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迪 通訊員 陳瑋瑋 菏澤報導
糖尿病是一組糖耐量減少、血糖升高,尿糖陽性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臨床多見口渴多飲,消谷善飢、多尿,形瘦為主症,也有無明顯三多症狀者,屬中醫學「消渴」病範疇,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由素體陰虛,復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致肺燥、胃熱、腎虛而成,其病機主要是,燥熱偏盛,陰津虧耗,若遷延日久,陰損及陽,可致氣陰兩虛或陰陽俱虛,若失治誤治,護理不當,常可並發雀目、耳聾、瘡瘍、癰疽、洩瀉、水腫、中風等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全世界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種疾病之一。
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社區護理人員將充當病人的照顧者、督促者及教育者,辨證施護以外,還應予以正確的健康教育。何樓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群眾發放健康手冊,宣講健康知識,讓群眾知道更多預防知識,讓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中新工作更滿意。
睡眠是一種保護性抑制,是人體恢復健康、養精蓄銳的重要方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證每日有充足的睡眠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休息時間,按時作息,有規律地安排每日的生活起居。
足浴是指每晚臨睡前堅持用熱溫水泡腳,醫學上稱足浴療法,對防治糖尿病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家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晚期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潰瘍甚至肢端壞疽等病變,一旦並發糖尿病足非常痛苦,也難以治療,而經常進行足浴治療能使足部溫度升高,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減少酸性代謝產物在足部的積累,加速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同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四肢末梢神經系統產生一種良性溫和的刺激,有利於防治肢端末梢神經病變。
中醫認為糖尿病多為虛損性疾病,病人體質下降,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千萬要注意避免勞累,避免熬夜。
糖尿病又是一種與情感應激相關的軀體疾病,其發生、發展及轉歸與情感應激反應有密切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時要力戒不良情感應激反應,忌大悲、大喜,更不能惱怒發脾氣,因此護理人員應多加關心體貼,經常與其談心,為其排憂解難,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使其心情平靜,善待一切,樹立起樂觀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這樣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復。
糖尿病患者飲食應該是平衡膳食,所含的營養成分要全面,比例要適當,要求食用低鹽、低熱能和低脂肪食物,限制澱粉的攝入量,可將主食大米、白面改為適當吃些粗糧如蕎麥、玉米、小米等,嚴格禁止飲酒吸菸,忌食肥甘厚味,飲食宜清淡,富含粗纖維(達60%以上既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又可以降低血脂和潤腸通便,減緩糖分吸收),對糖尿病的康復非常重要。
患者應每周測體重1次,每天計24h出入量,注意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神志、視力、血壓、舌象、脈象和皮膚情況,並做好記錄。如發現患者厭食、嘔吐、腹痛、口中有爛蘋果味,警惕發生酮症酸中毒,及時報告社區醫生,準備搶救措施並及時送定點醫院救治,使用胰島素者,應準確掌握時間和劑量,經常更換注射部位,服用西藥降糖藥時,必須按醫囑嚴格執行給藥時間、劑量,並觀察用藥後的反應,防止低血糖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