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日記:疫情一角的故事-我們努力守護母親和孩子健康陪伴的夢

2020-12-20 騰訊網

編者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除了白衣天使,小熊醫院還有一群粉衣身影

她們全員停休,全力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她們用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守護著廣州,守護著這座城裡的人們——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會發生到我們身上」

2020年1月14日至20日,小羽跟隨爸爸媽媽到湖北武漢探親,1月22日,小羽出現了發熱,伴有乾咳,媽媽帶著小羽來我們醫院檢查。1月23日查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是,小羽便成了我們科收治的第一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孩子。

剛來時,小羽有反覆的發熱,他身上連著心電監護儀的幾條導線,帶著吸氧的面罩,看起來精神不是很好,也不願意和我們說話。當他看到穿著奇怪衣服的我們,總是悄悄地躲到媽媽的身後,緊緊的抱著媽媽,很明顯,這個內秀的小帥哥有點害怕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我們。

而孩子的媽媽看起來也總是愁容滿面,她一方面擔心孩子的病情,一方面又感到很苦惱,「我們去湖北都很少出門,就去聽了一場音樂會,去了公園,去了超市,還都很注意防護,我們和孩子戴了口罩,怎麼還會被感染呢? 這個病剛報導的時候,我都覺得跟我們沒什麼關係。真的從來沒有想過會發生到我們身上。」小羽媽媽感嘆道。

在疫情剛開始時,也許每一個人都認為這一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作為醫護人員,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與他們溫暖和關懷,融化這個冬末降臨的冰雪。

「如果孩子好了,媽媽沒了怎麼辦?」

小羽入院後,感染科緊急調配人力,成立應對疫情突擊隊,還在休假的同事接到電話後立刻離家返回科室上班。醫生和護士們都很關心他,為他積極治療,精心護理。儘管穿防護服的過程很麻煩,穿上之後很笨拙,但我們的醫生總是每天都要去他的房間看他好幾次,鼓勵他乖乖吃藥,戰勝自己身體裡面的「小怪獸」;護士則常常陪伴著他,監測病情、監督服藥、提供所需物品、協助媽媽生活護理,送去小羽喜愛的玩具、畫冊和怪獸書。

為小羽進行生活護理

暖心的鼓勵便籤,貼在小羽的床頭

兩天後,小羽不再發熱和咳嗽,跟我們的交流也漸漸多了。小羽是一個聰明伶俐、乖巧懂事、教養很好的孩子,他總是自己在床上乖乖地玩玩具、看書、畫畫;每次取咽拭子都很配合;他喜歡探索,會問很多為什麼;他還說超人姐姐們很厲害,把我們大家都逗得很開心。

媽媽的眉頭不再緊鎖,只是見她仍然開心不起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如果孩子好了,媽媽沒了該怎麼辦」。媽媽的這一句話,讓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她並不是擔心自己生病,而是擔心自己生病後沒有人照顧孩子。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的擔憂也讓我明白,我們除了要治療和護理孩子外,更要關心脆弱的媽媽。

「待在這裡很安心,我都不想回家了」

小羽入院的時候,我們多次詳盡地給他的媽媽講解自身防護。我們為她提供了充足的防護用品,教會了她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手套,如何正確的洗手,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大小便,在入院的第3天,媽媽的咽拭子病毒檢測陰性,這是好事。但媽媽經常瀏覽著新聞報導,看著與日俱增的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字,她還是很擔心,她感到自己有些頭暈、胸悶,總在擔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

得知她的擔憂後,醫生再次為她安排了咽拭子、胸部X光檢查。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她的生活,原來這兩天為照顧小羽,她都沒有怎麼睡覺。我們安慰媽媽,現在孩子情況有所改善,自己要休息好,白天可以在病房適當活動,感到壓抑時可以找我們聊天,要儘量放鬆心情。另外還針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對她進行防護指導。慢慢地,她的防護做的越來越嫻熟、標準。小羽為了不讓自己的病毒傳播給媽媽,小小的他總是乖乖的戴上口罩,沒有媽媽的允許,從來不敢取下來,每次上完廁所後他都很主動地認真洗手。

後來隔離區做了調整,我們第一時間將小羽調去了一個陽光更加充足的房間,媽媽的幾次咽拭子結果都是陰性,X光檢查也正常,頭暈、胸悶現象也消失了。媽媽看著窗外的陽光對我們說,「很慶幸來到了你們這裡,待著這裡讓我感到很安心,有什麼問題你們總是會第一時間幫我解決,你們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小羽也非常喜歡你們,我現在都不想回家了」。

「醫生護士,你們也要保護好自己」

現在是小羽住院的第15天,等他的肛拭子轉陰,體內不再排毒了,小羽就可以安全出院了。和藹的護士長摟著小羽的雙肩,問小羽出院後最想做什麼呀,小羽看著窗外翠綠的草地上灑著明媚的陽光,小鳥們在樹間飛來飛去,說「我想和媽媽像那鳥兒們一樣,在陽光下自由的飛翔」,媽媽問「可是媽媽沒有翅膀呀,要怎麼飛呢?」「媽媽,我就是你的翅膀」,六歲的小羽對媽媽說完,便一頭栽進了媽媽的懷抱。

時間一天天過去,病房的病人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有一天因為忙著新收病人,晚了些才給小羽媽媽打來一瓶開水,我跟小羽的媽媽道歉說:真是很抱歉,最近太忙了。媽媽笑著說「沒關係的,你們辛苦啦,現在病人增多,你們醫生和護士都要保護好自己。」小羽也跟著媽媽說,「超人姐姐,你們要保護好自己。」

事實上,無論是以往的工作經歷,還是面對這場疫情,於每個護士而言,護理工作無疑是非常瑣碎而又繁忙的。記錄這個小小的故事,是因為它溫暖了我,從不曾想過,我們的努力可以保護一個母親和孩子健康陪伴的夢,也不曾想過,在疫情面前收穫別人的關心原來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這些點點滴滴仿佛一縷溫暖的陽光,融化著我們心中的積雪,迎接著這個春天的到來。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文:兒童院區感染一區 肖麗霞、王豔玲、李旭芳、李肖霞

編輯:李雯

審核:周密

審定發布:黃海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護士節話護士:我們和護士不得不說的關係
    是她們做起了代理媽媽,含著微笑,為孩子洗淨、擦乾,讓寶貝舒適地安睡在襁褓裡;一安頓好孩子、就轉向母親,像是同胞的姐妹,愛護無微而不至,叮嚀親切又體悉。病床邊,還有和親人、兒女一樣、全力呵護患者的護士護士,守護著大眾健康的戰士驅除患者病與痛的折磨、為他們帶來康復的快樂。
  • 「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 援鄂護士對母親的心意,我們帶到了...
    這兩分鐘的通話,讓彼此牽掛的母女都安心進入了夢鄉……一部手機,兩處夢鄉 劉德芬,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科主任,17年前,非典疫情爆發,當時身為護士的劉德芬主動請戰;17年後,成為護士的劉宇航做出了和媽媽當年一樣的選擇,在大年初三跟隨戰友們奔赴武漢一線,原本訂好2月2日的婚期延後。
  • 前線日記——村民的健康,我來守護!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前線日記》系列報導。通過戰「疫」一線工作者的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前線日記——村民的健康,我來守護!記錄者:瀋陽新民張家屯鎮偏堡子村第一書記 彭銀龍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多雲,瀋陽。今年是我來到偏堡子村任第一書記的第二個年頭。
  • 青年志願者手拉手:「你守護世界,我們守護你」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全國一盤棋」的統籌部署下,眾多醫務工作者毅然奔赴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但在他們守護社會時,誰來守護他們身後的家人?一群年輕人挺身而出,堅定地喊出:「你守護世界,我們守護你」。他們就是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家庭服務的青年志願者。
  • 我們竭盡全力,陪伴你走過最艱難的時光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這兩天的湖北一線醫院。這樣的一幕,讓在場的醫護人員熱淚盈眶。 白衣天使們說,守護健康,本是醫者職責所在。老人家這樣的禮儀,我們如何能承受得起? 首例氣管插管術成功,同事誇我幹得漂亮!
  • 護士節專題:讀《護士的故事》,感謝有你,山河無恙!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今年的護士節有些特別。剛剛過去的冬天,無數醫護工作者用血肉之軀,守護生命之光。在此悅讀君向白衣天使們致敬!也推薦大家讀一本書,了解這份神聖之職業背後的各種故事。《護士的故事》的作者克裡斯蒂·沃森當過20年護士,正因為有這20年的護理生涯才能造就出這部細膩深刻的話題之作。作者克裡斯蒂·沃森以嫻熟的筆法記錄下感人的護理經歷,帶領我們深入醫療體系中常被輕慢的醫護世界,喚醒我們對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 「守護花開」讓我們共同努力!
    「守護花開」讓我們共同努力!match預防兒童性侵是我們共同的社會責任 兒童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庭、政府和社會共同的目標和願望,然而兒童性侵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它對兒童的傷害並不比碰到交通等意外事故低,「熟人作案」「老師犯案」「留守兒童」成為這一事件中的高頻詞。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抗疫一線護士媽媽的陪娃時光
    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自6月起,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人物」專欄,通過對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各領域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專訪,講述親子陪伴故事,提煉和詮釋陪伴的多重內涵,傳播推廣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 東莞戰疫群英譜∣陳良春:努力守護一方平安和健康
    所以,無論多忙多累,他都堅持寫了一路的「方艙日記」。從緊張、不安到坦然陳良春和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其他14名隊員,在武漢一起進入的「戰場」是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也就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陳良春在方艙醫院工作「我們出入艙都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六個小時一個班,其間不吃不喝,當然我們為了踏實工作,都會穿上紙尿褲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人生成年後第一次穿紙尿褲的。
  • 護士手記:溫情陪伴孤身產婦,做有溫度的產科人
    對於所有母親來說懷孕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階段,生孩子更是需要勇氣,她們明知道要忍受劇痛,但還是承受風險去孕育她們的寶寶,所以說母親平凡而偉大。 12月25日一早,我們產科來了一位特殊的孕婦,她叫小梅(化名),她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丈夫半年前意外去世,而她祖籍是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多年背井離鄉的她,拖家帶口在聊城經營著一家拉麵館。
  • 上海9.71萬護士守護健康
    今天是「5·12國際護士節」,經各辦醫主體、各區衛生健康委、相關部門等遴選推薦和專家評審,20位2020年「上海好護士」新鮮「出爐」。 據悉,在上海,共有9.71萬位護士守護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在1649名援鄂醫務人員中,1041名護士「逆行」武漢一線、敢打硬仗,他們中的很多人堅守在護理工作一線二三十年,秉持博愛、敬畏生命、勇往直前…… 據介紹,20位「上海好護士」 長期堅守在護理工作一線,守護著無數患者的生命健康:他們中,有的15年紮根產房,帶領助產士團隊用心呵護「世上最痛的人」,迎來一個個「人生最喜悅的相逢」;有的25年精研認知症照護,讓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活得體面;有的
  • 產婦生下死胎,懇求陪伴孩子一晚,夜裡護士查房卻發現…
    產婦生下死胎,懇求陪伴孩子一晚,夜裡護士查房卻發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看哭了!產婦生下死胎,懇求陪伴孩子一晚,夜裡護士查房卻發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9篇日記,揭露疫情時期她的故事,平凡而真實
    2020年伊始,一場始於野味,發於武漢,蔓延華夏的疫情,讓本應張燈結彩,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變得黯然失色。這片不屈的土地上,有太多艱難險阻;這些華夏子孫中,有太多英雄兒女。我們做不了英雄,只是人群中普普通通的她./他。今天,就把目光聚集到這本日記上,看看疫情時期,她/他的故事。
  • 最美抗疫老村醫:守護村民健康,是我一生的責任|戰疫日記
    從青春少年到年逾花甲,楊彩躍憑藉醫術和醫德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認可和信賴。作為一名鄉村醫生,他常說:「守護村民健康,是我一生的責任。」2020年春節,因為疫情的突襲,年味淡了,家家戶戶聽從政府號召,自覺呆在家裡做好自我防護。
  • 孝感護士抖音記錄「抗疫」日記:口罩壓得鼻子疼,卻是最驕傲的負擔
    這個春節,肺炎疫情防控戰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疫情危急時刻,無數的醫護人員衝向「前線」與病毒搏鬥,勇敢肩負起人們的希望與生機。最近,抖音上一位90後湖北籍護士用鏡頭記錄下了她與醫院同事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日常故事,獲得了百萬網友的點讚。
  • 「高考故事」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走過高三
    不妨聽聽我們和女兒的故事吧! 方式一:真正認可我的孩子就是普通人 那是去年的一個周末,女兒在家一會兒上網玩玩遊戲,一會兒坐在沙發上看看綜藝節目,一個人在那兒樂得呵呵直笑。後來,節目完了,乾脆追起偶像劇來。 她爸在一旁瞧得心急如焚,但也不好衝她發火。
  • 親子日記:九年陪伴孩子成長,吾家有兒已成少年
    護士抱著一個孩子,向我走來,問是**的家屬嗎?我答是。她微笑著恭喜我,你愛人給你生了個男孩,八斤一兩! 從護士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我整個心臟都感覺要蹦出來了,看著懷中的孩子,腦海裡還迴響著護士的話。我是又激動又興奮,緊緊將孩子抱在懷裡,一刻也不想分離。我仔細端詳著孩子的胖嘟嘟的臉,一臉歡喜。剛從產房出來,臉上還不是很紅潤,有些蒼白,但是看上去就是一個大胖小子。
  • 父母工作忙碌造成孩子心理缺失,如何用高質量的陪伴挽回親子關係
    :飛翔資深心理諮詢師 兒童遊戲治療師 王雪編輯:心理博學社近日中國之聲開設一臺疫情特別節目《天使日記》,給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沒提供一個自述前線心路歷程的平臺,其中一期《兒子,媽媽打完怪獸就回家》的有聲日記讓我聽後深深動容。這是一個一線護士的訴說,更是一位來自母親的講述。
  • 兒童學習桌品牌護童用「爸爸陪伴日」踐行初衷,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學習桌品牌護童用「爸爸陪伴日」踐行初衷,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近日,兒童學習桌椅領導品牌護童舉辦了「8·8爸爸陪伴日」活動,旨在呼籲更多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精彩瞬間
  • 推薦 | 「親子日記」,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不按照孩子成績和表現進行評比,而且評選對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讓孩子們覺得很有新鮮感。他們個個躍躍欲試,回家後紛紛督促父母堅持寫親子日記,提醒父母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一位母親激動地說:「意外——娃在校自發參加優秀家長申報活動;感動——娃沒有準備申報稿,上臺只說:『我媽媽一個人帶我很辛苦。雖然她有時候脾氣不好,但是她已經在為我改變自己……』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媽為寬容娃繼續努力!」一位沒有被孩子推薦的母親黯然地說:「通過這次活動,我才知道原來在兒子心中我還不是很合格、很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