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因|畫家揚·凡·艾克如何走進阿爾諾芬尼夫婦的婚禮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一幅畫作,尤其是歷史畫,總能提供大量的歷史信息。受制與畫家本人的藝術觀念、道德立場和生活境遇,他(她)們在創作時亦有曲筆,甚至編造,這其中有怎樣的歷史隱情?近日,《畫外因:50幅世界名畫中的隱秘歷史》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不同於專業的藝術史著述側重談「藝」,本書的特點是講「史」,即將空間上平鋪的繪畫藝術,拓展為時間上多維的歷史表達。解讀畫作背後鮮有人知的歷史細節。「專欄·畫外因」自「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刊發以來廣受好評,此次集結出版以更多的文本和圖片資料講述畫家與畫中人、畫家與創作背景、畫中人與所處時代的關係,歷史的真相也被一一還原。此期「畫外因」講述的是揚·凡·艾克的《喬瓦尼·阿爾諾芬尼與他妻子》,這是一場 1434年,在布魯日舉行婚禮。是舊歐洲物質文明的一次腐朽而奢華的展示。

《畫外因:50幅世界名畫中的隱秘歷史》書封

這幅畫的畫中人是服裝商兼葡萄酒商喬瓦尼·阿爾諾芬尼與他的妻子喬瓦尼·塞娜米,來自義大利盧卡,作曲家普契尼的老鄉。畫作者是現代油畫之父揚·凡·艾克,來自荷蘭馬斯垂克,即將散夥的歐盟的誕生地。

畫中人與畫作者交匯的時間地點,是1434年的布魯日。將畫中人和畫作者捏合在一起的,是他們共同的恩主——「好人」菲利普。

揚·凡·艾克,《喬瓦尼·阿爾諾芬尼與他妻子》 ,1434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好人」菲利普是勃艮第公爵,在他的時代,布魯日是勃艮第公國治下的城市。而畫中人喬瓦尼·阿爾諾芬尼和畫作者揚·凡·艾克,都在「好人」手下擔任一定的行政職務,前者是「好人」的宮廷司庫,後者是「好人」的御用畫師。畫中人和畫作者所擔任的職務,是「好人」最值得炫耀的兩個項目:財富與藝術。當然,擁有財富和愛好藝術並不能證明「好人」治國有方。事實上,「好人」並不太善於操弄政治軍事等「硬題材」。在十五世紀的歐洲外交舞臺上,「好人」乏善可陳,更多地是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他唯一幹過的夠爺們兒的事,是1430年在貢比涅偷襲並活捉了聖女貞德,而後,把俘虜轉手倒賣給了英國人。

不要以為「好人」只會對女人下手,他也經常以個人名義向其他男子下戰書:像個真正的騎士那樣決鬥,用佩劍解決問題,不必叨擾廣大百姓。不過,決鬥在那個時代,實在是一種與公爵身份不符的幼稚舉措(提議),所以從來也沒有人接他的茬。因此終其一生,「好人」也沒有像真正的騎士那樣用佩劍解決過問題。

揚·凡·艾克為喬瓦尼·阿爾諾芬尼所作的另一張肖像

但「好人」的這個嗜好成全了另一個人,對了,喬瓦尼·阿爾諾芬尼。義大利服裝商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喜歡擊劍的主人置辦了全套的騎士行頭,精緻的鎧甲、華麗的戰袍、碩大的帳幕和威風的戰旗……「好人」回報以宮廷司庫的職務,而待「好人」牽頭成立金羊毛騎士團後,阿爾諾芬尼掌管了騎士團的錢袋子,頭銜類似於今日北約盟軍的後勤部長。中世紀晚期,一位新興資產階級的傑出代表,就這樣攀附上了舊歐洲的封建貴族。

若說畫中人喬瓦尼·阿爾諾芬尼的騰達靠使錢,那麼畫作者揚·凡·艾克的成功就是靠才華。如前所述,揚·凡·艾克是現代油畫之父,而證明他「父親」身份的是《根特祭壇畫》。這組現存於根特聖巴夫教堂的宗教畫,被認為是史上最早的用油調色繪製的作品。

《根特祭壇畫》

其實,《根特祭壇畫》是由揚·凡·艾克和他哥哥胡伯特·凡·艾克聯手製作,且前期布局是由哥哥主導。不幸也是幸運的是,1426年,畫作尚未完成,哥哥去世。不得已,只能由弟弟「勉力而艱難」地繼續創作這幅裡程碑式的作品,並孤獨地承受著世人的仰慕和禮讚。更不幸也是更幸運的是,1424年,凡·艾克的資助人約翰伯爵去世。於是,我們的「好人」菲利普,理所當然地成了接盤俠,他任命揚·凡·艾克為自己的宮廷畫師。

被認為是揚·凡·艾克的自畫像

宮廷畫師履新後,做過的最了不得的工作是外交。1428年,「好人」談妥了與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的政治婚姻,但又苦於沒見過公主,怕洞房花燭夜——蓋頭一掀,眼睛一黑。所以派揚·凡·艾克出使裡斯本——讓畫家用畫筆拍張公主的生活照。揚·凡·艾克不辱使命,驗貨成功。1430年,「好人」迎娶伊莎貝拉,揚·凡·艾克由此升任勃艮第公國的藝術總監。中世紀晚期,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大師,就這樣攀附上了舊歐洲的封建貴族。

十五世紀30年代,商業領域的巨子和藝術戰線的先鋒,成了「好人」麾下的同事。他們的工作,除了盡力服侍「好人」,還有,就是盡力遵從勃艮第宮廷的文化、禮制和儀式。

《喬瓦尼·阿爾諾芬尼與他妻子》局部

最能體現排場的莫過於婚典。1434年,喬瓦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在布魯日舉行婚禮。這成了舊歐洲物質文明的一次展示,腐朽而奢華。一個義大利商人通過財富積累,在勃艮第實現了政治地位的躍升,並成功模仿了舊時代的禮俗。

《喬瓦尼·阿爾諾芬尼與他妻子》的畫面上,洋溢著安詳和虔誠。夫婦倆的穿著皆華貴而臃腫,左側的新郎身著紫色皮絨大衣,彬彬有禮、生分拘謹;右邊的新娘套著綠色羊毛筒裙,低眉順眼、羞澀難當。她伸出右手,放在他的左手上,寓意要永做忠實伴侶。室內裝飾極盡考究之能事:屋頂的七枝燭臺吊燈、紅色的帷帳和床褥、窗口邊桌上的水果、新人腳邊的拖鞋和小狗,均具有象徵意味。

圓形凸鏡細節

而在背景中央的牆壁上有一面圓形凸鏡,這是全畫最生動的細節。從這面鏡子裡,人們不僅能看見新婚夫婦的背影,還能看見一個藍衣身影,那是新郎喬瓦尼·阿爾諾芬尼的同事,也是畫作者本人揚·凡·艾克。鏡子四周邊緣,鑲刻著十幅耶穌受難圖。在鏡子上方,有一行細巧的羅馬字體:揚·凡·艾克在此,1434。

畫中簽名:「揚·凡·艾克在此,1434」

憑著這行字,畫家搶掉了商人的風頭。遠赴葡萄牙替「好人」菲利普刺探軍情的人,為阿爾諾芬尼夫婦證婚,不算掉價吧?

附:作者自序:為什麼要從一幅畫來解讀歷史?

在前攝影時代,畫作承擔著記錄歷史的功能。畫家的筆比之作家的筆,或許缺乏想像層面的延展性,卻更為直觀。1861 年6 月27 日,暹羅國王拉瑪四世的使團在楓丹白露,以泰式爬行禮覲見拿破崙三世的情景,無論用多少文字描述,都不如讓- 萊昂·熱羅姆所創作的油畫作品真切。進而言之,暹羅使節「頭戴金絲掐花的高尖禮帽,身著輕柔綿軟的綢緞錦袍」,他們臉上恭謹的神色,以及拿破崙三世和歐仁妮皇后的傲慢——如若僅有文字記載,而沒有畫作的呈現,那麼這份歷史現場感是虛幻的。所以,一幅畫作,尤其是歷史畫,總能提供大量的歷史信息。

誠然,受制於畫家本人的藝術觀念、道德立場和生活境遇,他(她)在創作時亦有曲筆,甚至是編造。譬如,拿破崙御用畫師大衛筆下的拿破崙,就永遠是「偉光正」的形象;而《聽琴圖》裡的宦官童貫,居然長著鬍子……凡此種種,赤裸裸地挑戰著人們的常識。不過,正因為畫家的曲筆如此「悍然」,其背後的蹊蹺便更值得推敲。而此時,與畫作相關的文字資料便有了用武之處,它可以用來辨識畫作中的信息,也可以鏟去畫作上的塗層,揭示畫作所刻意隱含的信息,所謂證實和證偽。

《聽琴圖》,孫必達繪於1240年代,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外因」的寫作意圖,就是從畫作所呈現的內容裡,找出可疑、可議、「不可告人」之處,理出線索,排查其後的歷史因緣。事實上,每一幅歷史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打著問號的細節。將這些問號拉直,真相圖窮匕見。對於大衛塑造的拿破崙,拿破崙自己都覺得羞愧,斥為「宣傳鼓動之作」。而《聽琴圖》乃失意畫家孫必達假託趙佶之名的造仿之作,存心露出的破綻有譏諷之意!不同於專業的藝術史著述側重於談「藝」,這本書的特點是講「史」,即將空間上平鋪的繪畫藝術,拓展為時間上多維的歷史表達。通過介紹50 幅中外畫作,來解讀與這些作品相關聯的、所隱含的50 段歷史。而在由畫到史的過程中,作者著重詮釋三層關係:作畫者與畫中人的關係、作畫者與歷史背景的關係、畫中人與歷史背景的關係。縱觀這50 篇專欄,大抵都逃不脫這三層關係的框定:《以懷念之名升級一下革命友誼》,解讀的是作畫者庫爾貝與畫中人蒲魯東的關係;《身體是她心靈的囚籠》,解讀的是作畫者弗裡達與歷史背景的關係;《「公主病」的前世今生》解讀的是畫中人瑪格麗特·特蕾莎與歷史背景的關係……

在對上述關係的解讀中,一些人們習焉不察的歷史脈絡,從畫面細節中跳了出來——為什麼說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騎的是驢而不是馬?為什麼說德拉克羅瓦在《自由引導人民》中夾帶了一些私貨?為什麼說《東丹王出行圖》中的壓角印暗示了作畫者(也是畫中人)耶律倍的歸宿?這些具有濃厚冷知色彩的發問,其實是對作品的再度審視。也正是在這種審視中,畫中人變得生動起來,他(她)從歷史走向當下,將自己的際遇向觀者(讀者)和盤託出。

相關焦點

  • 中藝匯帶你賞名畫-來自揚·凡·艾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今天的文章小編想帶大家欣賞的是被稱為「油畫之父」的揚·凡·艾克的代表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話說這幅畫的名字有點難記啊,比較繞口)。雖然從表面上看,這幅作品所描繪的似乎只是阿爾諾芬尼夫婦新婚時的場景,但是其實這幅畫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挖掘的有趣小細節。
  • 【名畫賞析】愛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紀北歐後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一幅作於板上的油畫,有82×60釐米大現藏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不但是新型油畫深入表現的最早嘗試,也是後來發展起來的風俗畫和室內畫最早的先例
  • 【名畫賞析】揚·凡·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紀北歐後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一幅作於板上的油畫,有82×60釐米大。 現藏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
  • 油畫的極度精緻之美——「油畫之父」揚·凡·艾克《阿爾諾芬尼...
    其實,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畫家使用油作為調色劑,但是只有揚·凡·艾克才讓油性調色劑的使用得到了革命性的改進,他的繪畫作品色彩豐富、過渡自然,顏色透明又含有光澤,細節刻畫精緻而細膩,這在當時震驚了其他畫家,讓油畫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揚·凡·艾克也被稱作「油畫之父」。 揚·凡·艾克的作品精細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可以來看看他的代表作品《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 就算是一隻木鞋,揚·范·艾克也要畫到極致
    而範·艾克早期的一些小型畫作說明其曾接受過微圖繪畫訓練,同時他也是有記錄的最早的職業畫家。1422年,他在海牙為荷蘭巴伐利亞約翰公爵做宮廷畫家。1425年,他被任命為宮廷藝術家兼裡爾地區有權有勢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的侍從。
  • 揚凡艾克名畫放大40倍後,發現一個秘密,揭開了畫家的身份之謎!
    這是他的一幅畫,描繪的是宗教故事,名字叫做《卡農的聖母》。而當我把這幅畫放大了40倍後,在士兵的胳膊處發現了一個比較模糊的人,而這個人其實就是畫家,畫中的人物帶著標誌性的紅頭巾,面容冷峻,一心一意的在作畫。從這些小細節可以看出畫家對於繪畫寫實性的追求了。這是楊凡艾克的自畫像,是不是很寫實呢?
  • 畫過油畫的朋友是否知道誰發明了油畫畫法,這人畫功如何呢
    顏料幹得更慢,畫家贏得了時間去處理畫面上細緻入微的部分。 真的很感謝這位藝術家的創新精神,讓後來的藝術家藉助油畫這一經典畫法創造了無數的藝術精品。再一個我們來了解一下揚·凡·艾克畫功怎麼樣?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
  • 《婚前21天》初戀夫婦婚禮倒計時 吳尊為妻打造時光博物館
    近日,國內首檔備婚生活記錄真人秀《婚前21天》第十一期節目上線,四對夫妻的婚禮籌備正式進入倒計時,片中吳尊林麗吟開箱神秘賀禮,並帶領觀眾們首次走進「時光博物館」。不論何時,婚戀都是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社會話題之一,它關係著家人的牽掛、朋友間的關切,備婚過程中的一點一滴,都牽動觀眾們的心;本期節目中,吳尊林麗吟夫婦開箱其他三組嘉賓送來的新婚禮物,古風十足的鳳冠模型、膠捲紀念冊、傳統刺繡工藝品水墨畫,讓初戀夫婦感受到了朋友們的熱情。
  • 斑斕星河的夜色溫柔婚禮,走進梵谷星空的藍色
    梵谷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勒,不知道是不是阿爾勒的夜空激發了他的靈感,這一年,他開始對星空著迷,4月,他給朋友Remi寫信:我想要一個布滿繁星的夜晚,在夜空下有著柏樹或成熟的麥田6月,他向畫家Emile Bernard表達他的苦惱:我何時才能畫出一幅這樣的星空呢?
  • 早期哥德式、國際哥德式、北方哥德式、晚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及作品
    早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契馬布埃、杜喬、 喬託。釘刑圖 契馬布埃契馬布埃力圖擺脫拜佔庭那種注重神性的聖像畫平面化的僵板圖式的束縛,以試圖為繪畫帶來可見之實的新變化。繪畫從「心中之實」逐漸轉向「眼見之實」,使宗教畫多了些希臘化的人文主義趣味。
  • 《阿諾菲尼夫婦像》,放大畫面,發現隱藏在鏡子裡的一個小秘密
    如果說到油畫的發明者楊凡艾克的代表作,那麼這幅《阿諾菲尼夫婦像》一定是要被提起的!這幅畫是畫家楊凡艾克巔峰時期的作品,畫中的人物是一對新婚的夫妻,畫家把人物描繪的十分的精緻,為後來的寫實主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 鄂爾多斯這些畫家走進自然,描鄉村振興之美,繪脫貧攻堅之畫!
    鄂爾多斯這些畫家走進自然,描鄉村振興之美,繪脫貧攻堅之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東勝區廣大美術工作者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大自然,用手中的筆墨,描鄉村振興之美,繪脫貧攻堅之畫。積極投入到謳歌時代主題、記錄光輝歷程的行動中。五天的時間,他們駐足東勝城郊,紮根美麗鄉村,丹青勾勒、油彩描繪,為近水遠山再添靈秀之氣,為農事田園賦予發展之情。
  • 俄羅斯一婚禮上夫婦均穿婚紗 丈夫是「陰陽人」
    俄羅斯一婚禮上夫婦均穿婚紗布魯克斯結婚,不顧婚姻登記人員的不滿,他們都穿著白色婚紗出席婚禮。從官方角度,他們並沒有違背俄羅斯的反同性戀法律法規。他們非常相愛,並且想要至少生兩個小孩。圖片來源:環球網隨意一瞥,會將照片中的兩位新娘和現在的同性婚姻聯繫在一起。實際上,他們是一對來自俄羅斯的異性夫婦,在俄羅斯是嚴格禁止同性結婚的。在莫斯科,23歲的新郎德米特裡在自己的婚禮上穿了女性婚紗。
  • 著名畫家歐日東淺析「油畫與水彩畫的血緣關係」暨作品欣賞
    在《家父》畫中,老人的上衣、額頭、雙手等大膽地運用了高明度提純,好像很有法國畫家吉爾威克斯《羅拉》一畫和法國畫家科爾蒙《阿拉伯後宮嬪妃的妒殺》一畫那一種所表達的技巧。但真正獨立成為一幅水彩畫作品的是16世紀德國巨匠丟勒(1471-1528)所畫的《大草皮》(維也納艾伯特納博物館藏)這一點在學界基本無異議,此畫也是世界上符合現代概念的最早一幅水彩畫,十六世紀與十七世紀中魯本斯與凡·代克也畫過明暗法的水彩畫,十七世紀荷蘭倫勃朗把水彩技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十九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及俄羅斯畫家列賓、蘇裡科夫、謝洛夫、弗魯貝爾也經常畫水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