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1月20日電專訪:中瑞已成為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訪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趙清華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施建國
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趙清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和瑞士一直秉承平等相待、創新共贏的合作精神,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大小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
趙清華表示,中瑞兩國始終沿著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務實合作逐步拓展、人文交流日趨廣泛、共同利益越做越大、人民友誼歷久彌新這樣一條主線,引領推動兩國各領域、各層次交流合作,催生兩國關係不斷煥發新枝芽,孕育出務實合作的新碩果。
趙清華說,中瑞關係的發展經歷了多方面轉變,從中國進口瑞士產品為主到中瑞兩國互為市場、經濟互融;從中國從瑞士「引進來」到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從中國「以學為主」到中瑞兩國「互學互鑑、優勢互補」;從中國以市場換技術到市場換技術與中瑞兩國攜手迎接新科技革命和新興產業發展先機相結合、互利共贏;從中國從瑞士借鑑雙多邊經驗、全面熟悉國際規則,到中瑞兩國共同塑造國際規則、共同維護國際秩序等。
「1980年,瑞士迅達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工業合資企業;2007年,瑞士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在歐洲國家中屬於第一批;2013年,瑞士與中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是歐洲大陸國家中的第一個;2015年,瑞士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也是第一批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趙清華說。
「過去5年,中國6位副總理以上國家領導人訪問瑞士,瑞士聯邦委員以上高官18次訪華。當前,中瑞政府間有2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中國是瑞士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他說。
趙清華告訴記者,新中國建立之初,中瑞兩國貿易額僅有數百萬美元,1978年發展到約4億美元,2017年達到360多億美元。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瑞士對華貿易佔其總貿易額的比例從不足1%升至6.6%。此外,改革開放初期,中瑞兩國地方層面鮮有交往,目前已建立19對友好省州或城市關係。
趙清華說,瑞士著名企業中有半數以上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進入中國,目前有1100多家瑞士企業在中國投資。迄今為止,在瑞士投資的中國企業有近80家,涉及能源、化工、製造業、金融、信息通信、航空運輸、物流等領域。
在趙清華看來,中瑞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瑞兩國必將在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過程中再書華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