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20日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外界關注黨內如何處理凍結「臺獨黨綱」議題。出席與會的臺南市長賴清德(左)與黨主席蔡英文(右)握手致意。(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中新網7月22日電 民進黨全代會20日舉行,外界矚目的凍結「臺獨黨綱」提案,以及具有反「凍結臺獨黨綱」性質的提案,沒有經過討論與議決,只是交付該黨中執會再討論。臺灣《中國時報》22日時論文章稱,蔡英文憂慮一旦支持「臺獨黨綱」案在黨員大會中通過,恐怕兩岸及臺海將恢復到原先的緊張局面。所以「以拖待變」應是最符合蔡英文的輔選策略。
文章說,理論上這是一場全黨代表大會,但該議不議,並把議題的爭議延伸到中執會,恐怕屆時的決議,將不足承擔這項議案通過與否的壓力,反而會爆發黨內部更大的衝突,這是蔡英文處理態度招人疑惑的地方。儘管她再三強調:「未來不排除再開黨代表大會進行後續處理」,但也讓外界疑惑頓生,這次黨代表大會都不能處理,又何況下次?
仔細來檢閱,還是發現蔡英文有她深思顧慮的一面,現階段在黨內不處理「凍獨」案,至少有三個重要的因素需考慮:
第一、目前不管贊同或反對「凍獨」提案,均不宜在黨代表大會上作決定性的結論。因為這兩種不同立場的提案,在民進黨支持者心目中均是屬於極端的看法,一旦其中一項提案獲得通過,不但在黨內有可能導致分裂的危機,也可能波及到年底「七合一選舉」的結果。另外,蔡英文也憂慮一旦支持「臺獨黨綱」案在黨員大會中通過,恐怕兩岸及臺海將恢復到原先的緊張局面。所以「以拖待變」應是最符合蔡英文的輔選策略。
第二、交由中執會來討論或議決「凍獨」提案,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討論或議決的範圍縮小,蔡英文較易掌控。在中執會裡,至少多數成員會尊重黨中央處理的程序,一旦蔡覺得這項結論不宜在年底選舉之前出現,在中執會中進行動之以情的「說服」工作,絕對不比在黨員大會中困難。
另一因素是:蔡英文的內心,如覺得這些提案可「取」或「舍」,甚至還有種是經過內容修正的「取代」案,如在中執會裡與這些成員進行溝通,遠較在黨代表大會容易。所以「改變戰場」的策略,是蔡英文的另一種考慮。
第三、蔡英文內心已有定見,她對現有贊同或反對「凍獨」提案均不認同,只是希望能搬出自己的看法,來贏得中執會甚至黨代表大會的支持。這樣的構思,一方面蔡英文希望綜合兩項提案的精神,爭取內部的團結,顯示是她對「臺灣共識」提出4年以來的內容充實。
另一方面則是把它當作是2016年「大選」的大陸政策主軸。因此,她的看法既揉合了「凍結臺獨黨綱」的精神,也摻進了「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實質內涵。
當然,文章指出,北京不會接受這樣的立場宣示,而蔡英文也不會忘記在2012年她競選失敗的記憶,所以蔡跨出上面這一步,只是策略的初步調整,而不是整個政策的定案。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會繼續作修正,但會視臺灣內部情勢的變化,包括選舉的勝負與臺灣民心的轉向而定;當然,美國的態度與北京的反應會是今後「需否修正」扮演著更重要的因素。(邵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