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清華取消會計本科招生,新增計算機與金融雙學士學位項目
最近,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在介紹今年招生政策時,明確表示:今年清華會計學專業停止本科招生!
1
不招會計新生,卻新增這個學位
目前,開設會計專業的高等院校主要有兩類,一類時專門的財經院校,如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
另一類是綜合性大學中經管學院下設的財會專業,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
而這次清華大學招生政策變動後,就意味著清華大學再也沒有新的會計學本科生了。
圖源/新華網客戶端
為什麼要停招?清華大學並沒有給出原因。
但在停止會計學招生的同時,清華大學還增加了一個新的學位——計算機與金融雙學士學位。
這是什麼學位?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表示: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已經非常顯見地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招生項目的設立,更好地加速計算機與金融之間的交叉融合,在存貸款與融資、支付與清結算服務、投資與資產管理、可信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分布式系統設計、高性能計算等核心領域,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端複合型的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
兩個消息一結合,有網友得到了啟示:
清華取消本科會計,同時也給會計的未來指了條明路,本來會計和金融就有很大共性,金融和計算機智能結合是未來趨勢,會計也一樣,單純的傳統會計在未來沒有市場,必須和最新技術結合!
圖源/pexels
2
金融+人工智慧取代會計?
消息一出 ,微博的網友炸開了鍋!
一批網友認為:會計行業確實前景不好!
甚至說會消失。
有網友指出:清華研究出AI會計了嗎?
下面還有網友說:人工智慧可以取代會計了。
還有會計人評論:這個操作給會計的未來指了條路:
AI能做什麼?
1、可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特別是高重複的);
2、管理和監控各自動化財務流程;
3、錄入信息,合併數據,匯總統計;
4、根據既定業務邏輯進行判斷;
5、識別財務流程中優化點;
6、部分合規和審計工作將有可能實現「全查」而非「抽查」;
7、AI精準度高於人工,7*24小時不間斷工作;
8、AI完成任務的每個步驟可被監控和記錄,可作為審計證據以滿足合規要求;
9、AI流程自動化技術的投資回收期短,可在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低成本集成。
不要覺得AI很遙遠,早在幾年前,四大的財務機器人們,就入駐了多家銀行和企業。平時人工審計40分鐘的工作量,機器人只需要30秒就可以0錯誤完成。不管是合併報表、納稅申報、銀行對帳、成本轉結……都能輕鬆搞定。
3
AI入侵華爾街,引裁員狂潮
早在2016年上半年Morgan Stanley對人工智慧有所預言:
摩根史坦利首席歐洲經濟學家Elga Bartsch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辦公自動化研究分析認為,在未來的10到20年,信貸員和私人理財顧問分別有98%和58%的可能性被機器人替代。
當時的華爾街包括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Citigroup, BAML等在內的大型投行都裁減了員工數量。
華爾街持續性的大裁員,無疑與人工智慧有關。 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的子概念顛覆了整個華爾街。
36萬小時的人力工作,AI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一切人類在AI面前都是樹懶。
一方面,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會計、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將飯碗不保;而另一方面,是危機是也是轉機!AI可以賦予金融會計從業人員更多的潛力!
目前金融機構的主流AI玩法有四種:
投資銀行和賣方研究嘗試自動報告生成;
金融智能搜索;
公募、私募基金在通過人工智慧輔助量化交易;
財富管理公司在探索智能投顧方向。
金融領域目前正缺乏足夠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人才儲備,如何實現科技金融的職業轉型?
擁抱AI,成為懂AI的PM或商業人才。商業和產品的sense以及人脈是需要在行業中浸淫多年才能得到的,同時還需要懂得技術的邊界,並且技術的壁壘,其實遠沒有想像得那麼高。
輔修有關科技、程式語言的第二專業,對於科技大環境有所了解,至少當一個IT出身的同事和你交流時,能順暢地使用專業術語。
AI行業並不缺少一般意義上的技術大牛,一大票的公司的科學家都在攻克AI底層,所以對編程的要求不是太高,並且從一定意義上講,現在的技術已經成熟,而之所以沒有廣泛使用,是在應用上沒有將底層技術的商業價值體現出來。這個行業缺少的是極具創造力和洞察力的商業人才,從而發揮出技術的商用價值。
隨時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狀態,密切關注想進入的金融領域其部門變化&職位動態,仔細查看究竟需要哪類新型金融技術人才,然後迅速針對性系統性地去提升自己。時代變化太快,稍微一鬆懈,就會被淘汰和取代。
圖源/pexels
人工智慧或許會讓一些行業永久消失,但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解放了人類的創造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適應時代的變遷,去擁抱行業的變化,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
4
時代正在迅速變遷,不進步就會淘汰!
如今,金融行業已從金融電子化時代、金融信息化時代進入了金融數位化時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便是,擅長數據處理的「人工智慧+金融」,正在取代「網際網路+金融」。
投行、資產管理公司、券商、基金等機構正在利用金融科技讓他們的服務變得更加智能與高效,而優秀的CFA人才不僅能通過報表總結過去,更要從人工智慧的分析中看到未來。
如今在投資領域,越來越需要分析大量的數據,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需要什麼,新的能力當下正是「人工智慧+金融」的時代,讓我們活在當下,更靠近未來!
背靠大平臺,人人豔羨,那些被裁的員工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動失業。這也就更加印證了一個道理:平臺有一天可能會拋棄你,但,你的核心競爭力不會。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就是提升核心競爭力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為金融業內公認的超有「錢景」證書,CFA一直是升職加薪轉管理崗的必要條件,職業競爭力飆升的有力武器。
如果無法逆時代而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自己錘鍊成時代所需的人才,實現職業轉型或成為不可被機器替代的高端金融人才。
可以預知的是,在縮招的大背景下,各大銀行或知名金融僱主在招聘時,將更看重求職者的職業素養及專業能力。只有那些集知識與技能於一身的高素質金融人才,能在相關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才能在裁員潮中巋然不動,安穩自若。
那麼,金融人該如何提升或證明自己的能力呢?
在投資管理領域,除了過去有相當亮眼的成績外,最好的證明就是擁有一張CFA證書。
CFA Institute調查數據顯示,J.P.Morgan(摩根大通)、UBS(瑞銀)、RBC(加拿大皇家銀行)、BAML(美銀美林)、HSBC(滙豐銀行)、Wells Fargo(富國銀行)等作為CFA持證人的主要僱主,每家都有逾千名持證人供職。
而一直以來全球名企對CFA持證人的偏愛,使得CFA證書有了「投行敲門磚」之稱。
在國內,BAT(百度、阿里、騰訊)、小米、蘇寧發布的相關崗位招聘信息中,也表明了持有CFA證書的人才優先。
CFA考試面廣,層次深,CFA三個級別考試層層篩選下來,通過者一定對投資知識的了解更加透徹,在知識水平、投資組合管理技能及職業素養上都將有很大的提升。也正因為如此,公司常將擁有CFA證書作為衡量員工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標準之一,有的甚至把它作為經理評定的先決條件之一。
因此,在金融業裁員浪潮中起伏不定的金融人,應該具有危機意識,早日考下CFA證書,這不僅會成為一張王牌,更將可能成為你未來金融職場路上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