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粵港澳三地藝術家作品 廣東美術館新展呈現當代水墨生態

2021-01-09 廣州日報

近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皮道堅擔任策展人的「臆象——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並將持續展出至2021年1月15日。

本次展覽首次以粵、港、澳作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展覽以「臆象」為主題,意在凸顯粵、港、澳當代水墨「自出胸臆」的藝術特質及其與傳統水墨之「意象」美學的文脈關係。而作為方法的「譜系」則是為了觀察、梳理近二十年來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的發展面貌,以進行階段性的記錄小結。

展覽現場

48位藝術家作品展

本次「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共邀請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8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參展的廣東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璜生《風之痕》、黃一瀚《北京少年》、梁銓《六柿圖》等;香港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無邪《庚子山水之九》、靳埭強《上善》、韋邦雨《念念浮光》等;澳門藝術家作品中,有楊大名《蓮花獻瑞》、吳衛鳴《瞬間》、唐重《飛不起的鳥》等。

展覽現場

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領域從傳統中國水墨畫向當代水墨藝術轉型,並逐漸成為一種相當國際化的當代藝術表達方式。

展覽現場

這其中,廣東地區以其「沿海性」區域屬性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廣東精神,其當代水墨探索也充分體現出「當代性」實踐,呈現藝術家觀念性思考,表達當代意識與精神。而港、澳地區甚至擁有比內地更早的實踐經驗,早期以「水墨會」為代表的群體構建逐步影響港、澳兩地形成了當代水墨文化的氛圍,營造出良性健康的當代水墨生態。

這些當代水墨藝術家獨立又敢為人先

「在水墨創作的現代化表達與國際化觀念的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地區的當代水墨實踐既獨立又敢為人先。粵、港、澳三地的當代水墨形態,既各自獨立,又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呈現出一種較為綜合的當代水墨文化形式,不斷產生傑出的藝術家和優秀作品,對其他地區的當代水墨藝術發展產生推動與引領作用。」策展人皮道堅說道。

靳埭強《上善》

參展畫家靳埭強就是香港當代水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對於水墨,他坦言有著「不解之緣」,其水墨畫從西方素描水彩入門,實驗現代波普風格水墨新貌,進而回歸山水傳統,同時長期受到現代設計概念的影響,創造性地將東方傳統水墨情趣與西方設計思維融匯於一的現代風格,開闢出文字山水畫的新領域,他將書畫融合成一體,字中有畫,山水成字。無論一字、一詞、一句或一詩皆成畫。

唐重《飛不起的鳥》

澳門畫家唐重的水墨畫走出了自己自成體系的當代水墨風格。唐重竭力避開的是對客觀事實的描摹,完全以個人的眼光和角度去探索發現。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看起來分外質樸、自然而又富於韻味。一方面,唐重的繪畫是在這個紛繁複雜世界裡對質樸天真心靈境界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是對閒適平靜生活的一種反映,有時候於這種平淡中還能體會到一絲幽默和怡然自得。作品《飛不起的鳥》就體現了他在畫中所映照的生活意趣。

林於思《搜山圖》(局部)

廣東畫家林於思則探索如何將傳統水墨的精粹傳承下去的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語言,讓更廣闊的觀眾層面得以體會水墨的意境與無限可能性。此次參展作品是他今年新創作的長卷作品《搜山圖》,創作緣起是「是向歷史名作《搜山圖》致敬」,他表示,「這樣一個故事裡幾乎囊括了東方繪畫的敘事性和場面感,對作者的造型能力和造境能力和想像力有很高要求。在這次的創作中,題材上我把山精野怪改為了動物,加入了動畫電影的味道,還把每個角色和鬥爭的畫面處理得更有親和力,是想表達我們這一代人在繪畫氣質上的特性。」

作為第一個以粵港澳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的案例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為觀眾提供諸多與以往不一樣的進入當代水墨藝術的路徑,深入感知近20年來粵、港、澳三地當代水墨藝術的共生與對話。同時也希望能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構建多元而富有活力的粵、港、澳藝術生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李巧蓉

部分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亞妮

相關焦點

  • 臨港當代美術館開館 引入藝術家匯聚高人氣
    原標題:臨港當代美術館開館 引入藝術家匯聚高人氣   本報訊 (記者 樂夢融)昨天下午,臨港當代美術館開館展暨臨港國際藝術園在上海市臨港新城水芸路418號臨港國際藝術園開幕。  此次的臨港當代美術館展覽面積約有900平方米,開館展將展出第一批入駐臨港國際藝術園的21位藝術家作品,其中包括了李山、丁乙、薛松、史金淞、鄭在東、蕭長正等國內眾多的一線藝術家,以及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上大美院的諸多教授和部分年輕藝術家,老中青藝術家齊集,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盛世。
  • 「水墨進行時:2000-2019」廣東美術館展出
    這是一場特別的展覽,它以水墨命名,卻不完全都是水墨作品,在展覽現場中,有裝置,有油畫,有影像,置身展廳之中,會讓人忍不住追問:水墨為何?水墨何為?水墨與歷史、文化怎樣聯結?水墨與時代脈搏如何相通…… 從近日起至9月12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批評家魯虹擔任策展人的「水墨進行時:2000-2019」在廣東美術館開幕。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應邀參加,共計90餘件作品在此展出。
  • 「2020水墨新浪」學術提名展亮相杏壇美術館
    11月25日,「2020水墨新浪——當代中國畫家年度學術提名展」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行。「2020水墨新浪」匯聚了33位「七八九零後」當代水墨畫壇鮮活的有生力量,展覽共展出了參展藝術家85幅佳作,他們的藝術創作以當代文化情懷關照傳統,以新視野追尋水墨藝術的本體價值,以堅守之本和赤誠之心弘揚中國水墨藝術精神,進一步豐富了水墨的內涵並同時拓展了水墨的外延。
  • 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
    上海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通玄佳境」展覽將於本周六(7月18日)開幕,此次展覽邀請11位工作生活於上海的國際藝術家參加,共同探討當代語境地理遷移中文化疊合的更新可能性。展覽期間,將同時呈現與此次展覽主題相關的多場藝術活動。
  • 廣東美術館即將打造「一江兩館」
    8月伊始,廣東美術館接連推出「水墨進行時:2000—2019」「介入與再造——當代繪畫的圖像方式」等6場全新暑期展覽,進一步助力文旅行業復工和回溫。今年上半年以來,儘管經歷疫情,廣東美術館依然「策展不停步」。恢復公眾開放以來,廣東美術館平均每月推出5場展覽,為廣東美術界增添一抹充滿生機的亮色。
  • 武漢美術館年度壓軸大展來襲 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布展中的展廳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展訊|墨寫家山 · 當代名家山水寫生作品展(天津美術館)
    年8月18日下午3:30在天津美術館舉行「造化心源·當代中國山水畫系列展」開幕式,敬請撥冗出席!如我們所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藝術家在「寫生」這條道路上將中國山水畫推向歷史的高峰,他們的追尋和探索確立起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中的「新正統主義」的價值形態。而今,前賢遠去,當代畫壇中山水畫創作的一批實踐者,正在探索山水畫的當代變革之路。人生形式不同,知識背景有異,思想信仰、藝術觀念以及新的社會階層歸屬等因素,在深層次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藝術走向。
  • 「離散」或被忽略的那些華人藝術家,就這樣「匯聚」於深圳
    何香凝美術館的這一展覽從傳統華僑聚居地中國東南沿海出發,將目光聚集在亞太地區的華人藝術家身上,14個國家和地區的17位藝術家應邀參展,共計展出83件作品。主辦方通過與每一位參展藝術家展開訪談及調研,進行深入的文獻整理,這部分的文本不僅呈現了藝術創作背後的軌跡,還包括了一些海外華人傳奇般的家族故事。
  • 和美術館宣布開館展,又一座私人美術館落地廣東順德
    位於珠三角文化腹地的廣東順德,將在明年春季見證一個全新藝術地標的落成。經過近 5 年的緊張籌備,和美術館(He Art Museum, HEM)將於 2020 年 3 月 21 日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美術館希望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在本土與世界之間建立傳播的樞紐,讓藝術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的同時,能夠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在國際發聲。」
  • 昊美術館新展開幕,領略藝術家手下的說文解字!
    昊美術館(溫州)將於12月21日,向公眾呈現的新展——《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是一個強調文字作為圖像主體的展覽。 這300個字隱秘地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海的真實事件,藝術家將故事文字打亂順序,散落在地。 有耐心和興趣的話,可以試試猜測一下故事原委哦~
  • |藝術家|美術館|當代...
    ,超越國界地思考互聯協作的新形式;以交響樂的結構為觀眾打造環環相扣、漸趨增強的三段式體驗:「溼運行」、「生態聯盟」、「一個展覽」。展覽將呈現藝術家2020年的七件新作,包括三件人群肖像、三件獨立雕塑以及一件屏幕循環動畫作品。奧培新作汲取了城市景觀中無處不在的圖像,為日常生活語彙注入新的活力。同期,奧培參展的2020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正在展出,其委約新作也在陸家嘴濱江中心揭幕。
  • 滬十大最受歡迎美術館+九大新展 不怕這作妖的天氣
    作為集科學、建築和藝術為一身的願景藝術家託馬斯·薩拉切諾的中國首展,這裡將匯聚了藝術家對於未來世界烏託邦式願景的重要代表作品。  基於對於全球當代藝術前沿發展的關注,上海外灘美術館將第一次與國際藝術機構合作,呈現最新群展「行將消退」。展覽將呈現來自各大洲23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涵蓋架上繪畫、互動裝置、攝影、錄像等各種藝術形式。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的「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邀約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作為當下水墨人物畫創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在人物畫創作領域一直探索、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態。本次展出的90餘件佳作即有他們早期的習作、代表作,也有近些年創作的新作。「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是武漢美術館努力搭建當代水墨畫創作批評研究體系的學術展覽項目。
  • 大陸水墨藝術家張羽在高雄舉辦藝術展
    原標題:大陸水墨藝術家張羽在高雄舉辦藝術展  新華網高雄8月3日電(記者裴闖 文赤樺)三天時間將近千隻瓷碗擺放在展場,兩天時間將其逐一注入清水;水與墨在旁邊的水槽中緩緩被牆上垂下的22條巨幅宣紙吸收……大陸當代水墨藝術家張羽的行為藝術展3日在臺灣高雄舉行。
  • 東暘美術館2018學院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圓滿結束
    2015年《粵北集景》入選廣東省《西江靈勝》山水畫大展獲優秀獎2015參加《心茶》藝術展(廣州)作品《山水湖》被喬十光美術館收藏2015年參加20界秋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溫故鼎新嶺南中國畫藝術源流展》2016水墨新象一一廣東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廣州)
  • 中國藝術家楊詰蒼當代水墨作品
    Yang Jiechang楊詰蒼,中國藝術家,生於1956年。楊詰蒼在他的多媒體作品中融合了東西方傳統的表現方式。他將這種融合的精髓稱為「歐亞大陸」,他說:「歐亞大陸是我生活中每天都經歷的土地:我來自中國廣州,我的妻子來自德國,我們的孩子都是歐亞人。
  • 吳笠帆新展開場 意象攝影傳達中國水墨意境
    本月起,在上海攝影創作機構光路社推出的「2020『光路·十年』影展」上,上海新銳藝術家吳笠帆的攝影作品與陸元敏、馬良、戴淵如等國際知名攝影藝術家的作品同堂亮相。吳笠帆正以嶄新的藝術姿態,活躍在國內外藝壇,引發評論圈的熱議。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大型跨年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面向公眾展出。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展出了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百餘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