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
禮賢未來社區是全省首批24個未來社區試點項目之一,也是首批聯合國可持續社區標準試點項目。其位於衢州市中心區組團,在柯城區雙港街道雙水橋社區管轄範圍內,東至新元路、西至衢江、北至衢江大橋勞動路、南至雙港立交橋。項目位於衢州新老城區交界,處於城市交通大動脈的中心,周邊有衢江大橋、雙港大橋、荷一路過江隧道等交通線路連接隔江相望的智慧新城,區位條件優越,屬於改造重建類試點項目。
通過對東方文化、中華文化、江南特色、衢州韻味等特色元素的提煉,禮賢未來社區賦予場地新的性格和詩意空間,構築高品質居住生活、庭院勝境,以期打造為中國城市社區生活獲得感領跑者、中國大花園城市高質量領跑者、中國基層治理標杆城市領跑者。
一、傳統建築元素提煉:
結合大花園地景,各社區組團採用低尺度、密路網、小街巷的組合方式,傳統建築「粉牆黛瓦」「前坊」「望樓」等元素,形成具有人情味、地方性的建築特徵,結合市井味、煙火味的鄰裡生活場景,呈現出綠意連綿、屋舍儼然、阡陌交通、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生活畫卷。
二、TOD模式串聯:
規劃設計倡導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TOD模式,除在鄰裡中心公共服務核設置TOD公交首末站外,還通過科學規劃公交站點,附近植入幼兒育管、老年康養、青年創業、禮賢講堂等場景功能,通過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mini-TOD系統串聯起九大場景,該系統與地景之上的慢行景觀系統既平行獨立又在上下節點處緊密聯繫,對構建整個未來社區起重要功能支撐作用。
三、慢行景觀花園體系:
圍繞「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結合規劃結構在地面車行系統之上營造一個大花園地景,形成一個與地面車行系統平行的慢行景觀花園體系,真正實現人與自然與建築和諧共生、共生共榮。
四、共治共享的禮賢心靈社區:
鄰裡中心從衢州的古城牆、水亭門中汲取靈感,塑造一座新「禮賢門」,以現代化的設計手法進行演繹,在城市形象及功能配套上完美結合,成為禮賢未來社區的形象標誌及精神依託,不但提供共享共治的社區服務,更使居住者獲得強烈的歸屬感及幸福感。
商品住宅透視圖前 瞻
未來社區長什麼樣?
這是一個自然生長在衢州大花園中的未來社區。
禮賢未來社區以「一核、雙心、三軸、多片區」為規劃結構,各地塊與三大軸線有機連接,在「幾」字形軸線上形成一方方「印章」,打造獨特的衢州「印」象,並根據各地塊自身特點,合理布置功能,注重從自然和人文出發,重視空間和場所性格的塑造。
項目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53.35億元,以「大同之城,崇德禮賢」為設計理念展開,整體規劃結合TOD核心功能,實現多元共享的服務體系,配套教育中心、健康中心,東西向串聯嚴家淤活力島的城市功能發展軸,整合地塊內南北文化教育、醫療康養優勢資源的城市景觀聯繫軸,打造醫療康養、文化教育、活力生活複合片區。
落實「三化九場景」的指標要求,踐行低尺度、密路網、小街巷,地下通、車快捷、人易行,無圍牆、無邊界、無障礙,生態化、低碳化、智慧化,市井味、煙火味、人情味的45字規劃建設方針,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產業智慧化、空間治理與社會治理的同步轉型。規劃設計將鄰裡中心設在最核心的沿江區位,其下配置「鄰禮匯」社區服務中心、TOD公交首末站、商業服務和創業創新等功能,將最優的景觀配套資源禮讓給教育、醫療及配套服務從業者。生活場景中導入TOD功能模式,通過功能完善的mini-TOD系統串聯起禮賢未來社區中的九大場景,該系統與蓋板地景之上的慢行景觀系統既平行獨立又在上下節點處緊密聯繫。
源於對中國特色鄰裡關係的思考,設計中運用地景的方式塑造了社區中的花園,在花園之上各社區組團採用低層數、密路網、小街巷、多院落的組合方式營造舒適宜人的空間尺度,提取傳統東方建築「粉牆黛瓦」「前坊」「望樓」等元素,融合形成大花園、小房子,兼具中國特色與強烈未來感的建築特徵。
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提出「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位於衢州三江自然交匯地的禮賢未來社區,承載著這個跨時代的命題,在新老城區交界處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
據悉,目前衢州柯城禮賢未來社區已全面開工建設,是全省6月底前實現全面開工的7個首批試點之一,為全省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工作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也為我省試點建設增添了獨特的「有禮」文化基因。如今,圍繞社區全生活鏈服務需求,她正一步步由藍圖走向現實,生動詮釋著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讓生活更美好」。
回望來時路,禮賢未來社區的順利高效開展來源於整個機制體制的支撐,衢州市從源頭出發,內外發力,外部打通各種資源力量,內部打通各個部門區塊,不斷加強專班化、體系化推進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為禮賢未來社區按下了啟動鍵、快進鍵。
科學推進專班化
構建高效工作機制
未來社區建設的目標是打造成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和「重要窗口」的標誌性成果,同時這也是一項集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為一體的全新實踐,需要統籌整合,需要系統發力,需要機制保障。
為了更好地推動未來社區建設,衢州市委、市政府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專班,成立「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專班推進」三級創建組織體系,實現「領導掛帥、力量統籌、管理閉環」,舉全市之力聚焦「方案最優、模式最新、主體最好、政策最佳」破難攻堅。
一方面,成立「3+1」推進體系。根據「改造更新、規劃新建、鄉村特色」三類試點統籌推進的頂層設計,衢州市建立「一個領導小組+三大推進辦」工作機制,由書記、市長任雙組長,三位分管副市長牽頭負責三類試點,市住建局、市智慧新城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牽頭三大推進辦,市發改委全力做好統籌推進、向上對接和綜合協調工作。聚焦禮賢未來社區,由市住建局牽頭負責日常主要工作,市發改委、資源規劃局、柯城區政府、雙港街道等單位為成員單位,作為衢州市本級重大項目專班化推進。
另一方面,建立攻堅小組。針對項目推進中的關鍵難點,專門成立攻堅小組,如房屋徵遷小組、方案設計小組、土地出讓小組,制定項目推進「工作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攻堅路線圖」等作戰圖表,掛圖作戰,按表推進。
也正因為這場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的驅動力,讓衢州禮賢未來社區的進展高效有序,讓人們對未來社區建設心中有譜、底氣十足。
禮賢幼兒園鳥瞰圖多方聯動聚合力
共建美好幸福家園
建設未來社區,就是要尋找一條「新路」。
未來社區到底是什麼樣子?該如何建設?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系列從理念到實踐的創新與實幹,這不僅是對於城市建設者的考驗,也是一場需要動員全社會參與力量的公共事務。
自禮賢未來社區創建以來,衢州始終堅持開門辦學、開放創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廣邀各類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到未來社區試點中,並從中選擇有情懷、有資源、有跨界能力、有成功案例的高端團隊展開合作,集聚廣泛參與力量,達到「借智借力、群策群力、內外合力」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發揮高端智囊作用,衢州立足市內、放眼市外,召開全民大討論、國際論壇、理論中心組學習會等各層級、各種形式的「諸葛亮會」,與阿里巴巴、中鐵建、浙江金控未來社區管理基金等機構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廣泛邀請省發展規劃院、綠城設計院、中國美院等各類主體參與試點創建,開門問策,集思廣益。
不僅如此,積極走好群眾路線,衢州組織召開原住居民座談會3次,收集方案設計調查問卷823份,通過公眾參與、調查研究,梳理需求清單,為「場景塑造+社群營造」,為高品質生產生活、完善的配套服務找到「接地氣」的方向和目標。
「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這項工作的最終評判點。」衢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為此,我們需要以百姓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未來社區建設中的『關鍵小事』,聆聽他們的心聲,做深做細實施方案,讓未來社區在百姓心裡『軟著陸』,可觸可感。」
安置房鳥瞰圖(本版圖片由禮賢未來社區試點創建推進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