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診
驗光之前,顧客通常不知所措,驗光師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引 導,對顧客提出的疑問作相關的解答,以初步取得顧客的信任,包括以下內容:
1、常規:姓名、性別、年齡、電話、職業等。
1)了解顧客的資料,用來判斷顧客的消費能力。
2)根據顧客的職業來判斷顧客驗光的光度怎麼下處方,是充分矯正還是欠矯。
3)根據顧客的職業判斷顧客需要什麼樣的眼鏡,比如近用還是中距離,是要清晰度還是需要舒服。
4)根據顧客的年齡來判斷顧客對新眼鏡的適應能力,年齡越大適應能力越差。
5)性別可以判斷和了解顧客的消費特點。
2、屈光不正史:視遠情況、視近情況、症狀年限、疲勞程度等;
1)詢問原鏡看遠程度是用來判斷顧客對看遠的要求,以及看遠的時間了解他的適應能力。
2)詢問看近的情況是為了知道看近是否疲勞以及對看近的要求是否很高。
3)如果客人長期不戴眼鏡,度數如果在-1。00以上的,則需要考慮顧客的適應性。
4)如果顧客戴原鏡時間比較長的,則要考慮顧客對原鏡的適應周期比較長,應該給予顧客多溝通或者處方的時候要考慮採用過渡處方。
5)顧客在疲勞情況下驗光,可能會處方比較高,因此詢問顧客用眼情況對處方判斷比較重要,在適當的時候,對用眼疲勞的顧客應該採用霧視或者按摩等方法進行放鬆以後驗光。
3、眼病史:眼疾種類、治療情況、斜視、家族眼病史等;
1)溝通眼病史可以爭對顧客溝通視力保護的重要性,以讓顧客重視,並讓顧客增加對我們驗光師的信任感。
2)眼病的詢問可以幫助我們在驗光或者下處方的時候,比較有把握。比如斜視的人應該考慮是否要驗稜鏡度,是否考慮在配鏡的時候要加稜鏡。如果是青少年配鏡則要考慮是否充分矯正還是欠矯。
3)如果在治療的顧客,則考慮給予顧客比較輕鬆的正常的遠用視力。可以稍微欠矯。
4、配鏡目的:配鏡用途、生活習慣、視力矯正目標等。
1)配鏡用途主要是用來為自己下處方和介紹合適的產品做準備。
2)配鏡用途和矯正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清楚、舒適、治療疲勞、遮擋臉部瑕疵、看電視、考試用、應聘用、擋陽光、看報紙、防止使用電腦疲勞、控制近視發展、使用便利等。
3)生活習慣決定顧客使用遠用眼鏡和近用眼鏡的不同,不同的使用距離會決定我們驗光的處方以及和顧客的定向。
5、配戴眼鏡史:原鏡測量、屈光性質、程度、戴鏡時間、配鏡更換周期等;
1) 原鏡測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光度測量和戴鏡測定綜合視覺。
2) 光度測量比較簡單,但是一定要仔細,防止測量的數據不準,尤其是鏡片已經磨化的或者鏡片已經碎掉的,要多測幾次。
3) 戴鏡測定的數據包括:
A、雙眼戴鏡矯正視力:對過矯的顧客要提示顧客已經過矯,可能比較容易戴原來的眼鏡比較容易出現疲勞,本次配鏡我將根據你的驗光情況酌情考慮降一點度數;對欠轎的顧客,詢問顧客平時是否看不清楚,本次配鏡是否要清楚一點;如果是學生配鏡應該告訴顧客視力相差已經比較大了,只能看得清楚多少,因此需要增加度數。
B、主副眼測定:對原鏡的主眼進行判斷,詢問初戴的時候是否也是該眼清楚,了解原來該顧客配鏡的時候是否主眼準確,如果不準確,本次配鏡我只可以儘量幫你調整;如果顧客不記得原來配鏡的情況,那就告訴顧客,你的眼睛需要精確判斷主眼,以便你戴的更舒服和對視力保護更好。
C、雙眼矯正值的差異:主要是了解原來配鏡的時候就有這麼大的差異還是後來戴鏡之後造成的。如果是原來驗配的問題,則可以告訴顧客,我們這次儘量調整;如果是戴鏡的問題,則要提示顧客,正確戴鏡的方法以及注意保護雙眼的協調性使用。
4)對原鏡的鏡眼距要進行觀察,鏡眼距過近的,要和顧客溝通你的原鏡雖然只有多少度,但是實際光度可能要高一點;如果過份遠的,則可以告訴顧客你的光度也許可以低一點;如果變形的,則告訴顧客,可能有散光或者度數或者視功能的其他變化。對上述鏡架變形比較厲害的顧客,要告訴顧客對新的眼鏡需要適應,以免對新的眼鏡的正常反映不理解。
5)戴鏡時間越長,顧客對原來的光度的依賴性就越強,包括各種參數。
A、在驗配的時候,如果光度相差不大,我們應該考慮儘可能和原來戴鏡的光度保持一致;
B、如果需要有比較大的更改的時候,則要考慮客人的適應能力,包括對度數、光線等的敏感性,如果敏感性比較強,則考慮逐步配鏡法;如果不敏感可以考慮一步到位。
6) 更換周期:顧客更換周期越快的,則說明顧客的適應能力就比較強;反之相反
A、更換周期頻繁的,則該顧客的光度適應能力也強。
B、適應能力強的,可以考慮比較廣泛的鏡片選擇,反之則要考慮和原來的鏡片儘量相近。比如原來的戴的是肉色的玻璃片,我們應該考慮給予紅的樹脂片;如果原來的是非球面,本次也要考慮非球面等。
C、適應能力強的,可以考慮鏡架的選擇比較多,反之則要考慮和原來的鏡架相差不可以太大,比如原來的鏡架很大,這次的鏡架不可以太小。尤其是老年漸進片,如果顧客原來的眼鏡很大,這次則要考慮使用也很大的鏡架做漸進,如果沒有合適的鏡架,則要考慮使用過渡單光眼鏡和漸進結合使用。
7) 長期不戴眼鏡的顧客,則要考慮顧客是否適應
A、要考慮顧客在試戴時看遠的反映,尤其是室外的適應能力。如果不能適應,則要考慮欠矯,如果可以適應,則可以一步到位,但是要告訴顧客可能有不舒服,需要適應。
B、試戴的時候就要考慮讓客人走臺階和到戶外進行活動,以此判斷顧客的光度。
C、選擇鏡片的時候不適宜用顏色不是很舒服的顏色進行配鏡,比如黃金膜等鏡片就不要輕易介紹給顧客。
D、如果顧客有散光,尤其是單散,則更要注意顧客是否可以一步到位戴上去。
以上內容驗光師要認真、真實填寫,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作出相應的問診總結,同時在尊重顧客的意願的情況下,給予仔細的驗光配鏡。
二、視力檢查
1、視力初步檢查
1)用視力表檢查患者的裸眼視力。
A、裸眼視力主要是用來給顧客知道他能看多少視標;
B、裸眼視力的測定可以知道這個人的視力是否可以比較輕鬆的控制增長;
C、給家長和陪同的人知道被測視力的人的情況。
2)戴鏡檢查:檢查矯正視力;主副眼;雙眼矯正的差異值。
3)近用檢查
A、中年人配鏡需要對原鏡進用測定,判斷該顧客用原鏡近用的習慣,尤其是原鏡度數差異比較大的。
B、小孩子對原鏡的測定可以用來判斷舊鏡是否可以用來近用閱讀;正常的讀書寫字的姿勢以及距離。
2、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通過檢查,可以了解患者眼睛前部的基本情況,以及淚膜的性狀,檢查患者是否患有瞼內翻、倒睫、結膜炎、角膜炎、乾眼症、白內障等眼部疾病。
1)對眼部的檢查可以判斷視力是否容易疲勞。
2)判斷顧客驗光的時候是否充分矯正還是欠矯。
3)隱形的顧客要進行充分的檢查,無論這個客人是第一次戴還是經常戴,我們都要給顧客進行檢查,可以從裡面找出顧客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便於我們銷售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
3、眼壓檢查
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檢查患者眼壓,篩查青光眼、視網膜脫落或視網膜色素膜炎等眼部疾病。
重點溝通平時心平氣和,不易動怒,對眼壓的控制的好處.另外叮囑不要長時間蹲著,要慢慢站起來等等,給顧客的感覺你在關心他。
4、眼底檢查
用直接眼底鏡檢查眼底,了解玻璃體和視網膜的基本情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玻璃體混濁、視網膜動脈硬化、視神經病變、視網膜炎,是否有高度近視性、糖尿病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病變,中心注視性質等。
如果在上述幾項檢查中發現患者眼部出現異常,應立即轉交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與治療,然後再考慮配鏡。
5、角膜屈率測定
測出角膜兩條相交徑線的曲率半徑,了解角膜大致狀況,對隱形眼鏡選擇提供依據。學會對隱形眼鏡配戴的評估。
6、客觀驗光
通過檢影驗光或電腦驗光儀得出客觀驗光度數,了解雙眼屈光狀態的基本情況,角膜散光值、散光軸向。必要時,要對患者進行散瞳驗光(尤其是青少年)。
註:
1) 客觀驗光時也必須與顧客溝通,提前預知顧客的的裸眼視力。如:
電腦驗光:R:-3.00D L:-3.00D 此時,我們完全可以告之其眼睛狀況,「我估計你的眼睛裸眼視力只有0.1左右了,視力太差了。」無形中給顧客一種緊張,不會吧,3.00D只有0.1的視力?事實就是如此.
2) 每位顧客(青少年、成年、老年)我們都可以溝通兩副眼鏡的驗配,在開始驗光就必須灌輸這種思想,為後面的銷售做鋪墊.
3) 如為青少年驗光,一定要求家長參與所有驗光過程中,要不斷強調控制度數發展的重要性。如果有2個家長,則可以讓一個家長進入驗光室陪伴驗光,另外的家長可以讓另外的驗光師或者銷售員進行簡單的溝通,但不要下定論。
4) 在使用電腦驗光的時候,要提醒顧客的頭要擺正。如果是小孩子可以讓家長或者同事協助我們扶住孩子的頭部;要讓顧客的雙眼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平衡,則要重新電腦驗光;雙眼離儀器的距離也儘量一致。
5) 要提醒顧客的眼睛睜大,儘量不要眨動,否則影響客觀驗光的準確性。
6) 測定3次值的時候,儘可能每次重新調整一下焦距進行測量。不要連續直接測定。
7) 如果顧客3次測定值電腦顯示波動比較大的話,提醒顧客要放鬆;並且再次多做2次測定,以確保準確性。
8) 電腦驗光結果出來以後,可以根據電腦驗光單和原鏡的光度做一個對比,
A, 相差比較大的,則可以直接說度數變化了;第一次檢查視力的,如果是孩子則可以告訴顧客「你要麼坐在前排的,要麼一直拖著不肯來配鏡」,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我們比較專業,同時為後面的溝通作好鋪墊;如果是成年人,則告訴他,「不知道你的矯正視力怎麼樣了,長期不戴鏡,這麼高的度數可能會影響眼底,要麼就很難戴上眼鏡」。
B,相差不大的,則可以恭喜他,先生或者小姐,你的視力保護的很好,沒有變化,今後繼續好好保護。
C,如果顧客急著問的,則告訴他數據還沒有準確出來,需要進一步測定,不過可以根據情況告訴他大概有沒有什麼變化。這樣的目的是讓這些顧客在驗光的時候耐心的配合。
7、主觀驗光(綜合驗光MPMVA)
1)將客觀驗光度數置於綜合驗光儀上,先進行右眼檢查;
2)霧視,視力至0.5左右;
3)第一次MPMVA;
4)第一次紅綠色法調整;
5)初步確定散光度數及軸向;
6)重複上述步驟,進行左眼檢查;
7)關閉左眼,右眼用JCC精調散光度數及軸向;
A、軸向:將JCC放在騎跨位置,轉動JCC兩面看蜂窩狀視標,判斷兩面哪一面清楚,在清楚的那一面旋轉軸向(向紅點方向轉)
重複上述步驟直至兩面一樣清楚。
B、度數:旋轉JCC的一個方向與柱鏡軸位一致,比較兩面的清晰程度。如紅清則
加-0.25DC,白清則減-0.25DC。注意等效球鏡法則(每增加-0.50DC柱鏡,球鏡減
小-0.25DC;每減小-0.50DC柱鏡,球鏡增加-0.25DC。)
8)、 左眼重複第6步;
9) 、將確定後的度數至於驗光儀上,打開右眼,關閉左眼;
10)、進行第二次MPMVA;
11)、紅綠色法確定終點;
12)、打開左眼關閉右眼重複9—10步驟。
13)、雙眼平衡
①、將左右眼單眼主觀驗光結果至於綜合驗光儀上;
②、雙眼同時霧視,視力至0.5左右;
③、加兩個方向上的稜鏡;
④、比較單行視標的清晰程度,哪個眼不清楚在那個眼前加球鏡,直至兩眼一樣清楚
⑤、第三次MPMVA;
⑥、以紅綠視標法確定最後度數。
18條細節注意事項
●1、主觀驗光時一定要告之顧客每一個步驟檢查的意義。如:紅綠視標是看矯正度數是否合適,是否過矯;放射狀視標查是否有散光;點狀視標精調散光度數和軸向,並乘機溝通鏡架容易變形對散光軸向的影響,灌輸鏡架材質的概念。等等。
●2、注意動作的嫻熟,不要拖泥帶水,讓顧客感覺你很仔細,但不自信。如果使用插片驗光,則加減鏡片的時候要快速的更換。做雙眼清晰度對比的時候,如果是手工,則手工的速度要適當,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3、一定要提前預知顧客戴鏡後可能出現的症狀,並作出相應的心理暗示,告之這是正常現象。比如,眼睛酸脹,要告訴顧客你的視力原來矯正度數比較低,所以你可能不舒服,要刺激一下。
●4、在做每一次度數調整的時候,不斷對顧客發問,如:現在是紅色清楚吧;現在肯定是綠色清楚;現在所有的線條都差不多粗細了吧;現在應該是9那條線條特別黑,等等。這樣有助於提高信任度,讓顧客跟著驗光師的思維思考。
●5、如顧客存在散光,軸位定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避免斜向放大引起的配戴不適。如顧客確實存在斜軸散光,處理方法:
軸向請一定要精調,因為這種顧客很敏感;看遠清晰,看近物體變形,需再配看近的專用眼鏡,將散光度數降低或去除,減小變形程度。
●6、如果散光放射表和圓點圖在確定顧客散光方向和度數的時候,應該以圓點圖為準。
●7、在採用紅綠視標測定矯正充分性的時候,如果顧客一直描述紅色清楚或者綠色清楚,則應該考慮更換測定方法或者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加1。00,然後看顧客的反映,如色標清晰度發生變化的時候,則可以進一步調整讀數來判斷矯正充分性。
●8、左右眼插片驗光的時間要比較接近,不要時間相差太大。更換另外一隻眼睛驗光的時候,要稍微休息一下。
●9、讓顧客判斷視標的時候,要注意雙眼的判斷速度是否比較接近,速度相差比較大的時候,說明雙眼清晰度有差異。
●10、驗光的時候,要把顧客雙眼的最高矯正實力全部測定出來,以便了解顧客的雙眼矯正的差異值,為確定顧客的雙眼平衡、主副眼、ADD等建立基礎。
●11、驗光的時候一定要觀察顧客雙眼分別在看視標的時候距離是否一樣,也就是做的姿勢是否正確。
●12、驗光的時候要觀察顧客雙眼是否有眯眼現象,如果有要提示顧客不要眯眼,並且判斷顧客散光的時候要仔細或者原來的眼鏡矯正不是很充分。
●13、驗光的時候要觀察顧客是否有單眼斜著看的習慣,如果有,一方面要提醒顧客頭放正了看,同時要考慮顧客的眼位以及原來配戴的眼鏡是否符合標準或者度數是否差異很大,這樣為自己精確下處方做準備。
●14、顧客矯正視力不能提升在0。6,0。7等情況下,不可以馬上說顧客是弱視,應該採用綜合的方法進行判斷,並通過比較充分的矯正視力刺激以後,再測定以後可以告訴顧客你的視力很難提升,可能是弱視了。
●15、驗光過程中一定要在看清楚全部1。0視標的時候,再讓顧客看1。2的視標,這樣的話,對判斷顧客雙眼平衡以及下處方的時候多一些基礎。
●16、高度近視的患者如果採用插片驗光的,試戴片應該才用內插的方式;使用三個試戴片同時插的,應該把球鏡全部放在裡面為宜;鏡片插的位置要很準確。
●17、採用插片驗光的時候插進去的時候輕一點;鏡片上要乾淨;舊鏡片比較大的時候,插片的選擇也應該使用大的插片。
●18、採用牛眼的時候,要觀察顧客的眼睛是否離開的太遠以及是否有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