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經紀人未經客戶同意,禁止對客戶進行電話營銷活動,否則每個來電號碼賠償100元。」距房產中介鏈家宣布「擾一賠百」新政策已有半月時間。
電話營銷是否有消失的趨勢?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傳統的營銷方式似乎只是換了一件馬甲,也許銷售不再給您撥電話,但是他們還在盯著您手裡的電話。消費者依然在被銷售圍獵,甚至先被篩選,再被精準圍獵。
「盲打」早已不是
電話營銷主流
根據鏈家的官方公告,所謂「擾一賠百」是有條件的,有以下情況的,接到營銷電話不在賠償範圍內:委託了出租或出售房源的業主;有出租或出售意向,在公共渠道登記出租或出售的業主;近2個月內在鏈家有看房記錄的;近2個月內與鏈家經紀人有明確租房、購房或其他房產相關意願的溝通;近2個月內在鏈家或貝殼平臺上有主動留諮的記錄。
也就是說,有很多電話還是可以打的。很多人還是會接到鏈家的電話。
「真傻傻地一個號一個號去撥啊?現在太少見了。」在保險行業打拼多年的業務員小劉告訴記者,以「盲打」為主的營銷,效率極低,「大概每500通電話吧,才能賣出一件產品。」
為了不盲打,就要對電話號碼進行一些篩選,越接近目標受眾越好。鏈家的「不賠償範圍」實際上就是一種篩選,有委託、有意向、有看房記錄、有溝通、有諮詢,都是潛在的業務對象。
有中介同行告訴記者,鏈家的APP做得非常好,這也是他們不依賴電話營銷的信心來源。公開資料顯示,北京鏈家二手和租賃新增客戶的線上佔比分別達到了53%和52%。
街頭髮的禮物
在給用戶「畫像」
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在擺脫對電話營銷的依賴,市民接到的營銷電話中,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是出現頻次最高的幾個類別。而據記者了解,這些行業普遍採用智能撥打系統。消費者先聽到的一般會是語音自動播報內容。銷售人員坐在辦公室裡等待進一步回應,消費者那邊接通了,沒掛電話,另一頭才接通,開始營銷。
至於怎麼篩選,小劉說是「商業機密」。但是他也透露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教育培訓機構會用小玩具吸引兒童,並要求家長留下電話號碼,這就是典型的篩選。對手機號碼註冊年限的分析,會篩選出對保健產品感興趣的中老年。通過渠道拿到新樓盤業主的電話,會篩選出有裝修或出租意向的業主。
小劉說:「反正,你只要記住,你拿走的禮物,留下的電話,都在暴露你的消費習慣,都有可能招來營銷。」
你的朋友圈
可能潛伏著「獵手」
無論如何,傳統電話營銷正在發生改變,而實際改變的只是包裝。我們的手機依然被緊盯著,朋友圈裡甚至潛伏著準備圍獵我們的獵手。
小劉就說,他現在不輕易打電話,都是加微信,加微信也不聊天,不打擾客戶,「我就只發朋友圈,隱形推銷」。有時候,加微信半年後,他才開始跟客戶閒聊,了解客戶近況。在保險界,有一個關鍵詞叫「緣故」,就是指熟人之間的營銷。存在於對方的微信、朋友圈中,是「緣故」的第一步。接下來才是了解客戶的家庭狀況,徐徐展示保險產品。
老宋是做餐飲促銷平臺的,他現在從不打電話,只利用微信營銷。他篩選客戶的方法最簡單,直接找餐館的手機,「一般餐館經理的手機號都註冊了微信,我就說要訂座,一般就能加上。」加了微信後,他也不主動找人聊天。除了發朋友圈,他還拉群,「拉群是很少被拒絕的,誰手機裡沒有好幾個群啊。」在群裡,老宋時不時地發些平臺信息。這種精準撒網、安靜乖巧、免打擾的營銷,被老宋認為是有效的。當然,他也承認,客戶的手機依然是最重要的資源。
(原標題:看似偃旗息鼓 實則精準撒網 電話營銷只是換了件馬甲)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毅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