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年夜飯、看春晚、發紅包」等春節年俗完整記錄了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時光。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和文化環境變遷,春節年俗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2月10日,微信官方發布2019年春節數據報告,從拜年、發紅包、走親戚、節假日等春節必備活動出發,對中國人的春節進行了解讀。安徽在紅包收發總次數最多的省份/直轄市中排名15,位居黑龍江和湖北省之後。
廣東省收發紅包次數最多
除夕到初五期間,在微信中共發生的消息發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4.2%,8.23億人次收發微信紅包,同比增長7.12%。除夕這一天,用戶們在微信上的活動最頻繁,單日消息和朋友圈信息量達到頂峰。其中,90後正在成長為移動網際網路世界的主宰,實現了發出最多條微信消息、最多條朋友圈、最多個表情包,以及收發最多次微信紅包的「四個最」。
和除夕相比,除夕到初五的紅包收發總量排名中,北京、廣州、重慶成為全國各城市紅包收發總量TOP3。而如果按照省份/直轄市來進行排名,廣東省在全國排名第一,其次為山東和江蘇,安徽則位居全國第15位。
《流浪地球》火爆上映帶動原著熱讀
除夕到初五,微信運動全體用戶共走出了9.63億步,同比增長50%。按照平均每步0.5米計算,微信運動全體用戶已經「走完」地球一圈,其中,1.3億人走出步數超過10000的成績。大年初一的國民運動量形成兩極分化,這一天步數超過10000步的人最多,但同時,微信運動步數不足100的人數也最多。其中,80後與90後整體佔比60.7%,超越了國慶時的56%,這一次「百步青年「們宅得更加徹底。
許多人選擇用微信讀書或小遊戲度過這段休閒時光。除夕至初五,微信讀全體書用戶共閱讀1510萬小時,其中,90後新增一個「最」,閱讀時長最長。《流浪地球》熱映帶動了閱讀原著的熱潮,微信讀書數據顯示《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最受歡迎書目。微信讀書的贈書功能,也為讀書這件事賦予了社交意義,來自吉林延邊的一位男士,在春節期間共向朋友贈書173本。
微信支付隨「候鳥」下沉
和春運一起開始的還有「候鳥型消費」的增長。
微信對「候鳥型消費」的定義為:春節期間在非常駐地的微信支付消費。而其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12.4億筆「候鳥型消費」,大年二十九是「候鳥型消費」的峰值。從遷徙路徑來看,而扛起了生活方式輸出大旗的並非一線城市,而是新一線城市,由新一線城市向三線、四線城市遷移的微信支付消費筆數最多。數據顯示,越是下沉的城市,受「候鳥型消費「影響越大。這些歸鄉的「候鳥人口」,不僅帶回了消費方式,更帶回了智慧生活。在六線城市,「候鳥人口」貢獻了43%的微信支付交易筆數,四五六線城市「候鳥人口」微信支付交易筆數佔比均超過40%。(記者 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