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4日訊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浪莎襪子深得全國消費者的認可。於是,一些不法商家為牟取暴利,把主意打到了「浪莎」頭上,生產假冒浪莎襪子在網絡上銷售。
近日,義烏警方提請公安部發起一場針對侵權浪莎襪子的集群性戰役———11個省市的公安機關共搗毀制假加工窩點8個、售假網店16個,抓獲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32名。經統計,這些網店銷售侵權襪子的營業額高達2000多萬元。
【緣起】
網店售價比出廠價低
張先生是義烏浪莎集團的一名員工。5月下旬,他無意間通過百度搜索「浪莎連褲襪」關鍵詞時,發現某知名網絡採購批發平臺上3家網店的銷售價格低得出奇。
「售價居然比我們的出廠價還要低出許多,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張先生說,運營這幾家網店的分別是美辭針織有限公司、安貝針織廠和城北凱米針織廠,無一例外都是諸暨的制襪企業。
經浪莎集團查證,這3家網店都沒經過授權,「銷售的很可能是侵權產品」。隨後,張先生從美辭針織有限公司的網店批發來一些「浪莎連褲襪」,發現是侵權產品後,他請公證處做了保全證據的公證。接著,他又以連褲襪質量不好為由要求退貨,得到了這家公司位於諸暨大唐鎮的地址。
6月13日,張先生代表浪莎集團向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報了警。
【進展】
11省市警方參與打假
接到報警後,經偵大隊立即調取3家涉案網店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這些網店的交易量很大。最近幾個月,每家網店的月銷售額都超過了200萬元。」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張旭華說。
這些侵權的「浪莎襪子」都賣到了哪裡?義烏警方經過進一步偵查,發現3家網店都以批發為主,向他們購買「浪莎襪子」的大多是做零售生意的小網店。「這個銷售網絡涉及福建、江蘇、廣東、上海等11個省市,甚至在浪莎公司的總部義烏,都有兩家網店在賣侵權襪子。」張旭華說。
7月底,義烏警方考慮到此案涉及省份極多、涉案價值特別重大,便向公安部提請發起集群戰役。
8月12日,在公安部指揮下,全國11個省市的公安機關開始了收網行動。作為集群戰役的發起者,義烏警方兵分兩路,分別對本地2家網店及諸暨3家源頭批發網店進行了查處打擊。
在浪莎眼皮底下售假
義烏2家網店的名稱分別叫「智權電子商務商行」和「服登電子商務商行」。雖然名稱不同,但這兩家網店都在江東街道江南三區一個地下室裡辦公,那裡也是他們存放侵權「浪莎襪子」的倉庫。
兩家網店的老闆是一對朋友,一個姓陳,另一個姓管,分別來自河南濮陽和安徽太和。在這兩家網店內,民警共查獲4000多雙侵權「浪莎襪子」及大量侵權包裝禮盒。
據陳某和管某介紹,他們於去年12月開設這2家網店,主要銷售針織品。「因為浪莎品牌的名氣非常大,總部又在義烏,我們剛開網店的時候就想賣他們的產品。」兩人說。
可是,當陳某和管某去浪莎集團諮詢時發現,想成為浪莎代理商的門檻較高,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後來,我們就到市場上零星拿貨,再從網上銷售賺一點差價。」他們說。
4月中旬,陳某和管某發現美辭針織有限公司網店「浪莎襪子」的批發價格低得讓人難以置信,就先後進購了幾十件在自己的網店零售。「這麼低的價格,不用問都知道是假的。」在接受警方審訊時,陳某和管某說。
目前,兩人因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已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
售假金額超2000萬元
在諸暨,警方發現美辭針織有限公司早有制假售假的前科。「6月份,他們因為生產侵權的『浪莎襪子』被當地工商部門查處,並被責令停止生產。民警趕到時,這家公司已經搬走了。」張旭華說。
這起案件中,美辭針織有限公司是生產侵權「浪莎襪子」的始作俑者。「安貝針織廠和城北凱米針織廠都曾從這家公司進貨,後來他們也走上了制假的道路。」張旭華說,義烏警方目前正在對美辭針織有限公司作進一步調查。
張旭華介紹,諸暨大唐鎮是著名的「襪業之鄉」,各類制襪企業難以計數。除了安貝針織廠和城北凱米針織廠,民警還在數家小型制襪廠內查獲大量侵權襪子。「浪莎品牌居多,還有耐克、安踏、李寧、CK等知名品牌。侵權襪子總量超過30萬雙,還有大約12萬件侵權包裝盒和水晶鉤等配件。」
據義烏警方介紹,這起全國性的集群戰役共抓獲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32名,其中8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1個省市的警方共搗毀制假加工窩點8個、售假網店16個。經統計,這些網店銷售侵權襪子的營業額高達2000多萬元。
經偵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王驊介紹,這是近年來義烏警方偵破的首起以保護本地品牌的侵犯智慧財產權案件,也是我省第一起涉及浙商品牌的全國性打假集群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