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拍教父:街上年輕人看起來很窮 又喜歡打扮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專訪日本街拍教父青木正一

    「街上的年輕人看起來都很窮,又很喜歡打扮」

  文/顧晨露 圖/STREET MAGAZINE雜誌社提供,於前

  1980年代,青木正一用相機記錄下倫敦街頭年輕人的穿著,印成雜誌在日本發行。1990年代,以原宿為中心的東京街頭時尚風起雲湧,青木正一開始把鏡頭對準身邊的年輕人。他把日本街頭時尚推向了世界,也樹立起一套被廣泛沿用至今的街拍格式。街拍網站風靡全球的當下,青木正一的三本街拍雜誌仍每月出版,並且不靠廣告賺錢。

  不論你對日本街頭時尚抱有何種看法,應該都或多或少地看過幾張日本年輕人的街拍照片。有人從中獲得靈感,有人則抱著獵奇心態。但是,無可否認,這些衣著花哨古怪的年輕人,已經像櫻花、溫泉、歌舞伎一樣,成為日本的一個符號。

  外國遊客凡是到了東京,尤其原宿一帶,相機裡總會留下幾個奇裝異服的陌生人。要是偏偏沒遇到,那麼可以去購買當月出版的《FRUiTS》——這本擁有13年歷史,遠銷歐美的日本老牌街拍雜誌就像東京土產一樣不容錯過。

  2010年12月,外灘畫報記者在東京期間,專程拜訪了《FRUiTS》雜誌的編輯部,見到了它的主編和創始人,從事街拍30多年,有日本街拍教父之稱的青木正一,聽他細述東京街頭時尚的發展,以及日本年輕人穿衣趣味的變遷。

  教父、攝影師女孩和原宿少年

  青木正一的工作室位於原宿一帶某條安靜的小道上,距離表參道上著名的Hills百貨不過5分鐘路程。但即便是經常在這塊東京潮流腹地活動的年輕人,也要費點兒工夫才能找到。不過,這本來就是他們平常逛街的方式,那些最有趣的設計師店、古著店往往都藏在縱橫交錯的短小巷子裡,門面很小,也未必有門牌號碼和醒目標識。

  眼前的獨棟小樓外觀精緻且頗有設計感。底樓是一間較大的服裝店,二樓的一間單元便是工作室所在。我們按下門鈴的同時,樓道裡傳來腳步聲,一個身材瘦小,頭髮和鬍子花白,穿深色風衣和卡其褲的男人快步走來。他就是我們要拜訪的人。

  55歲的青木先生貌不驚人,他那5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空間被好幾臺電腦,一張凌亂的大會議桌,以及一箱箱堆疊起來的雜誌塞得滿滿當當,他的電腦桌面上也已經布滿文件圖標。這位街拍教父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忙得焦頭爛額的平面設計師。

  目前,他擁有三本街拍月刊,除了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女性街拍雜誌《FRUiTS》之外,還有男性街拍雜誌《TUNE》,以及歐美街拍雜誌《STREET》。編輯部成員連他一共4人。

  現在,他已經很少親自上街拍照了,主要負責編輯統籌,擔任攝影師的是3個女孩,年紀都在25歲左右,擁有時尚類的教育背景,但都不是攝影科班出身。

  「Nina,Gurigo,還有Tomoyo,她們都登上過《FRUiTS》。」青木先生說,他手下的攝影師換過好幾撥,她們都曾經是街拍型人。女性攝影師本來就更容易獲得陌生人的信任,更何況是「過來人」的身份。

  採訪進行到一半時,結束了當天拍攝任務的Nina回來了。她很年輕,打扮得既不考究也不古怪,與攝影師的身份倒很符合。Nina與她的老闆一致認為,她已經過了奇裝異服的年紀,從臺前轉向幕後是很自然的。「《FRUiTS》剛創刊那會兒,刊登的都是十八九歲的高中畢業生。後來,原宿時尚中堅分子的年齡段不斷降低,許多都是初三、高一的學生。」青木先生說。

  年輕女攝影師填補了街拍教父與街頭少年之間的代溝。當聊到「現在愛趕時髦的年輕人一般在打扮上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以及去哪兒購物」的話題時,他把問題直接拋給了Nina。

  「我在出門前一般花1小時打扮。許多人還要久。要是覺得有一點不妥,哪怕已經出門也要回家換掉。」Nina認真地邊想邊說,「花錢方面的差異很大。五六萬日元很平常,花10萬買件夾克的也大有人在。有時,他們會把買了沒多久的衣服放到網上賣掉,再貼錢買新衣服。」

  至於熱門購物場所,Nina直接翻出一本雜誌。這是他們編寫的《東京購物指南》特輯,每隔一兩年更新一次。書裡收錄的店鋪全部來自登上《FRUiTS》和《TUNE》的時髦男女的推薦。

  「穿著時髦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個人不是很在行。」青木先生說,他自己只在附近買買衣服。

  「鮮果」滿路

  《FRUiTS》誕生於1997年——正值以原宿風格為代表的日本街頭文化的鼎盛時期——它記載了這場世紀末的狂歡,雜誌上的年輕人仿佛各色水果般新鮮可人。

  「在那之前,什麼牌子流行,大家就都穿什麼。但是忽然之間,原宿自由了。在那兒,穿二手衣、擅長搭配,把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的人才算酷。引領潮流的不過十幾二十人,每當他們發明了什麼新穿法,其他人就爭相效仿。於是,潮流先鋒們為了保持與眾不同,必須不斷翻出新花樣。」青木先生說,以天馬行空的疊穿、混搭和色彩為特點的原宿風格就是這樣形成的。

  《FRUiTS》不是一本典型的時尚雜誌,它更像一本攝影集。沒有大段文字,每張照片都放到整頁大小,只在底部配有一個小檔案,註明拍攝對象的名字、年齡、職業,當日所穿的服裝品牌和出處,以及平日愛逛的店鋪和街區。如今被街拍媒體廣泛採用的這種模式就是由青木先生樹立了。

  他辦的三本雜誌都幾乎沒有廣告,這令它們在形式上更趨藝術化,具有收藏價值。由月刊內容精選彙編而成的日本街拍畫冊《Fresh Fruits》在國外不少藝術類書店裡都能買到。

  作為第一個記錄日本街頭時尚的攝影師,青木正一的名字雖不像他的作品那樣廣為流傳。但是,如今世人心目中的「街拍」形式——即在城市背景下,街頭型人直視鏡頭(偶爾也會故意別過頭去望天空)的正面全身照——的確源於《FRUiTS》。所以,許多人都認為「街拍就是日本人發明的」。

  事實卻並非如此。19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日本某計算機公司職員的青木正一去倫敦出差時,當地就已出現了街拍雜誌。正是倫敦蓬勃的街頭時尚促使他購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相機和攝影入門教材。

  「1980年代的倫敦給我的感覺是,街上的年輕人看起來都很窮,卻都很喜歡打扮。他們儘管沒錢,還是會去一些二手店淘舊衣,搭配得很有趣。」他回憶道。而相比之下,當時的日本人穿得還很單調保守,也沒有專門報導街頭時尚的刊物。

  「要是能把倫敦人的穿衣方式介紹到日本,或許會帶來改變。而且,我自己也很想永久記錄下這些『街頭藝術』。」於是,在1985年,他創立了《STREET》,薄薄一本雜誌裡都是他親自拍攝的倫敦街頭型人。雜誌在日本很快暢銷起來,一期能賣幾萬冊。5年內,他就完成了從計算機公司職員到兼職攝影師,再到主編的轉變,開始僱傭其他攝影師為自己工作。

  青木先生至今保存著幾本早期的《STREET》。看慣街拍的人翻開這些雜誌,定會眼前一亮。不光是因為30年前的倫敦街頭時尚本身,更特別的是照片的呈現方式。有的很模糊,有的只抓到某個瞬間或局部,即興化的創作別有一番詩意。

  然而,它們又隱約似曾相識。讓人想起1978年起為《紐約時報》開闢街拍專欄「On the street」的老攝影記者BIll Cunningham,還有時下最紅的街拍博主情侶Scott Schuman和Garance Doré。

  幾乎不關心時尚界動態的青木先生恐怕不知道這些。如今,他在26年前創辦的《STREET》依然每月出版,由巴黎、紐約、倫敦當地的攝影師傳回照片。與許多歐美街拍博客一樣,拍攝對象中有許多是四肢細長的模特。

  「我也考慮過做網站。」他坦言,身在雜誌業,總是時刻感到來自網絡的壓力。可是,你真的很難想像一個連廣告都不屑刊登的雜誌社主編會與時俱進地開辦街拍博客。「現在這樣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青木先生說。

  前幾年,他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屢屢感嘆原宿時尚的活力不如從前。可如今,眼看日本經濟的不景氣讓時尚界越來越蕭條,工作室附近的小店一間間關閉,他卻淡定地說,原宿街頭雖不像10多年前那般風起雲湧,年輕人整體的時尚素質卻大有進步。「我一直儘量保持著旁觀者和記錄者的身份。」他說。

  他還透露,自己正打算重拾相機,因為很想拍下原宿的夜景,做成一本畫冊。

  「一定會很美。」他說。

  哪怕燈火漸闌珊。

  B=《外灘畫報》  

  A.S=青木正一(Aoki Shoichi)

  這就是原宿風格

  B:你們通常在哪裡蹲點拍攝?

  A.S:我們的拍攝地點集中在原宿這一帶,難得也會去一下涉谷。我們沒有特別固定的拍攝地點,大都是一邊走一邊尋找目標。另外,我們偶爾也刊登一些大阪的街拍。

  B:怎樣才能登上你們的雜誌?你們挑選拍攝對象的標準是什麼?

  A.S:如果你穿著個性時髦又經常在原宿街上逛來逛去的話,也許就會被他們叫住,要求拍照了吧。並不存在什麼具體的標準,基本上就是一眼看上去,穿著富有原創性但又不失整體感的、搭配水準比較高的人,就容易被選中。

  B:那麼,凡是被拍過的人最終都能登上雜誌嗎?會不會被篩掉?

  A.S:基本上,每個拍攝對象都會登上雜誌的。每個月有大約200人能登上我們的雜誌,因此平均下來,每天是拍7個人。

  B:你們的拍攝要求會遭到對方拒絕嗎?

  A.S:幾乎不會被拒絕,因為我們做的雜誌大家都知道,非常有人氣。

  B:請描述一下你們每天的工作流程吧。

  A.S:每天下午1點到6點之間,會有3個人上街拍照。現在我基本已經不再親自參與拍攝了,多半是留守在工作室做一些編輯工作,以及處理公司的事情。拍攝工作結束後,他們會回到工作室,整理當天給拍攝對象做的一些問卷,把內容輸入到電腦裡。大概晚上7點左右,大家都能結束工作回家了,基本不加班。

  B:不少日本時尚雜誌都有街拍欄目,原宿一帶也總有大量街拍攝影師出沒,你們與同行一起工作時,怎樣避免不重複並且不受幹擾?

  A.S:幹擾還談不上,我們基本是邊走邊尋找拍攝目標的。至於重複,我們剛拍攝過的人馬上又被其他攝影師攔下拍照,這種情況倒是經常發生!

  B:對於那些每天都穿得很酷在你們眼前經過的年輕人,你們會反覆拍攝嗎?你們的雜誌有哪幾張熟面孔?

  A.S:以前我們只做《FRUiTS》的時候,潮流的變化一度非常激烈,那些穿著最個性時髦的人往往會在幾個月後銷聲匿跡,好像再也不來原宿了一樣,到底是什麼原因我也不清楚,也許是更換了工作。原宿最時髦的那批人就這樣變化無常。然而,最近這段時間裡,我覺得變化的腳步明顯放慢了,有些人會經常被我們拍攝並刊登。

  有的人被刊登過10次之多,名字我也記著,一個叫aki,還有一個叫maki,都是女孩。aki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時髦的punk。maki的穿著搭配非常具有原創性,而且,在這種所謂「原宿風格」誕生之前,她就這麼穿了。

  B:對於那些反覆拍攝過的對象,會不會已經心照不宣,甚至提前有所準備呢?

  A.S:如果提前通知對方,對方也刻意地有所準備的話,時髦感也就消失了。我們還是堅持平時在街上遊走著尋找目標。

  B:東京街頭時尚向來自成一格,而且還劃分為許多派系。至少,原宿和涉谷的風格就很不一樣。

  A.S:以前的確有很多派系。比如,曾有很短的一段時間裡非常流行adidas條紋復古運動套裝,再佩戴像玩具一樣造型誇張、色彩鮮豔的配飾。後來,這類條紋運動套裝消失了,但誇張的配飾保留了下來,後來就形成了著名的「DECORA」風格。

  但現在,派系的概念早已模糊。過去,「原宿女孩」和「涉谷女孩」絕不會成為朋友。涉谷的時尚可以概括為「受異性歡迎的打扮」,比較性感。原宿則是更純粹的時髦和前衛。不過最近涉谷風格也越來越時髦了。總體來說,現在大家都追求個性,各種各樣的風格都有。比起劃分派系,還是追求原創性更重要。

  B:與歐美相比,日本的街頭時尚似乎較少受到每一季潮流變化的影響。那麼,是什麼左右著原宿街頭時髦青年的穿衣風格?

  A.S:在原宿,穿衣打扮與個人的地位、職業、愛好都不相關,也不是彰顯某種態度,或傳遞某種信息的途徑。大家只是為了穿出自己覺得好看、有型的樣子,就這麼簡單。有的人因為喜歡打扮,會去找時尚相關的工作,更多的人會選擇不會影響自己追求時髦的工作。

  日本街拍的誕生

  B:《FRUiTS》、《TUNE》、《STREET》這三本雜誌的發行量分別是多少?另外,你們的網站上也提供海外定購服務,如何兼顧本土和海外讀者的閱讀趣味呢?

  A.S:發行量的話……因為也不是很大,所以還是暫時保密吧。我們並不直接涉足海外的發行,而是由一些出版商代理。我們雜誌的定位還是針對日本讀者的。

  B:那麼,哪一本雜誌最有人氣?

  A.S:應該是《FRUiTS》,因為對流行時尚感興趣的總是以年輕女孩居多吧。

  B:《FRUiTS》並非你創辦的第一本街拍雜誌。最先問世的其實是《STREET》。

  A.S:對,《STREET》在25年前就創立了,當時的日本還沒有所謂的街頭時尚,所以,我想把倫敦街頭人們的穿著記錄下來,介紹到日本。

  B:人們心目中的日本街拍就是《FRUiTS》和《TUNE》上面刊登的那個樣子,這種風格可以說是由你樹立起來的。而《STREET》創刊初期的照片風格卻很不一樣。

  A.S:那時的照片都是我一個人拍的,拍得其實比較隨意,注重一種抓拍感。因為我覺得,如果上前打個招呼,讓對方停下腳步後再拍,有些感覺就表現不出來了。

  B:後來為什麼不再採用抓拍的方式了?

  A.S:《STREET》創立的最初5年是我親自拍攝的,後來漸漸開始轉交給別人來拍,所以我個人的攝影風格就不再延續了。另一方面,隨著雜誌越來越出名,隨意的抓拍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改變了拍攝方式。

  《FRUiTS》我也親自拍了5年,但從一開始就是你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攝影風格:先和對方打過招呼再拍,拍攝對象直視鏡頭,從頭到腳的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一清二楚,同時還配有一個簡短的問卷式採訪。雜誌的版式很簡單,一頁一張照片,目錄冊的形式。

  B:那麼,為什麼要劃分男女兩本刊物?

  A.S:起先《FRUiTS》是不分性別的。後來「裡原宿」潮流興起了,東京街頭的時髦男青年一度都是裡原宿造型,我覺得不太有趣,所以把《FRUiTS》變成了女性街拍雜誌。然後大約在7年前,東京街頭漸漸又出現了和裡原宿風格不同的男子時尚,於是我又創辦了這本專門刊登男性街拍的雜誌《TUNE》。

  B:《STREET》是一本歐美街拍雜誌,這些照片是由誰拍攝的?

  A.S:《STREET》經常做城市特輯,主要集中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照片是當地一些相熟的攝影師或是一些自告奮勇的熱心人幫我們拍的,人選並不固定。《STREET》以倫敦街拍居多,一方面我向來覺得倫敦非常時髦,我個人最喜歡倫敦。另一方面,倫敦的街頭時尚也很對日本人的胃口。

  B:近年來街拍網站和博客很受歡迎,你們是否感覺到壓力,有沒有想過向網站轉型?

  A.S:我也考慮過做網站,如果真要做的話,我一定會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說到壓力,現在任何雜誌都會受到來自網絡的壓力。我們的雜誌主要面向本土市場,而網站則可以面向世界,後者確實更容易做一些。

  B:你們的雜誌裡幾乎看不見廣告,一直以來,你們都是靠銷售雜誌來盈利嗎?

  A.S:其實登廣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沒有主動去開拓這方面的業務。因為登廣告的同時,也一定會被要求附帶刊登一些產品照片之類的,這樣會很麻煩。我的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介紹穿著時髦的年輕人。雜誌的盈利基本還是靠發行量,當然,這樣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

相關焦點

  • 日本路人街拍:JK制服校園美眉,圖5時尚你欣賞的來?
    街拍時尚是很多人都喜歡看的,經常看國內的路人街拍,一起來看看日本街頭時尚是什麼樣的風格呢?這兩位小哥哥的衣品都是相當可以的,看起來就像是偶像劇裡的主角,打扮清新簡潔,比較有個性的那種呢!JK制服也是日本街頭比較常見的,很多小仙女去日本遊玩,會特地穿上JK制服,感受一下當萌妹子的感覺,伴隨著好天氣,真是美如畫,青春陽光,怎麼拍都好看!這樣的打扮也是很個性了!不過日本的風格就是這樣,只要你不影響別人,自己怎麼打扮都是可以的,這樣的造型回頭率還是挺高的!
  •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 推出新副刊
    中奢網時尚訊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推出新副刊。作為主刊《FRUITS》在INS上繼續活躍,官方帳號在5月份上傳了一張重啟截圖,之後又更新了很多另類街拍照片,雖然作為實體的雜誌已經不再定期發布,不過還是會在網絡上分享標誌性的元素街拍。
  • 日本街拍:冬季日本街頭潮男都在穿什麼?
    說到日本最有名的穿衣風格,當屬原宿風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享一組日本冬季街頭的街拍,看看有哪些穿搭值得我們借鑑的。現在亞洲的時髦風潮,韓國無疑是現在引領這股潮流的當紅先鋒。從韓劇到韓國明星,延伸到穿衣打扮甚至飲食。似乎和韓國沾了邊,這就是時髦了。
  • 從首爾和東京的街拍中得知日韓兩地之間在時裝智商上的分別
    不是指在時裝周挑選人來拍的攝影師,而是坐在路邊或在街上遊走尋找衣著前衛穿得時髦、前衛及讓人目不轉睛的人走過,他們基本上跟釣魚一樣,極需要耐性和運氣,可能一個下午會遇到十幾二十個,亦有可能一個也遇不到,而街拍攝影師手下的照片則代表了該地區的衣著文化及層次。
  • 還覺得中國街拍土?外網「成都街拍」現在比巴黎時裝周還要火
    還有表示:我再也不說我自己是街潮王者了,我那只能叫「街上穿的衣服」。而在成都街拍裡有一位光頭男生,也被可愛的網友們認為很有NoHo Hank的氣質,有點小Badass,又帶有Puppy般的笨拙天真感。點擊播放 GIF 0.6M當然最讓我認可的是一位@Tripthisway的朋友的概括:其中許多看起來像是在成都的太古裡拍攝的,那絕對是我在中國住過的最時尚和最具藝術性的城市
  • 美國新生代高音女星A妹四組街拍照,每一張很美麗,你喜歡哪張?
    剛剛第一組的街拍是在黑夜中的街拍的啊,不過。第二組的街拍看起來也是非常的美的啊,而且怎麼這麼皮啊?難不成是談完戀愛就非常這麼皮嗎?而且,小編要吐槽的是啊,杏菜穿的這一身難道不熱嗎?小編看到之後就覺得非常的熱啊,這一身的服飾看起來也是超級的好看的啊,也是十分的美的啊,並且啊,小編覺得這一身的深灰色的衣服看起來也是能遮陽的啊,而且上圖的杏菜撩頭髮看起來也是好可愛的啊,下圖的A妹在賣萌也是超級的美啊,小編也是非常的喜歡的啊!
  • 90年代的成都,罕見時尚街拍照片,卻比如今的太古裡還時髦
    憑藉街拍就能火遍TIKTOK、twiiter,從國內火到國外,並且還有外國網友稱:中國街上的人都時刻準備好了去參加時裝周。事實真的如此嗎?成都太古裡的時尚街拍,最大的特點不是大眾潮流,而是以個性、另類為主,在這裡你分不清「主流」和「非主流」。男生穿著jk裙在街上毫無避諱的行走,搭配白色襯衣加蝴蝶領結,說他潮流也不可否認,但要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 女生都喜歡日系風格的衣服,相信看完本文,你會更了解日系時尚
    日本街拍教父青木正一,80年代用相機記錄下了倫敦街頭大家的穿衣打扮,並印刷成雜誌發行。90年代他開始拍東京街頭年輕人的穿著,是他把日本時尚推向了世界,讓世人知道了日本獨特的時尚文化。在90年代,日本東京的時尚氛圍不再是單一追逐歐美潮流,年輕人開始把和服、木屐等傳統元素融進自己的造型裡,加上繁複的裝飾和誇張的發色,就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日本街頭時尚。
  • 日本街拍之古著聚集地:MA-1夾克幾乎人手一件【圖】
    圖片來自Haibao對於會打扮的霓虹Girls來說,冬天正好是她們展露混搭技巧的最佳時刻,MA-1飛行員夾克幾乎人手一件,搭長褲還是配短裙,統統能穿出個性Style;皮草元素小面積點睛才時髦,被街頭潮人們裝點在脖間領口增添暖意;Vintage
  • 這屆年輕人的精緻窮,都是穿出來的
    最近一個辯題「年輕人到底應不應該精緻窮」,「精緻窮」這個詞瞬間刷爆網絡,也刷爆了我的手機屏。不知道大家對「精緻窮」又是怎麼看的?也只能分成正、反兩派別:不顧一切買買買派:哇,「滅霸」Yeezy 500出來了,我好像正缺一雙騷紫色,但是這個月生活費好像快用完了...不管了,先花唄買它,不喜歡再賣出去,說不定還賺了!買買買但有目的派:這個女碼市場還不錯,這波投資收割一波,賣出去又可以賺一筆好錢。
  • 日本前首相騎廉價自行車上街買菜,為什麼日本當官的越老越窮?
    美國高知分子從商,中國告知份子考公務員,關於做官的欲望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之處,今年,日本年輕人報考公務員的比例相比去年有所上升,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覺得還是公職穩妥一些。正是因為這樣在日本若想當官就會越來越窮,但是當他們當上了政府高位的時候,這個窮也就得到緩解了。日本官員退休後待遇如何?日本官員退休後是不是也可以在家喝茶看報安心養老了?前幾年,有日本群眾在街上拍到了日本前首相90多歲的村山富市一個人騎著單車去買菜的照片。
  • 本期街拍,帶你走進英國倫敦,在街頭看英國人的衣著打扮
    金秋9月的這期街拍,我們帶你去時尚之都——倫敦。 | 倫敦 9月中上旬的倫敦,氣溫在12~15℃。 街道一般只有2個車道,比較狹窄,但單行道多,不行區域有充分的保證。步行和騎行者很多。
  • 從「買買買」到「精緻窮」 這屆年輕人經歷了什麼?
    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一群年輕人:   1、租著小單間,卻把屋子裝扮得極具ins風,沒把日子過成了接地氣的樣子;   2、或許對吃未必太講究,卻願意為自己的身體著想,辦理健身卡,買一堆養生品;   3、在打扮上可能穿基本款,卻經常去博物館、逛展。   在這個消費時代,不少年輕人成為了「精緻窮」群體。
  • 日本窄小的膠囊旅館,為何備受年輕人喜歡?主要原因有三點
    隨著旅遊行業的逐步發展,很多的行業也慢慢跟著這股浪潮越加的火爆,好比如說一些當地的小吃美食,因為外地人的到來才能夠得以傳承,才掙了不少的錢,還有交通行業,以及酒店行業,如今在每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賓館都是不下數十個,有時候一條街上有三家酒店也是不鮮見的事情。
  • 街拍:在這忽冷忽熱的天氣裡,穿衣就是應該夏秋混搭
    下面給大家獻上一組五爺最新拍攝的三裡屯潮人街拍,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新的穿搭靈感。秋季的到來不意味著立即就要把夏季的服裝全部壓在箱底,在秋季穿衣搭配也要融入一些夏季的衣服。從三裡屯街拍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搭配知識和技巧,讓你的搭配真正走在潮流的最前沿。
  • 「我把98歲的爺爺打扮成潮人」,網友感嘆:十分溫馨
    他身著白襯衣、西裝褲,給人儒雅紳士的感覺,特別像潮流雜誌裡的模特正在街拍。 他給爺爺換裝打扮,讓其年輕了很多,重要的是,爺爺的心態一直都很年輕。
  • 日本「膠囊酒店」,為什麼年輕人喜歡住?晚上真的方便!
    在日本,有一鍾非常神奇的膠囊公寓,由於日本生活節奏快,日本人的工作量也很大,經常會有各種加班的事情,對於普通的日本上班族來說,由於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他們在購買車輛的時候不得不考慮車輛的保養,花的錢將是巨大的開支,大多數人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如汽車或地鐵,但是面對加班,地鐵的運行時間在凌晨就停止了
  • 日潮韓流:曾經的潮流穿搭,都是從日本雜誌學起!
    3 月6 日那天聽到日本出版社MEDIUM 宣布破產時,意味著我們今後再也看不到《GRIND》、《OLLIE》雜誌發行了,嗚嗚……不過就在前陣子,日本公司TRYOUT 收購MEDIUM 旗下的雜誌《GRIND》、《OLLIE》、《PERK》,宣布會復刊發行,真是可喜可賀的好消息!
  • 路人街拍:夏日裡的蜜糖系穿搭,愛笑的女孩最養眼了!
    路人街拍:夏日裡的蜜糖系穿搭,愛笑的女孩最養眼了!說起街拍,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為當下非常流行的時尚文化,街拍受到了很多90,00後年輕人的喜愛與追捧。特別是許多憧憬著當上網紅與時尚博主的美女,更是如今街拍文化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