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為夾竹桃科植物杜仲藤、紅杜仲藤及毛杜仲藤的莖或根。全年可採,鮮用或切片曬乾用。
生於丘林地、山地、山麓、山谷及溪邊的疏林中。
生於山谷疏林下或林緣、山間溪旁的灌木叢中。
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別名土杜仲、紅杜仲、杜仲藤、結衣藤、九中藤、白皮膠藤、小白皮藤、假杜仲、毛杜仲藤、鶴咀藤、香藤、雞頭藤。
【原形態】
1.杜仲藤
粗壯木質攀援藤本。枝有不明顯的皮孔,具乳汁,除花冠外,全株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1.5cm,有微毛;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銳尖。聚傘花序總狀,頂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紅色;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腺體不多或缺,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壇狀,裂片在花蕾中內褶;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葯箭頭狀,花絲短;花盤環狀;子房具微柔毛,花柱短,柱頭圓錐狀。蓇葖果基部膨大,向先端漸狹尖成長喙狀。種子長達2cm;種毛長約4cm;絹質白色。花期3-6月,果期7-12月。
2.紅杜仲藤
本種與杜仲藤的區別在於:葉片卵圓狀橢圓形,背面具黑色乳頭狀腺點。蓇葖果雙生或有時:個不發育;種毛長約1.5cm。花期4-11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3.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鏽色柔毛。種毛輪生,長約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3.毛杜仲藤
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鏽色柔毛。種毛輪生,長約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平。有小毒。
祛風活絡,強筋壯骨。用於風溼痺痛,腰肌勞損,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
3~5錢。外用適量,莖皮及幹葉研粉撒患處。
《中藥大辭典》
微辛,平。
"強筋骨,治腰痛。
《中華本草》
苦;微辛;性微溫;小毒
祛風溼;強筋骨。主風溼痺痛;腰膝酸軟;跌打損傷
肝;腎經
內服:煎湯,6-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本品有小毒,過量服用可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