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記者 張欣然 實習生 彭程 通訊員 尹興超)琵琶課程開始前,蔣老師為孩子們一一戴上假指甲、校準音色;課堂上,蔣老師及時糾正孩子們的手型、調整坐姿,還讓孩子們一邊唱出簡單的音符一邊配合手指上的動作。南京市江寧區谷裡街道雙塘村的暑期公益培訓班於7月29日正式開班,目前為止,孩子們在文化志願者的指導下,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彈出四首簡單的練習曲了。
為豐富、充實青少年兒童的暑期生活,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南京市谷裡街道雙塘村響應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要求,充分發揮「校外教育輔導站」作用,自2019年起聯合社區文化志願者蔣亞敏老師創辦公益音樂培訓班,今年這一公益課堂繼續開班。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為方便家長接送和保障學生安全,今年將培訓班地點設在了社區文化活動室。「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採取高質量小班教學的方式,將琵琶和古箏班的人數都控制在了8人以內,保障孩子們的健康安全和學習效果。」
「從最開始的剛認識琵琶到現在可以完整地彈一首曲子,收穫很多。往年暑假,我都是一個人在家或者和同學一起,去年開始來這裡上課,我感覺假期變得更充實、更有意思了。」谷裡初級中學楊培露同學告訴記者。
「去年我就在這裡學的鋼琴,今年又學習了琵琶,感覺這些樂器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上完課的孩子們的臉上充滿了笑容,希望每一個暑假都可以過得這麼充實、有收穫。家住雙塘的田嘉懿小朋友的家長表示,「我們家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了,雖然在溧水上學,但每個暑假都會回到雙塘來參加公益課程和活動,這裡環境好,老師又負責、專業,我們也希望孩子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多接觸一些才藝,這樣對他的未來發展也有很多好處。」
教授琵琶的蔣亞敏老師是一位琵琶藝術家,也是谷裡的一名民宿主,作為谷裡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文化志願者,她積極投身到各類文化志願活動中,儘自己的所能將藝術帶入鄉村。蔣老師告訴記者,她希望今年的課程能夠讓孩子們在學習一些練習曲的基礎上排成一個小的聯奏曲,最後可以做一個匯報演出,這樣孩子們以後在學校、社區活動中可以有所展示。她表示,不少孩子們對中國民樂還是不太了解,她想要通過公益音樂課堂呼籲大家重視、傳承中國民族樂器。
下一步,谷裡街道雙塘村村委會將繼續為社區內中小學生提供平臺和機會,增添更多的藝術公益課程,豐富學生們的暑期生活;蔣老師也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暑期課程結束後保持長期練習,只要有需要,她會繼續為孩子們提供公益教學。「我希望以後可以成立一個雙塘鄉村少兒民樂團,讓音樂融入鄉村,定做屬於鄉村的音樂,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展示,奏響他們的音樂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