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店業國際權威雜誌《HOTELS》發布了以客房規模排名的2015年度世界酒店300強名單。上榜300強的中國酒店集團有32家,名單如下:
上榜2015年度世界酒店集團300強的中國酒店集團名單
註:對少數公司不熟悉,可能中文翻譯存在偏差。
2015年度世界酒店集團20強名單
一、排名的特點
1、注重酒店經營而非投資
《HOTELS》主要是對酒店管理公司進行排名,而不是酒店投資公司,那些只擁有酒店物業而不經營酒店的不動產投資公司排除在排名之外,比如REITS公司;另外,由酒店管理公司投資卻又交由他方管理的酒店應扣除。儘管《HOTELS》注重酒店經營而非投資的宗旨十分明確,但申報者對此並非十分清楚,這樣就存在投資方和管理方的雙重統計。
2、以客房規模為基礎而非銷售額
正因為《HOTELS》排名注重酒店經營而非投資,所以排名基礎採取了以客房規模數而非公司銷售額。相對而言,客房規模比銷售額更能反應管理公司的能力。因為管理公司發展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各個酒店管理公司在不同國家不同的品牌採取的拓展模式也不同,而拓展模式的不同直接影響到酒店銷售收入。
3、50強後的現實意義不大
4、全球酒店行業集中度高
前50強的客房總數佔300強客房總數的比例約80%,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大公司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全球酒店市場集中度相當高。
表2 世界酒店300強集中度統計(以客房數)
5、中國酒店集團崛起,但美國公司仍佔半壁江山
從各國上榜公司數量來看,近年來中國酒店管理公司快速崛起,2015年上榜32家(包括香港地區),位居第二位。雖然近年來美國酒店管理公司上榜數量有所下降,但仍壓倒性位居第一位,共有123家上榜。
6、綜合排名,最大並不意味著最強
總得來說,《HOTELS》是一個基於客房規模的綜合排名,雖然客房數最多並不意味著最強,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的管理能力。之所以說《HOTELS》是一個綜合排名,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區分經營中和籌建中酒店
酒店管理公司在主動申報旗下管理的客房數和酒店數時,並沒有區分「運營中」和「籌建中」的酒店。相對來說,國際酒店集團上報的管理酒店客房數多為「運營中」的客房數,不包括「籌建中」的酒店客房數;而內地酒店集團申報的客房數一般包括「籌建中」的酒店客房數,而籌建中的酒店一般佔15%~30%。
2)沒有區分拓展方式
酒店的拓展方式一般包括自建、租賃、收購或參股、委託管理和特許經營五種。從發展速度來看,特許經營>委託管理>租賃經營>收購>自建。排在300強靠前的酒店管理公司,都是以委託管理和特許經營為主要拓展方式。
3)沒有區分酒店類型
大多排名靠前的酒店集團,有限服務酒店業務比重都在70%以上,因為有限服務型酒店擴張速度遠遠快於全服務型酒店。
二、排名對我國酒店業的啟示
1、做大品牌
《HOTELS》還對酒店品牌進行了100強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最佳西方,客房數29萬間;第二位是如家酒店,客房數有25.7萬,再次說明了中國酒店業的崛起。
2、加快特許經營與委託管理
如果酒店集團想快速做大,就必須加快特許經營與委託管理的步伐。當然在短期肯定會導致質量下滑,但是那又怎樣呢?只要酒店集團具備起死回生的能力,死幾個副品牌又何妨?
3、性價比高的中低檔酒店是主流,平均客房數50間也可以成為世界100強
2015年度世界酒店300強的平均客房數為132間,60%的酒店集團平均客房在200間以下,平均客房數最多達到2445間(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最少只有33間(剔除排名176位的異常數據)。所以,我們認為主流市場還是以性價比高的小規模中低檔酒店為主,比如近年火爆的民宿。
世界300強平均客房數最少的5家酒店公司
註:2015年排名176位的酒店數可能有誤,因為其2014年酒店數為31家,2015年變成311家,但客房數僅增加了37間。我們猜測2015年的酒店數可能是「31」但寫成了「311」。因此,我們分析時剔除了這家公司。後經與 HOTELS主編確認,2015年排名176位的酒店數是31家。
4、增強品牌意識,積極參與行業排名
隨著消費者的不斷成熟,品牌消費趨向將不斷提高。現在酒店行業的競爭已經是國際競爭國內化了。如何提高自身的國際化程度和提高國際知名度,參與行業排名尤其是國際行業排名和行業榮譽的評審,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以下為前全球酒店前300強:
自 邁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