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從我們日常的影評裡國產影視作品總會因演員演技尷尬被大打折扣,反看國外的那些影視作品,即便不受我們歡迎,但也幾乎都是其他因素導致,至於國外演員的演技,好像永遠不在我們詬病和吐槽之內。那麼國外演員的演技真的那麼優秀嗎都比我們國內演員厲害麼?為何感覺都差不多呀···
國外難道就沒有演技差的演員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娛樂圈演員自然都會有演技差的存在,有好就有壞,只是我們並不會接觸到國外的太差的影片,也就是說只要是傳入我國的電影大部分都是經過篩選過的,也就是優秀的影片,如果這部分影片本身很爛有怎會往外傳去自討苦吃呢,所以對於演技差的電影可能大部分都不會被傳到國外去,以至於對於國外的那些演技差的演員我們都是很少看見的。
其實很大程度是來自於一種倖存者偏差的心理。顧名思義意思是指,當第一時間取得資訊的渠道,僅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死人不會說話),所以有關資訊很大機會是存在著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而它反駁訓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錯誤,這個被反駁訓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僅僅看到經過某種篩選直接產生的結果,所以難免就會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那些關鍵信息。
絕大多數的外國電影被傳入中國後,都會重新加了配音的,再加了配音後的電影,在不聽原聲的情況下,自然而然觀眾在看外國電影時,關注的點會疏忽了演員的演技上了,從而關注的是特效和劇情的方面,並且我們對於外國對於演員關注的甚少,也就會不存在說演技差的問題。就算我們覺得似有不妥的地方,潛意識主動歸結為文化差異的上吧,所以更不會去質疑,這就是距離產生美的道理了!
而且國外的思想還是比較帶有資本主義的色彩,在影視人文的作品題材上,向來不會去束手束腳,題材的多樣性精神文化的包容性都讓演員們能夠在很高的創造藝術自由度裡自由盡情的去詮釋劇中角色。恰恰是國內演藝圈所存在的關於演員製作模式是個重大問題,這才是真正需要去讓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
目前很多網友們也都在吐槽我們的小鮮肉演員在演戲時都只會瞪眼和嘟嘟嘴了。這個原因被詬病的不在少數。縱觀我國也是有許多值得讓我們去尊敬的人,他們戰戰兢兢的為藝術奉獻一生,可謂演技派戲骨,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理性客觀對待,而不是說一味地崇洋媚外,何必去貶低自己呢,樹立民族自信心很重要!為何國外演員不被吐槽演技爛,而我們就是瞪眼噘嘴代言人,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