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開始,媽媽們就困惑寶寶是不是應該喝點水,嘴唇乾,喝點水溼潤一下吧;覺得病房太熱,怕小寶寶上火,喝點水去去火吧;擔心寶寶吃奶還吃不飽呢,先來點水湊個水飽吧,但是寶寶真的需要喝水嗎?
咱們先來看一下新生兒的胃有多大?
1~2天:7~13ml
3~6天:30~60ml
7天~6個月:60~90ml
6個月~1周歲:90ml~480ml
成人:950ml
第一天新生兒的胃只有豌豆那麼大,5~7毫升左右,第二天大約10-13毫升,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餓著。另外 ,剛出生時胃裡尚有部分羊水,飢餓感不強,不需要急著補充。
一項研究也表明,健康足月兒母乳餵養時第一個24小時平均攝入的初乳量在2-10毫升/頓,也就是說,在良好餵養的情況下(8-12次左右/天),母乳媽媽的奶量與新生兒的需求是同期匹配和增長的。
更加重要的是,初乳中富含多種免疫因子,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堪稱寶寶第一針「最佳疫苗」。哪怕是幾毫升的水喝進去,也可能導致後期母乳不足;而且,以水分代替優質營養,是非常可惜的。所以,不是不能喝水,而是「沒必要喝水」。
健康的新生兒真的不需要額外補充水
我們先看看母乳的成分:
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嬰兒先吸出的奶叫做前奶。外觀比較清淡,帶蘭色,比較稀薄。其特點是成份中水的含量比較大,另外,含有豐富的蛋白、糖份、維生素、維生素和抗癌免疫球蛋白等。
前奶中約有80%~90%是水分,因而母乳餵養的嬰兒一般來說不需要補充額外的水份。母乳餵養的寶寶,喝了大量前奶,也就汲取了大量的水分。
所以,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母乳餵養的寶寶是不用單獨餵水的。而配方粉餵養的寶寶,由於牛奶中80%的蛋白質是酪蛋白,新生兒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不足以完全吸收蛋白質,就需要一定的水量來幫助消化。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水
如果孩子的紙尿褲是無色或淺黃色的,就說明攝入的水分足夠了,額外補充只會增加腎負擔。如果紙尿褲上很明顯是黃色,則表示孩子缺水了,需要補充水分。
但以下幾點需要家長區分:
1、晨尿由於夜間間隔拉長,積存的晨尿量大且顏色深。
2、配方粉在調製過程中比例不當易導致寶寶尿比母乳寶寶的尿黃。
3、服藥期間,由於藥物作用可能會導致尿液顏色變深,這種情況需要諮詢醫生是否正常或增加餵養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排除上述因素,如果寶寶尿黃且一天尿量少於6-8次,說明寶寶需要補水了。給寶寶補水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即可,不必強迫寶寶喝多少。
最後,給寶寶喝水,不要選擇有味道的水,例如飲料、維C水、媽媽們自己熬製的水果蔬菜水等等。這類水的味道會影響寶寶的味覺,一旦接受了這種味道,寶寶更難接受白開水,煮的蔬菜水果表面的色素、化肥、農藥也會容易留存在水中,長期飲用對寶寶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