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2021-01-15 海峽集結號

1949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但在這個十月裡,福建的金門和廈門卻因為國共對峙,而開啟了隔海而治的開始,讓原本僅僅短短半個小時的船行時間,卻歷經了「炮擊金門」、「單打雙不打」等等那些兩岸最緊張的日子。但隨著兩岸接觸、交流、互動至今,昔日的戰地金門和廈門,現在已經走向了和解、互利、多贏的局面,六月的初夏裡,我再次重返金門和廈門,只是因為熱愛這塊土地,重走金廈兩門,不管是從金門望廈門,還是從廈門望金門,當年的緊張已經不再有,現今擁有的就只有每日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兩岸同胞在金廈水域上繁忙的穿越。

現今的廈門和金門,臺海的「三十八度線」,但現在卻是兩岸同胞間往返兩岸之間最密切的一個水路航線。從北京飛到廈門,再從廈門到金門,對於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一段足跡,八年前的廈門,有著當年青澀歲月的記憶。從廈門到金門,「捷安號」開抵金門水頭碼頭時,心中不知道會突然有種莫名的澎湃激動,彷佛真正的回到臺灣來了。

為何會選擇金門作為每年必來的地方,不僅僅因為是有著與大陸地緣的優勢,因為他陳載了兩岸過去到現在最多的歷史和記憶,每到一次金門來,心中只有無限的感慨,尤其望著近在咫尺的廈門望著大陸,再看看那些昔日的軍事設施廢棄的軍營碉堡,兩岸的和平真的是非常的重要,來到廈門再走金門,你我才能真正體會到兩岸和平兩岸之間的可貴。

金門「北山洋樓」,1949年10月「金門戰役」解放軍指揮所

另一個讓我喜歡金門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都市的喧鬧,租上摩託車說走就走,不管是綠意盎然的原始樹林中穿梭,還是筆直的馬路上田園四周,閩南古厝聚落的純樸,都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純樸記憶。或許是在北京待久了,自己又是臺北人的緣故,來到金門彷佛有種回到臺灣鄉村那最純樸的記憶時光裡,不用再去想著城市裡嘈雜惱人的事務,一個人靜靜的呆坐在海邊,望著一望無際金廈海域,從金門的田園風光,遠眺著近在咫尺對岸五光十色高樓林立的廈門,心中真有種十年河山十年河東,大陸真的進步好快好快…。

在金門,除了純樸的閩南風情外,我最愛穿梭在各大廢棄營區和碉堡坑道的公園裡轉來轉去,作為「金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金門主打的戰地風情,是每位到金門旅行遊人必逛的風景名勝之一,這些昔日十萬大軍駐守的金門坑道裡,現在部分都已經開放給民眾觀光,透過這些軍事碉堡和坑道的歷史故事記憶,喚起民眾對於珍惜「和平」的可貴,特別是在金門的軍事碉堡裡直望廈門時,那種感受才真正打從心中澎湃的感受出來。

金門水頭碼頭小三通航線

從金廈門到金門,我的旅行不只停留在那段最平凡的戰地記憶裡,騎著機車走訪朋友聊兩岸,金門的鄉親有著與臺灣不同的思維,雖然是屬於臺灣當局管轄區域,但是他們對於兩岸間總有著超脫兩岸之間的想法,金門人都會則稱你們臺灣人,對大陸同胞也稱大陸人,由於歷史的原因讓金門鄉親有著自己與臺灣島內不同的兩岸觀,金門人們的想法和純樸都無不是這兩岸隔海而治六十多年來而產生出與眾不同的兩岸觀嗎?金門,金門,兩岸的同胞們都應該走趟金門,真正看看兩岸過去「三八線」前線故事,聽聽金門同胞的聲音,金門的故事值得你我繼續聽下去。

短短三日的金門之旅,我再度踏上開往廈門的船上,小三通不只通了兩岸同胞的便捷,更重要的是通了兩岸同胞的心,2001年開啟的小三通,每年有超過一百多萬名兩岸同胞透過這條航路往返兩岸,親赴兩岸探訪親友。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在廈門環島南路的咖啡店裡,海著那一頭正是小金門,正是數天前我從小金門望廈門環島路,現在的我從廈門到金門再從金門到廈門,我在金門望廈門再從金門望廈門,短短幾公裡的航程兩門盡收眼底,在過去那兩岸對峙的時代裡,這都是最奢侈的奢求。此時又讓我想起在兩岸對峙時代裡一段悲劇的故事,一名在金門當兵的廈門人,思鄉情怯的他冒著被處以軍法的風險遊過金廈海域,只是為了再見見廈門的母親,但最終人沒有遊到對岸就被抓起來,最後在金門處以軍法死刑槍決,那些年的故事那些兩岸對峙時代的故事,現今的兩岸青年兩岸同胞都還記得嗎?歷史不能夠被遺忘,現在的我,人在兩岸昔日的最前線「金門與廈門」,兩岸兩門之間的故事,真正值得你我真正走一次,因為兩岸兩門有著那些最美的風景和許多美麗悲歡離合的故事,我的兩門故事正在繼續下去,你的呢?

從廈門海灘遙望金門大擔島和二擔島

作者為瀋陽市臺協副秘書長羅鼎鈞

相關焦點

  • 金門特級陳高,兩岸和平之酒
    ,在晚宴上,「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也特地搬出珍藏多年的兩瓶57度金門陳年高粱酒,將作為「和平之酒」送給習近平。被稱為「和平之酒」的金門陳年特級高粱酒其實,將歷史時鐘播回2005年,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進行首次兩岸交往的「破冰之旅」時,伴手禮就是金門高粱酒;而到了2013年,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受習主席接見時
  • 探秘大小金門:從炮對炮到門互開
    馬山是金門島與大陸最接近的地方,距離廈門的角嶼不過2100米,退潮後更只有約1800米。馬山觀測所是當年臺軍窺探大陸的最前線。 記者來到馬山,越過早已無人值守的哨卡,迎面一堵照壁,上書「還我河山」,白底紅字,喚醒我們對那個年代的歷史記憶;再左轉,忽然一片寬闊,馬山播音站、觀測所就在眼前。它們設在一排地堡裡,地堡上林木森森,掩蔽性極強。
  • 馬英九首登金門大擔島視察防務 隔海遠眺廈門
    [資料圖片]臺海網9月29日訊 馬英九29日前往金門視導防務,同時頒發中秋節加菜金勞軍。馬英九一早搭行政專機抵達金門後,在海上7級風浪下,穿上救生衣轉乘兩棲偵察營飛龍快艇登上大擔島,並在北山心戰牆前遠眺廈門。 這是馬英九就任以來,首次踏上大擔島,在距離大陸廈門島只有不到3公裡的最前線,巡視第一線部隊。
  • 《廈門之旅》鷺江夜遊,海上遊金門
    鷺江夜遊「國內三大黃立夜遊水路」之「意江夜遊」與「珠江夜遊」「清江夜遊」被譽為「國內三大黃金夜遊水路」。坐在遊船上,的花園中山路夜景、鄭成功盟像、演武大橋、廈門大橋、海峽郵輪中心。火燒。海泡大橋。東渡貨櫃碼頭、頂門造船廠、寶珠嶼、杏林公鐵大橋、大島等夏門絢麗夜景將盡收眼底。最值得一提的是登江夜遊將演武大橋、海滄大橋。
  • 從廈門到金門 兩岸共探社會保障領域合作
    從廈門到金門 兩岸共探社會保障領域合作 2017-05-13 195月13日電 (楊伏山 郝紅豔)兩岸200多位專家、學者及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12日至14日匯聚廈門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兩岸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合與橋接,探索符合兩岸中國人特點、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人類社會保障事業貢獻中國模式。
  • 福建與金門從前沿陣地到水乳交融的歷史變遷
    如今,福建與金門在各方面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也讓金門民眾從中受益。 從海防前線到共飲一江水 「福建向金門供水以後,最開心的就是孩子了。現在,他們住在爺爺、奶奶家,跟住在外公、外婆家一樣,隨時可以喝到乾淨的水,再也不用擔心沒水用啦!」
  • 從對峙到對話——「張夏會」在金門舉行並達成積極共識
    新華社北京/金門5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寒芳 何自力 趙博)小滿時節,榴花似火。23日13時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僅花了半個小時,就從廈門抵達金門水頭碼頭。    1979年元旦之前的40年間,廈金海域炮火紛飛,硝煙瀰漫。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廈門、金門從軍事前線華麗轉身為兩岸交流前沿。
  • 鄭文燦訪金門稱:兩岸應把和平當作唯一選項
    近期「全臺走透透」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造訪金門,選擇在這個極具兩岸關係象徵意義,與廈門近在咫尺的地方發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其參選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形勢越來越明朗。鄭文燦:兩岸應把和平當作唯一選項昨天,鄭文燦在金門的首站行程就把談話重點落在兩岸關係上。
  • 金門貢糖續寫兩岸緣 大陸遊客帶動銷量急增(圖)
    中新社發 羅欽文攝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董會峰金門,前線戰地的硝煙味遠離,代之而起的是兩岸人員雙向往來、互動頻繁的和平氣息。伴隨一撥又一撥陸客經此往返兩岸,金門固有的道地特產更加聲名遠播。無論是傳統的金門「三寶」,還是現在的金門「六寶」,都成了兩岸遊客金門遊伴手禮的最佳選擇。
  • [兩岸情懷]金門攬勝(2002—02)
    金門四面環海,環島多港灣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計30 餘處,潮高水深。  44年前的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廈門前線近500門大炮一齊開火,2.6萬餘發炮彈,在一小時內狂瀉在國民黨軍隊駐守的金門島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此後,福建前線與金門之間相互炮擊長達20年。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了歷史,漸漸遠去。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金門初見 兩岸學子共敲和平鍾
    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從金門到廈門:藝術愛好者跨海觀演漸成常態
    不過,回首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大多數金門民眾想觀看一場高水平的文藝演出近乎奢望。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軍隊退踞臺澎金馬,金門成為兩岸隔海對峙的最前線。從1956年起,國民黨當局在金門實行了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
  • 張志軍:過去廈門金門「炮打炮」 現在兩地人心連心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23日13時許,乘船抵達金門水頭碼頭,展開為期兩天一夜的訪問。 原標題:張志軍首訪金門 盼兩岸關係更進一步 中新社金門5月23日電(記者黃少華 鄭巧)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23日抵達金門,盼兩岸關係更進一步。 當天13時許,張志軍搭船抵達金門水頭碼頭。他表示,此次參訪行程原定於2月7日進行,但2月4日發生了很不幸的空難,」為了不影響搜救工作,我就推遲了金門行,這一推就是三個半月。
  • 臺軍在金門前線進行實彈射擊
    編輯:玫瑰臺灣地區離大陸最近的是金門島,可以說是離廈門只有一海之隔。現在大陸不斷的向金門縣釋放善意,推動了金門縣的發展。但是駐盡金門守軍卻一直加強戰備,讓人覺得心寒。不過隨著馬英九上臺後,金門更多的成為了旅遊觀光地。但是現在,臺灣軍隊卻在小金門進行實彈訓練。小金門離大陸最近的地方只有0.5公裡,在這樣敏感的地方進行軍事演習,其用意不言而喻。特別是在蔡英文叫囂要預防大陸"侵略"的敏感時候,臺灣的這個做法自然暴露了他們"臺獨"的野心。雖然他們配備了美國給他們銷售的武器,但是這阻擋不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 蔣孝嚴從臺北直航廈門:兵戎相見已成歷史 要珍惜和平
    談兩岸關係兵戎相見已成歷史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問:您再次來廈門參加投洽會,最直觀的感受怎樣?我住的飯店,可以看到小金門。上世紀60年代我大學畢業後在金門服兵役,也到過小金門。那時候,兩岸非常緊張,和現在非常不同。現在,和平發展的方向和基礎都很牢固。2005年,連戰先生和胡錦濤先生達成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兩岸積極推動和平發展,成效非常顯著。
  • 廈門首個赴金門商貿考察團搭船啟程
    中新社廈門十一月二日電(楊伏山趙軍)以廈門國貿集團董事長何福龍為團長的「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赴金門商貿考察團」今日從廈門和平碼頭啟航前往金門。這是廈門首個赴金門考察的商貿考察團。  該考察團一行十一人於今日上午十一時搭乘金門籍「太武」輪直航金門。
  • 離廈門僅六公裡駐軍兩三萬 臺灣布重兵守金門(圖)
    大洋網訊 43年前的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廈門前線近500門大炮一齊開火,2.6萬餘發炮彈在一小時內狂瀉在國民黨軍隊駐守的金門島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此後,福建前線與金門之間相互炮擊長達約20年。隨著兩岸形勢的變化,金門這個臺灣當局的軍事重鎮,在兩岸關係中又扮演著新的角色。圖:戒備森嚴的金門島,稚氣未脫的「阿兵哥」。
  • 金門飄揚起五星紅旗!當地民眾祈願和平盼統一
    人們紛紛用自己最真誠、最熾熱的情感向祖國深情告白。與福建廈門只有一水之隔的金門也高高飄揚起五星紅旗。金門居民王明宗表示,兩岸都是中國人,金門民眾祈願兩岸和平,盼望祖國早日統一。他們還把70面五星紅旗懸掛在遊客與民眾比較多的鄉鎮,希望以此讓更多的金門民眾能分享到一樣的喜悅。王明宗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門人心裡都有一段炮戰陰霾,因此大家都渴望和平、珍惜和平,「我拿著五星紅旗到處走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看。兩岸一家親,血濃於水。」說起這次的經歷,王明宗稱,「路上大多數人的反應都很熱情積極,但也有個別人攻擊我,我根本不需要理會他們。
  • 臺灣在金門演習「水鬼」滲透作戰
    據南華早報1月26日報導,解放軍退休少將羅援昨日撰文直言「不排除武統兩岸」後,臺灣軍隊罕見地在金門舉行小型攻勢作戰演練。而這和民進黨在臺灣「大選」中獲得一邊倒勝利,相隔不過10天。  據臺媒「中央社」報導,臺灣「國防部」春節巡弋的首站今日來到金門兩棲偵察營,俗稱「水鬼」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的海龍蛙兵早上在金門料羅灣海域進行岸際滲透作戰。  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馬英九政府執政8年以來,軍方鮮少在外島進行類似操演。陸軍金防部指揮官郝以知表示,去年國軍漢光演習,海龍部隊就是演練這項敵區海岸滲透項目。
  • 廈門到金門的大橋真來了!
    在這個建設方案中翔安新機場無疑備受矚目畢竟通橋方案將新機場擺在了重要的位置目前翔安國際機場正在興建如果能夠配合廈金大橋建設甚至將廈門地鐵線路延伸到金門翔安新機場建設已邁入正軌如果廈門至金門通橋方案順利通過的話對於兩岸人民又是一重磅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