6點半、中餐是11點、晚餐是4點半。不僅如此,因為受助人員的消化系統比較敏感,食堂所做的飯菜要更加軟爛,少鹽、少糖,他們的飯桌上也不會出現涼菜。」

  食堂內的用餐安靜有序,有的受助人員將飯菜分盤盛裝,有的乾脆把飯菜攪拌到一起大口大口地品嘗。幾個自理能力較差的受助人員則由社工從旁協助。

  當天的午餐是土豆和茄子。付紅波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菜都是在救助管理站自己的「菜地」裡栽種的。帶著一份好奇,記者跟隨付紅波一起探訪了位於救助管理站大院西側的「綠色農藝園」。

  烈日驕陽下,三四個菜農、果農正在辛勤地勞作著,綠油油的田地裡一片生機盎然。「這裡種植的農作物大約有二三十種,不僅有黃瓜、土豆、茄子、茼蒿、玉米等蔬菜,還有葡萄等水果。」付紅波一邊彎腰撫摸著菜地裡的香菜葉,一邊笑著說:「對受助人員來說,這片數千平方米的土地可謂一塊『寶地』。通過『園藝療法』可以幫助他們增強生活技能。」

  13時 一張返程火車票

  13時,工作人員張思聰急匆匆地從站外趕回來,手裡拿著一張從北京開往湖南長沙的火車票,這將讓受助人員張華踏上闊別10年的回家路。

  給張華送票前,張思聰特地到救助物資櫃裡拿了一件嶄新的條紋T恤和一條帆布中腿褲,還用手提袋裝了一些食物和飲用水。

  剛吃過午飯的張華此時正躺在床上休息,看到張思聰遞過來的火車票和手裡的東西,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連聲道謝。

  張華要走了,張思聰又給他遞過來一隻口罩,叮囑道:「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請保護好自己,路上注意安全!回家以後好好生活!」

  15時 快樂的捏彩泥活動

  15時,一首首東北小曲兒陸續在救助管理站大院的上空飄蕩起來。循聲望去,只見幾名社工正帶領女性受助人員甩紅綢、扭秧歌。

  在一座長方形的涼亭內,男性受助人員也在開展捏彩泥活動。受助人員朝小民高興地拍著手,一會兒喊著要捏大魚,一會兒又要給大家包餃子吃。

  小馮是北京市大愛互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朝陽區救助管理站駐站的11名社工之一。據她介紹,社工們除了要對長期滯留受助人員進行日常照料和心理疏導外,每天還會組織各種小組活動來豐富受助人員生活。「目前,我們主要開展手工、繪畫、音樂、遊戲、健步走等活動,藉此鍛鍊受助人員的辨識色彩、動手動腦和肢體協調等能力。看著他們從最開始不會動手、動筆、動腦,到現在已經可以繪畫一些圖案、製作一些手工,我們打心眼兒裡替他們開心。」

  17時 一大袋慢病處方藥

  17時許,救助管理站安置辦公室負責外勤工作的楊宇迪拿著一沓醫療單和一個大塑膠袋,驅車前往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東壩院區)為受助人員開取日常服用的藥品。

  東壩院區是朝陽區救助管理站的定點醫院之一,站內的受助人員在這裡就診、開藥、結算都有綠色通道。因為有長期合作關係,醫生對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員也很熟悉。當天接診的沈大夫就曾多次去救助管理站為受助人員體檢。在開藥的過程中,她關切地詢問著幾名受助人員的近況。得知其中一名女性受助人員已經返回老家與親人團聚,沈大夫高興地笑了。

  楊宇迪告訴記者,除了要在東壩院區開藥,每隔一段時間他還要跑另外一個定點醫院,為在那裡住院治療的8名受助人員送去衛生紙、洗衣粉、尿不溼等生活物資,了解他們的身體恢復情況和精神狀況。

  19時 小雨中的街面巡查

  19時左右,天空下起了小雨。冒著淅淅瀝瀝的雨點,救助管理站辦公室主任袁頤鵬和三位工作人員開始了他們的街面巡查。他們先後來到東大橋、雙井、國貿等地區,仔細察看了地下通道、橋梁涵洞等重點區域,沒有發現任何流浪乞討人員的身影。

  下雨天,加之晚高峰堵車,這一圈跑下來已將近兩個小時。「像這樣的街面巡查,我們每天至少開展一次,發現救助對象隨時進行救助。」袁頤鵬介紹,目前,救助管理站還與七彩昀社工事務所和博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多家社工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加大主動救助力度,在朝陽區43個街鄉全面開展街頭外展救助服務。

  21時30分 37盞溫暖的路燈

  21時,天空已經徹底黑下來了,受助人員陸陸續續回到了自己的床上。男服女服生活區內,受助人員每四人住在一個房間,逐漸進入夢鄉,大院裡又恢復了夜晚的寧靜。

  緊張而忙碌的一天接近尾聲了,但對於值班人員來說,他們的工作卻沒有結束。在未來的幾個小時裡,他們要每15分鐘巡房一次,時刻守護受助人員的安全。

  21時30分,受助人員生活區的燈光準時熄滅,站內的37盞路燈準時開啟。在濛濛細雨中,這些燈光是那樣的溫暖柔和,它們照亮了救助管理站內的一條條道路,更照亮了受助人員的心。

  …………

  明天5時,救助管理站內又將開始新的一天。(本文所有受助人員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6)


相關焦點

  • 丹東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正在行動
    丹東市救助管理站在部署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後,就馬上行動。11月30日早晨,儘管陽光特別的明媚,但天氣依然的特別的寒冷,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早早的開始了一天的巡街工作。(救助人員集中在站裡就餐)這次救助活動,兩個小組共救助5人,效果非常明顯。每一次的巡街宣傳,都會增強群眾對救助工作及政策的了解,同時引導大家在發現需要救助人員時都有一顆慈愛之心,不怕麻煩,幫助撥打電話。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以挽回一條生命。
  • 河北人「九月男」在陽泉市救助管理站一呆就是兩年……
    第一次見到他的場景,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長任利記憶猶新:「剛送過來的時候,這人的頭髮都長到了肩膀,又髒又亂,臉上、身上也都是又黑又髒,只能看到牙齒和眼白是白的。」通過初步檢查發現,該男子疑似患有精神障礙,完全無法獲得任何有效身份線索。按照救助政策,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為他洗了澡,剪了頭髮,換了新衣服,並將他安置在李家莊鄉衛生院接受治療。
  • 市救助管理站舉辦《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講座
    為增強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意識,提高工作人員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能力和水平,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12月9日下午,蚌埠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舉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解讀專題知識講座,邀請蚌埠市龍子湖區法院人民陪審員、蚌埠市心理健康研究會會長吳松年授課。
  • 關愛兒童·樂遊遂寧——遂寧市救助管理站用愛為留守兒童驅散寒冬
    來自遂寧市安居區東禪鎮三聯小學的32名學生,在市救助管理站和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志願者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天的美好旅程。在市規劃館內,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和視頻的觀看,遂寧悠久的歷史、城市建設的豐碩成果、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一步步呈現在孩子面前,一件件展示遂寧歷史文化、規劃發展的展品讓他們對生長的這片土地有了新的認識。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民政部關於表彰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
    (共196個)北京市北京市民政局計劃財務處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北京市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社團一處西城區民政局朝陽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天津市和平區民政局西青區民政局社區建設科濱海新區塘沽救助管理站薊州區殯儀館河北省河北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青龍滿族自治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邯鄲市救助管理站邢臺市社會福利院曲陽縣民政局承德市民政局黃驊市民政局衡水市精神病醫院山西省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布
    民政部 財政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了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現將民政部、財政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嘉興市救助管理站為流浪乞討20餘年的精神病人成功尋親溫暖團聚
    住院期間,市救助管理站多次派工作人員到醫院看望受助人員並嘗試與之溝通交流,但都未果;後通過採集DNA和人像比對發現,該男子曾在2015年3月接受過市救助站救助。工作人員調出當年的救助檔案,查到該男子的家鄉在離嘉興1900公裡之外的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積極聯繫當地救助站和公安後,都查找不到任何結果。
  • 五河縣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自評報告
    截止2020年12月底,縣救助管理站圓滿完成民生工程救助任務,救助人數達到618人次,其中:站內救助40人次,站外救助578人次。累計尋親護送返鄉40人。累計使用救助資金 76.10萬元。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一)切實做好站內疫情防控工作。
  • 市救助管理站舉辦軍事夏令營活動
    婁底新聞網訊 (通訊員 鄭小霞 張增榮)為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提升青少年國防意識,由婁底市救助管理站主辦,婁底市安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承辦的2020年《熱血軍營》之神勇奇兵青少年軍事勵志夏令營於2020年8月3日正式開營。
  • 省救助管理站站長何永發蒞臨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視察工作
    吉安新聞網訊(徐忠傑)8月27日上午,江西省救助管理站站長何永發,吉安市民政局調研員廖竹根,市救助管理中心站站長熊軍等領導蒞臨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視察社會救助託養病人管理工作,院黨委書記張敏、院長萬鳳福等院領導陪同。何永發一行深入該院老年精神科病房看望了數位住院救助對象,視察了病房環境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
  • 冬日裡,為遇困人員提供及時救助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
    近日,安順市救助管理站全面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救助行動將延續至明年3月。 據介紹,該救助站在上月25日起,就已經開展冬季救助工作。設立了巡查小組,每天按照巡查線路進行不少於兩次的巡查,發現急需救助人員立即給予救助,發現凍傷者立即護送到指定醫院,做到「發現一個,勸導一個,救助一個」。尤其在降溫及寒潮天氣加大巡查次數和力度,為遇困人員提供及時救助。該救助站還積極做好棉衣、棉褲、棉鞋、棉被等禦寒物資儲備,以確保進站的受助人員不挨餓受凍。
  • 「眾志成城抗疫情」黃敬:暖心救助「零距離」,疫情防控「零感染」
    自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黃敬把救助管理站當成「家」,把救助對象當成「家人」,把疫情防控當做「家事」,把救助對象的訴求當成「家言」,始終堅持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讓救助人員感受「零距離暖心救助」,實現「疫情防控零感染」,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彰顯一名共產黨員的執著和擔當。
  • 蘇州相城區召開民政部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動員會
    12月17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召開民政部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動員會,部署啟動全區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相城區政府副區長黃靖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解讀了《民政部服務類社會救助相城區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 民政部: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務工人員 可在臨時居住地申請救助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一級巡視員伊佩莊在會上說,民政部要求各地進一步放寬戶籍地申請臨時救助的限制。「如果受疫情影響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外來務工人員,可在臨時居住地申請臨時救助。」
  • 理論-流浪兒童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救助:超越與融合
    通過文獻法與訪談法,本研究對北京市流浪兒童傳統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介入的區別與融合進行了探討。其中,文獻法主要是對北京市流浪兒童社會救助政策與實踐資料,特別是北京市某救助管理站流浪兒童救助記錄和北京市某社會工作事務所流浪兒童社會服務個案管理文檔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個案訪談法是對此救助管理站5位工作人員進行的深度個案訪談,訪談內容涉及流浪兒童救助的政策、理念、內容和方法等。
  • 民政部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
    中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民政部要求確保低保對象核對準確,今年年底前,全國30%的地區將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相應機構。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介紹,建立救助申請家庭收入核對機制,是確保低保對象準確的最有效手段。
  • 市救助管理站多形式、多板塊開展未成年人安全自護教育活動
    近日,蘭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在站的未成年人開展安全自護教育活動,這次活動在加強未成年人站內保護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為該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取得了預期效果。
  • 民政部:窗口、電話、線上都可申請救助
    疫情發生後,一些群眾在基本生活方面遇到了困難,急需得到救助和幫扶。民政部門是如何做到及時響應這些救助需求的,如何確保他們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另外,一些地方的小區實行全封閉式管理,這些補助是如何發放的?對此,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表示,這次疫情防控期間,採取了幾項措施:一是目前各地都已經建立並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該熱線具有投訴舉報、政策諮詢和求助受理等功能。「民政部收集了全國省、市、縣的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在民政部門戶網站和『中國民政』微信公眾號上,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查詢起來非常方便。」
  • 民政部:2019年、2020年新增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8.2億元 全部...
    民政部:2019年、2020年新增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8.2億元 全部安排到「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 每日經濟新聞
  • 民政部回應
    近日,網友在民政部網站留言諮詢殘疾人未成年子女補助以及新型殘疾人輔具事宜,民政部一一回復。【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答覆】柯清清:您好,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 如果孩子本人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條件,是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申領補貼的。如果不符合,根據其家庭具體困難情況,可諮詢民政社會救助部門看是否符合申領補助的條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