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問題,長期困擾著每一位家長。
有家長擔心:在娃父母都不高的情況下,孩子還可能有機會長高嗎?
天涯論壇有一個話題:父母長得不高,但是孩子卻很高的事例,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雖然說,人類的身高遺傳密碼遵循這一原則:35%來自爸爸,35%來自媽媽,30%取決於後天環境。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地以爸爸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衡量孩子未來的身高。
父母的身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身高,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常常看到孩子比父母高不少的例子,這也證明,後天的培養也是有可能突破遺傳身高,獲得自己理想中的身高。
遺傳身高的計算方式:
男孩身高=(父身高cm+母身高cm+13cm)/2
女孩身高=(父身高cm+母身高cm-13cm)/2
決定人體身高因素的排行榜
01、遺傳
據研究,人的最終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
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在生活中也有父母都不高,兒女卻「出類拔萃」的情況。
02、營養
身高是由營養「堆砌」起來的,而蛋白質是人體主要的「建築材料」。
即使擁有再好的遺傳基因,如果營養不良,個子也不會長高。此外,「精神營養」也會決定孩子的個頭。如果孩子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境中,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
03、正常發育
三大因素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1、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骨骼發育早,但閉合也會提前,最終身高會低於正常發育的孩子。
2、缺覺:睡眠不足,對身高有重要影響。
3、姿勢:有些孩子不太注意站、坐、行、讀、寫的正確姿勢,習慣性地低頭、端肩、含胸。尤其是駝背,致使脊柱變形,會影響長高1—5釐米。
如果父母不高,如何創造後天的條件來彌補先天不足呢?
吃好睡好!
要想抓住18歲前這個生長的「黃金季節」,建議從營養、運動、睡眠等方面下工夫。
01、蛋白質、礦物質不能缺!
3-13歲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質70克,13-18歲需要80克,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訣。礦物質中一定不能缺了鈣、磷、鋅。
歐比能「高+護」兒童成長配方奶粉,從兒童成長的需求出發,科學配比,定製營養。以生牛乳為原料,強化多種健骨營養元素(蛋白質+水解蛋黃粉+鈣+維生素D),營養好吸收,增強抵抗力(乳鐵蛋白+雙益生元FOS+GOS),且添加6種維生素和鐵、鋅等多種礦物質,為孩子身高護航。
02、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
學齡前兒童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
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種球類;
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等。
而舉重、槓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18歲前最好別練。
03、10點前睡覺
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時分泌達高峰。
3-6歲兒童要每天睡10-12小時;小學生、初中生9-10小時;高中生每天8-9小時。為了儘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最好讓孩子晚上10點之前入睡。
04、儘量少蹲著
蹲著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骨骼向外彎曲。
坐椅子時讓後背靠緊椅子背,這樣的姿勢有利於脊柱保持挺直。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18歲左右就會停止長高,具體情況要到醫院檢查骨骺是否閉合,骨骺是長骨生長的生發中心,如果已經閉合則沒有長高的希望,如果沒有閉合則可以繼續長高。所以,管理孩子身高,越早進行管理越好,等孩子骨骺閉合,再長高的機會就不大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