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記者 程曦
2007年8月21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中國大陸高校,來自臺灣地區的高校以及來自澳大利亞、德國、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者和博士生齊聚清華園,參加以「百思交匯,和諧世界」為主題的清華大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
這是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早在2002年3月,由各院(系、所)輪流組織承辦的博士生學術論壇就在清華校內全面展開,師生集中周末時間進行學術交流的形式得到廣泛好評;以校內論壇經驗為基礎,清華又於2003年10月發起並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9大學科300多名博士生的參與規模令人印象深刻,會上發表的《首屆全國博士生論壇學術宣言》更是有力帶動了全國範圍的博士生學術交流;2005年9月,清華再做創新之舉,推出「首屆清華大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為博士生敞開一扇面向世界的學術之門。
縱向、橫向兩個層面,校內、國內、國際三個類別,清華博士生論壇形式範圍的日益擴展和研討內涵的逐漸加深,使得越來越多的清華學子從中受益。以校內論壇為例,截至2006年11月,報告總數已逾6000場,與會博士生近1萬人次。毫不誇張地說,博士生論壇已經成為清華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的一個代表性「品牌」。
作為各類博士生論壇的有益補充,「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沙龍」是一種更為輕鬆、開放的學術交流形式。從2004年3月起,該校研究生會與各院系配合,每周選取一個當前學術交叉領域中的熱點話題,在飲食廣場一層咖啡廳舉辦學術沙龍。3年多時間裡,共有超過4000人次的研究生參與了60餘期學術沙龍的活動。平均每期活動涉及近10個相關院系,多角度、跨學科的交流特徵顯露無疑。
在學術氛圍營造方面,清華大學堅持培養興趣、整合資源。例如啟動「學術團體支持計劃」,以鼓勵研究生自發性學術團體的發展。目前該校活躍著超過50個學術團體,涵蓋了清華大部分學科和研究領域;該校還以「清華博學網」為依託,整合校內學術信息資源,為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自主開展科學實驗和實踐創新提供了良好條件。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高虹教授強調,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不拘形式,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創新思路。除了學校舉辦的這些活動之外,許多院系和導師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組織學科範圍或課題組的師生進行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探討。航天航空學院的固體力學學科以及生物系等,在這方面都有值得借鑑的做法和經驗。
一種盡情碰撞、交流思想的氛圍,正充盈著整個清華校園;一種崇尚科學、銳意創新的精神,正在清華的研究生群體中躍動。以校內-全國-國際三級博士生學術論壇、研究生學術沙龍和研究生自發性學術團體為主體,日臻完善的清華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正「孵化」出一批又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編輯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