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只能用懟天懟地懟政府來形容,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把人性之惡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韓國敢拍題材電影大全,中國(這裡暫指大陸範疇)至少目前拍不出或者不敢拍,政治的、犯罪的、社會的最具代表影片,一次看個夠!
【政治題材】
中國也拍過不少政治題材,只是關於民主方面的少之又少。豆瓣評分高達9.1的《辯護人》是基於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1980年代的經歷改編,大背景為韓國的光州事件,講述了由宋康昊扮演的律師為民主辯護的故事。
《辯護人》的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1981年,韓國全鬥煥軍事獨裁政府以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理由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和大學出身的活動家進行拘留刑訊,震動全國,史稱「釜林事件」。當時還是個平凡的稅務律師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接觸了被害學生後,受到震動並為之辯護,由此成為一名人權律師。
電影《辯護人》中宋康昊所飾演的律師也是一個小人物類角色,原本安安穩穩的生活,通過律師職業打打法律擦邊球以獲得些許小利小益,可是當他得知餐廳老闆娘家的孩子被當成赤色分子抓走以後,他又站出來去維護正義,因為「不想孩子們生活在因這種荒唐的事踩剎車的時代。」
光州事件:1980年5月18日,由韓國民眾自發的要求民主運動爆發。當時政府用武裝鎮壓遊行隊伍,造成大量的平民與學生傷亡。此次事件加速了韓國民主政治的到來,是韓國民主化進程中一重要節點。
另外一部同樣基於光州事件改編的《計程車司機》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片中的外國記者,全名叫Jurgen Hinzpeter。在真實事件中,Jurgen Hinzpeter作為德國第一公營廣播ARD—NDR的駐日員工,他以記者身份用影像記錄了韓國5月的光州事件,並創作了《藍色眼睛的目擊者》一書,讓全世界了解光州慘案,於2003年在韓國獲得了新聞大獎。領獎時Peter感懷不能再見計程車司機一面,「我要感謝80年5月帶我到光州,並給我做嚮導的勇敢的計程車司機金四福。」
《恐怖直播》電影講述了恐怖分子以炸樓為威脅、要求政府道歉的一次連線直播的故事。這個連美國都不曾敢拍的題材,韓國立馬當先拍出來了。縱然有很多漏洞,但實在屌爆!就像豆瓣網友說的:「在天朝,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按下那個按鈕。」
該片不僅僅是在敘事上標新立異,更是直擊韓國政壇的怯懦和精英階層的偽善。由於管理的疏忽,導致普通民眾的生命缺失,一個小小道歉的要求未遂引發民眾無辜被牽連。
【犯罪題材】
這個在2003年上映的影片《殺人回憶》是根據一起真實的連環殺人命案改編。作為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對懸疑的設置和拿捏頗具大師水準,而陰沉壓抑的氣氛營造,亦堪比大衛·芬奇的《七宗罪》,韓國電影特有的詼諧幽默,時而在片中閃現,共同構成近乎完美的整體感覺。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對韓國軍政府獨裁時期的時代記憶,隱藏在一個連鎖殺人故事背後。一切罪惡與憤懣,其實是關於那個時代的。片中的兇手永遠在雨夜,宵禁警笛響起,街上空無一人時出來作案,這恰恰是對那個暗無天日年代的絕妙諷刺。至於結尾更是驚世駭俗——誰都沒想到一個懸疑故事會以沒有答案的方式收場。
入圍2010年坎城電影節的韓國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講的是一座小島上女性在父權男權壓制下激發的暴力反抗殺戮。金基德的電影喜歡以最極端的方式講述最殘酷最恐怖的故事。《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顯然帶有明顯的金基德的影子,為我們講述了極其驚悚的復仇女的故事。
小島上地區落後,男性比較少,共妻現象已成平常,甚至父親連女兒都要侵犯,最後忍無可忍殺戮爆發……影片前一半還是田園生活,但畫風一直在變,從姐妹戀、到家暴、到冷漠人情、再到大決殺,預期的懸疑、暴力情節粉墨登場。
【社會題材】
電影《熔爐》改編自同名小說,以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於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劇照1
《熔爐》《素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響力巨大的性侵女童題材,在國內尚未出現。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句話出自韓國電影《熔爐》,乍聽上去像一句鼓動人心的漂亮口號,但經過沉澱後的思考才深知其意思的深遠和可貴!
於2010年12月22日在韓國上映的影片《黃海》獲得第47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影片、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影片提名。影片該片講述一名為了逃債而偷渡到韓國成為殺手的男人與追殺這名男子的另外一個殺手的故事。《黃海》仍然出自《哭聲》《追擊者》導演羅宏鎮,他只拍了3部電影,卻部部都是中國拍不出來的題材。
獨特的手持攝影與動作血腥的結合,使《黃海》作為一部冷硬凌厲的動作電影尤為出彩,《黃海》帶有著對一個韓國眼中特殊群體的聚焦,暴力背後是對民族的沉思,而與此中真實而粗糲的風格使電影有著足夠的彪悍。
介紹了這麼多好看的電影,有時間快去一睹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