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華商報報導了長安醫院一副鏡片進價7.5元,賣149元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那麼,眼鏡行業到底是咋算帳的?
華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一副眼鏡片,便宜的9元一副,貴的高達10萬多元,為何價格如此懸殊?防紫外線、防輻射線、防霧等等,鏡片是否真有這些功能?華商報記者走訪西安市7家眼鏡店、採訪行業專家,揭開了眼鏡行業的神秘面紗。
一副小小的鏡片價格為何差距大?
昨日,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市7家眼鏡店發現,從幾元、幾十元、幾百元、幾千元、幾萬元甚至到十多萬元的鏡片都有,價格跨度非常之大。其中電子正街一家眼鏡店的一副鏡片只賣9元,鏡架1元,一副眼鏡配下來只需10元;而在粉巷一家眼鏡店,僅一副鏡片就需要10萬多元。
「折射率越大,鏡片越薄、越美觀,價格就越貴!」西大街一家眼鏡店的工作人員說,一般情況下,鏡片的折射率與價格成正比,折射率越高,價錢越貴。此外,鏡片價格也根據進口與國產、功能等存在差異而不同。
在這家眼鏡店,工作人員向記者對比了同一折射率、同一材質、同一功能的國產和進口鏡片,進口的價格上千元,而國產鏡片價格僅幾百元。
根據調查,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鏡片,從材質來說,分玻璃片和樹脂片兩種,樹脂片因其質輕、抗衝擊性強等特點,成為主流,約佔市場90%份額。而樹脂鏡片又分為白樹脂片和超薄加膜樹脂片兩類,白樹脂片的折射率低,厚度大,密度小,硬度差,所以價格便宜,屬於普通樹脂片;超薄加膜片的折射率相對較高,透光性更好、不易劃傷,因此,同等度數下,比白樹脂片價格更貴。
根據眼鏡店工作人員介紹,進口鏡片因其材質、工藝、品牌等方面的優勢比國產鏡片價格要高。那副只賣9元的眼鏡片就屬於最普通的白樹脂片,是國產品牌的鏡片,而10萬多元一副的鏡片屬於超薄加膜片,是進口鏡片。
「鏡片也是一分錢一分貨。」陝西省眼鏡產品質量檢測站技術項目負責人趙宇說,一副鏡片出現9元和10萬多元的差距並不奇怪,材質、工藝、品牌以及附加值等因素決定了鏡片價格。10萬多元一副的鏡片,屬於「私人訂製」鏡片。國外廠家邀請配鏡人出國到廠家參觀,廠家根據配鏡人的相貌、功能需求等為配鏡人量身定做鏡片。因此,這副鏡片的價格,除了材質、工藝、品牌之外,還有專項訂製的服務、出國交通等各項費用,含有很高的附加值,因此貴也就不足為奇。
除鏡片本身價值外還有更多附加值
華商報記者詢問各家眼鏡店鏡片進價時,店方均諱莫如深,不願透露。但都一致強調,眼鏡行業絕非暴利。「眼鏡行業並非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單純賺取中間差價那麼簡單!」
對此,趙宇說,眼鏡行業不是單純的零售行業,不是單純的進貨、賣出那麼簡單,一副鏡片除鏡片本身的價值外,還有更多的附加值。這些附加值包括驗光、加工、損耗、報損率等。在國外,一般配鏡錢的驗光都是收費的,而在國內幾乎都是免費驗光。
而驗光器材的費用、驗光師的工資等成本只能轉嫁於鏡片之上,此外,鏡片在加工過程中,因技工操作不當、機械故障、產品本身瑕疵等因素,而存在報廢率,目前報廢率大約為70%至80%之間,對100副原胚鏡片進行加工,報廢鏡片在70到80副。因此鏡片的利潤,不能用售賣價格減去進價來計算。
工作人員介紹的鏡片功能非常多,防紫外線、防輻射線、防疲勞、防霧、變色、漸進等,讓人目不暇接。那麼鏡片是否存在這些功能呢?
對此,趙宇明確表示,諸如防紫外線、防輻射線、防疲勞、防霧、變色、漸進等鏡片功能的確存在,市民配鏡時,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功能的鏡片。
提醒:鏡片都是暗加工為防以次充好應索要外包裝
趙宇提醒市民,配眼鏡時,應選擇信用度高的眼鏡企業。目前,一般眼鏡店的鏡片加工都是暗操作,而且加工成功後,根本無法用肉眼區分,此外,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也難以檢測真偽。因此市民配鏡時,最應該警惕的就是,防止挑選了一副價格貴的進口鏡片,而被更換成一副價格便宜的國產鏡片。
趙宇說,知名的進口鏡片上有雷射防偽標識,因此取眼鏡時,可哈口氣查看是否有防偽標識,但是很多進口鏡片存在加工後鏡片較小,將防偽標識打磨掉的可能,因此這一方法不好判斷。最好的辦法就是,取眼鏡時,要求店方提供鏡片的外包裝袋。因為每副鏡片的外包裝袋都是唯一的,店方不可能專門印製包裝袋。
趙宇說,一副眼鏡由鏡片和鏡架組成,價格也由這兩部分決定。鏡架的材質有板材、金屬、木頭、合金等多種材質,市民可根據自己的審美選擇不同的鏡架。而鏡架的價格沒有上限,普通塑材的鏡架也就幾元錢,但是純手工打造的黃金眼鏡架則高達幾千萬元。
相關連結:依視路等眼鏡片商曾因價格壟斷被罰
一些品牌的眼鏡片價格貴,實際上還與價格壟斷有關。
去年5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稱,因價格壟斷行為違反《反壟斷法》,對依視路、尼康、蔡司等主要框架鏡片生產企業和博士倫、強生等主要隱形眼鏡片生產企業予以處罰,共計罰款1900多萬元。
因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並積極主動整改,豪雅(上海)光學有限公司、上海衛康光學眼鏡有限公司2家涉案企業,依法免除處罰。
公告稱,依視路、尼康、蔡司、豪雅等主要框架鏡片生產企業和博士倫、強生、衛康等主要隱形眼鏡片生產企業普遍對下遊經營者進行了不同形式的轉售價格維持,存在固定鏡片轉售價格或限定鏡片最低轉售價格的行為。有的框架鏡片生產企業要求經銷商嚴格按照其制定的「建議零售價」銷售鏡片,直接維持轉售價格。國家發改委認為,這些知名品牌商損害了消費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