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廣東

2021-01-21 南方新聞網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各地各部門千方百計穩飯碗,多管齊下造飯碗,發揮我們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用好人口素質提升所孕育的新一輪人才紅利,就業不僅保得住,也必將推動經濟蓬勃發展。」

6月9日,《人民日報》推出「在危機中育新機 於變局中開新局」專欄,首期聚焦保就業,並在頭版頭條位置點讚廣東「撐企業、渡難關,手中飯碗穩下來」。

內容如下:

廣東江門市,位於高新技術工業園的奔力達電路板集團,往常要運轉到晚上10點的設備,現在7點就歇了下來。

「公司外銷比例一下從高峰期的50%下滑到30%,庫存也從往常的3萬平方米增加到5萬平方米。」人力資源部經理陳健坦言,受境外疫情蔓延影響,節後一度高產滿產的奔力達不得不放慢腳步。

可陳健並未因此慌亂,人社局返還的失業保險穩崗補貼和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11.7萬元已經到帳,再加上減免的社保費123萬元,資金流還算充裕。公司1100多名員工全員在崗,一個不裁,還準備抓培訓、練內功。

已入職奔力達3年的徐毅又重新當起了「學徒」。此刻,徐毅正披著車間的燈光,在師傅手把手的指導下,學著操作高精密度鑽機,在覆銅板上打出直徑不到0.2毫米的小孔。

「生產不那麼忙,我們正好把精力用來謀轉型。」陳健說,公司正從電視、照明電路板向5G基站電源電路板轉型,有120名員工參加新技能培訓,佔員工總數的10%。

「5G基站電源電路板上的線路更細更密,孔徑更小,還得接著練。」徐毅計劃將0.2毫米的小孔徹底拿下。

無獨有偶,在與江門相隔不到150公裡的東莞,同樣面臨外銷壓力的精麗制罐也選擇千方百計穩定員工隊伍。

「公司產品九成靠出口,2月復工趕完節前訂單後,訂單量就大幅縮減。」面對全球疫情蔓延帶來的衝擊,精麗制罐人事行政總監周燕一度眉頭緊鎖。

緊急關頭,一系列暖企、穩崗、減負政策的到來為周燕解了愁。「有了穩崗補貼,我們就能穩定隊伍,同時通過優化崗位設置,進一步節約成本,安心等待市場回暖的那一天。」周燕說。

疫情衝擊下,全球市場需求下滑,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珠三角首當其衝,怎麼辦?

「保企業就是保居民就業!」東莞市石排鎮黨委書記邵宏武的回答擲地有聲。2月以來,僅石排鎮就為企業減租超千萬元,為156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6.38億元,減免社保費1.2億元。東莞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更是安排各類穩就業經費2.53億元,全力穩定企業就業崗位。

來源:人民日報、廣東發布

編輯:昊文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崑山智谷小鎮小康成色!
    近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江蘇用創新提升小康成色,點讚崑山智谷小鎮用創新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讓小康之路走得越來越順暢。此外,新華社、求是雜誌社等媒體也紛紛聚焦崑山智谷小鎮。
  • 張桑高速管制/武陵源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沙堤街道啟用電子...
    武陵源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7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以《創業正當時 耕耘收穫多》為題對湖南吸引年輕人積極投身鄉村建設進行了重點報導,其中武陵源龍尾巴村青年李平回老家創業的故事躍然紙上。據了解,這是武陵源區建區以來首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 這些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昨(13)日,不少人朋友圈都轉發了人民日報為重慶點讚的一篇報導。這篇報導刊發於昨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題為《重慶 智能化助推高質量發展》。報導表示,重慶智能化產業企業達3000多家,收入超過了3500億元。
  • 今天,《四川日報》頭版頭條點讚攀枝花!
    今天(12月22日)出版的《四川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環境不美也不是攀枝花——鋼鐵與陽光 攀枝花的城市發展辯證法》的文章,點讚攀枝花在城市發展中做好鋼鐵與陽光的辯證法
  • 曲阜再上《光明日報》頭版頭條,為大曲阜點讚!
    2月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山東曲阜:讓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交相輝映》為題,點讚我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的典型做法,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文明網、網信山東等進行了轉載,引起廣泛關注。冬日,在曲阜市沂水北岸,一場「書香一縷傳家風」家庭共讀活動如期而至,15個擁有獨特家風的家庭代表輪流送上了精彩的朗誦節目。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重慶外貿,重慶高新區這家企業「露臉」
    6月初,《人民日報》曾連續兩天聚焦重慶高新區點讚重慶高新區穩就業、穩投資……6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聚焦重慶外貿企業發展位於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的這家企業「露臉」,它就是廣達(重慶)電腦有限公司▲點擊圖片可查看原文一起來看看《人民日報》說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重慶 政策利好多 外貿底氣足
  • 剛剛,開平高考這一幕被人民日報點讚!
    剛剛,開平高考這一幕被人民日報點讚!>權威發布 服務民生十年寒窗磨一劍只待今朝問鼎時今天又逢一年高考日開平學子滿懷信心步入考場為著未來而衝刺在考場外有這樣一群人在為他們保駕護航暖心舉動甚至還被人民日報點讚啦
  • 說新詞丨這個詞上了人民日報頭版,「棒棒噠」
    「棒棒噠」登上人民日報其實並非第一次,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就曾使用《姑娘們,棒棒噠!》的標題,肯定獲得團體銀牌的中國女子重劍隊所取得的成績。  早在2010年,網絡熱詞「給力」就曾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一篇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文章讓不少人有些「意外」。
  • 海口這件事幹得漂亮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都報導了
    編者按:8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刊發了題為《權限下放 幹部下沉 海口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稿件。以下為版面圖及稿件原文。  據人民日報報導丨記者陳偉光 黃曉慧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破題:支部如何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
    10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報導《支部,如何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從「領唱」強起來、「舞臺」搭建好、「唱功」提上去、唱好「主旋律」4個方面詳細介紹一些基層支部建設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也為各地基層支部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借鑑和參考。
  • 人民日報點讚!寧波,創意點亮城市角落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寧波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創意微改造,點讚「創意點亮城市角落」行動。一起來看具體內容↓
  • 人民日報點讚《謝謝你,陌生人》:用心發現善意
    最近,人民日報點讚一部滿滿正能量的微型劇《謝謝你,陌生人》,短視頻以反轉的形式傳遞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溫情。這部微型劇於1月18日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引發社會共鳴,閱讀迅速達到十萬加,點讚量破兩萬。被人民日報轉發的短片故事發生在一輛返鄉班車上,一個面露惡氣的男子向一對哭泣孩子的「父母」索要精神損失費,受到其他乘客的一致憤慨。
  • 今天,為你們點讚!
    會場內外,活躍著來自人民日報全媒體矩陣的女記者們,她們奮戰在報導一線和後方平臺,及時向讀者傳遞兩會新聞。平日裡,人民日報社女職工堅守在採訪、編輯、行政、後勤等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不平凡的樂章。「金臺新聲」整理了我們女同事們近期的工作照片,將她們的風採展現給更多讀者,向她們致敬,為她們點讚!藉此機會,讓我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節日快樂!
  • 「你好祖國」花樣點讚新中國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聯合新媒體大號卡娃...
    「你好祖國」花樣點讚新中國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聯合新媒體大號卡娃微卡掀起正能量愛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黃曉明、李易峰、李現的歌聲,楊冪的大拇指速寫,迪麗熱巴的雙手比心
  • 一個「走」字的溫暖 人民日報點讚四川江油交警
    10月2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以《四川交警的這一聲「走」暖了無數人的心》為題,將記錄了事發過程的視頻發布出來,短短2天受到近百萬人關注點讚。30日(昨日)下午,記者找到了這位名叫梁皓的交警,還原了那一聲「走」背後的故事。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的視頻中,看不到梁皓的模樣,因為視頻是他身上佩戴著的執法記錄儀錄下的。
  • 今天,《人民日報》點讚了馬鞍山這個地方
    今天《人民日報》關注了馬鞍山11版刊登文章《鄉親們有了家門口的「文化圈」》>本報記者 田先進《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近年來,安徽省當塗縣五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斷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創新文體活動,打造家門口「文化圈」。
  • 小盒課堂獲人民日報點讚 AI讓學習更高效
    小盒科技作為國內知名AI教育公司,在人工智慧教育領域深耕多年,2017年率先在行業內進行基於自適應學習場景的內容建設,推出的AI課程體系「小盒課堂」,獲得人民日報點讚。11月18日,人民日報科技版刊發報導《提供高質量教育資源、開發個性化教學方式,小盒科技——為教育插上人工智慧翅膀》,高度讚賞「小盒課堂」,並在報導中說到「區別於傳統班課的固定上課時間、固定課程內容和固定講解節奏,小盒課堂可以精準分析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自動診斷學習進度,並根據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水平、學習狀態實時匹配最合適的學習路徑。」
  • 飛機修理工自學倫敦腔走紅抖音,人民日報點讚評論「開口脆」
    人民日報點讚評論:開口脆!  張建海今年32歲,在上海從事機務工作,多年來一直定居在國內。據張建海自述,自己平時愛好英語,在閒暇之餘他會看英語電視、聽英語廣播,邊聽邊模仿電視廣播中的口音。經過多年來的積累與練習,張建海的口語有了巨大的提升,就好比在倫敦生活了很多年一樣,地道純正。
  • 人民日報點讚海嘎小學抖音演唱會:是夢想的聲音
    在抖音的幫助下,他們舉辦了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還獲得了人民日報的點讚。貴州省大灣鎮的海嘎村,平均海拔2400米,曾經是貴州省海拔最高的貧困村。最近,人民日報就以《乘風破浪de海嘎少年》為題,用6分半的專題片報導了海嘎小學裡熱愛音樂的孩子們,在抖音幫助下追尋夢想的故事。六年前,海嘎小學只剩下兩名教師,瀕臨倒閉。如果撤校,村裡的孩子們就只能去十多公裡外的學校上學。校長鄭龍為保住學校多方奔走,才又招考了三名教師。
  • 人民日報兩次點讚哈登的道歉,態度沒問題至少心存感恩和敬畏之心
    我們喜歡在這裡比賽,我們兩個都是(哈登和威少),一年去中國一到兩次,中國人給了我們最大的支持,我感謝他們,我們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的支持,人民日報也發文點讚哈登的行為和態度,截止目前這條微博已經被轉發345次,點讚67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