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濃鬱創新氛圍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濃鬱創新氛圍

新聞中心記者 程曦

  2007年8月21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中國大陸高校,來自臺灣地區的高校以及來自澳大利亞、德國、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者和博士生齊聚清華園,參加以「百思交匯,和諧世界」為主題的清華大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

  這是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早在2002年3月,由各院(系、所)輪流組織承辦的博士生學術論壇就在清華校內全面展開,師生集中周末時間進行學術交流的形式得到廣泛好評;以校內論壇經驗為基礎,清華又於2003年10月發起並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9大學科300多名博士生的參與規模令人印象深刻,會上發表的《首屆全國博士生論壇學術宣言》更是有力帶動了全國範圍的博士生學術交流;2005年9月,清華再做創新之舉,推出「首屆清華大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為博士生敞開一扇面向世界的學術之門。

  縱向、橫向兩個層面,校內、國內、國際三個類別,清華博士生論壇形式範圍的日益擴展和研討內涵的逐漸加深,使得越來越多的清華學子從中受益。以校內論壇為例,截至2006年11月,報告總數已逾6000場,與會博士生近1萬人次。毫不誇張地說,博士生論壇已經成為清華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的一個代表性「品牌」。

  作為各類博士生論壇的有益補充,「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沙龍」是一種更為輕鬆、開放的學術交流形式。從2004年3月起,該校研究生會與各院系配合,每周選取一個當前學術交叉領域中的熱點話題,在飲食廣場一層咖啡廳舉辦學術沙龍。3年多時間裡,共有超過4000人次的研究生參與了60餘期學術沙龍的活動。平均每期活動涉及近10個相關院系,多角度、跨學科的交流特徵顯露無疑。

  在學術氛圍營造方面,清華大學堅持培養興趣、整合資源。例如啟動「學術團體支持計劃」,以鼓勵研究生自發性學術團體的發展。目前該校活躍著超過50個學術團體,涵蓋了清華大部分學科和研究領域;該校還以「清華博學網」為依託,整合校內學術信息資源,為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自主開展科學實驗和實踐創新提供了良好條件。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高虹教授強調,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不拘形式,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創新思路。除了學校舉辦的這些活動之外,許多院系和導師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組織學科範圍或課題組的師生進行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探討。航天航空學院的固體力學學科以及生物系等,在這方面都有值得借鑑的做法和經驗。

  一種盡情碰撞、交流思想的氛圍,正充盈著整個清華校園;一種崇尚科學、銳意創新的精神,正在清華的研究生群體中躍動。以校內-全國-國際三級博士生學術論壇、研究生學術沙龍和研究生自發性學術團體為主體,日臻完善的清華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正「孵化」出一批又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編輯文清)

相關焦點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營造濃厚學術氛圍 培養高水平人才...
    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院長期以來致力於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每年組織多場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逾百人來學院訪問講學,組織類型多樣的學術活動,並積極支持研究生出訪,培養學生學術交流能力和洞悉前沿的視野,激發學生科研、創新的積極性和熱情。
  • 搭建川渝學術交流平臺 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在成都舉行
    12月10日,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和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暨四川科技學術大會在成都舉行。  大會以「潛心鑽研、引領創新」為主題,旨在搭建川渝兩地綜合性、跨學科、開放性的科技學術交流平臺,引導川渝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學術研究,營造安心、靜心、專心的學術氛圍,帶動川渝學會學術水平提升,促進學術繁榮和科技創新。
  • 科技文化周:體驗科技魅力 營造創新氛圍
    活動吸引了諸多南開學子參與,大家一起觀摩第一課堂知識轉化為科技創新的成果,體驗科技魅力。  此次活動以「導學習方略,賞科技魅力,匯青年力量」為思路,既重視第一課堂知識習得的應用出口,又強調第二課堂科創實踐的本源回溯。
  • 營造濃鬱教研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添翼
    營造濃鬱教研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添翼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2-08 08:57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近日,
  • 企業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如果一個公司從上到下的氛圍都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那麼很可能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創意湧現;如果公司的文化是跟隨、模仿甚至抄襲,則很難有真正的創新產品面世。要激發突破性的新產品創意,企業首先要在企業內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 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包容」,就是要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包容科技工作者個性,鼓勵其張揚特長,寬容其探索創新中的失誤失敗,寬容不同的學術觀點甚至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讓其放膽探索求創造。「激勵」,就是要體現知識價值的分配原則,讓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要在改革中形成以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為骨幹、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探索性研究為生力軍、競爭協同機制為紐帶的科研開發體系。
  • 臺灣新竹科學園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 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
    ■ 本報評論員  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必然要求,關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成敗。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關鍵在黨,關鍵在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關鍵在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誤的氛圍。
  • 鞍山市第八中學:立德樹人 營造濃鬱校園文化氛圍
    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堅持節日系列活動,創設德育教育環境,強化德育工作的滲透性。加強教科研工作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鞍山市第八中學在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上出實招,學校每學期對課堂教學教研活動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課堂教學教研工作開展得紮實、積極、有效。
  • 創新方式營造安全文明交通氛圍
    創新方式營造安全文明交通氛圍9月21日,從全市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殲滅戰攻堅任務部署會上獲悉,自今年8月全市啟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以來,全市共銷號道路交通隱患今年以來,我市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啟動了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重點整治7大類15項內容,並按照「一點一整治」「一治一方案」整治要求,創新工作方式,制定了「目標+措施+效果」的帳單式個性化整治方案。
  • 「電磁輻射與散射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創新研究群體舉辦研究生學術交流會​
    1月15日,由「電磁輻射與散射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創新研究群體舉辦的研究生學術交流會在清水河校區科C216會議室隆重召開,現場進行了研究生學術成果口頭報告交流及海報展示
  • 家族中長輩營造的濃鬱科技求學氛圍,從小影響了王貞儀的求學興趣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王貞儀家族有著良好的家學淵源,學術氛圍濃厚。在王貞儀所成長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女子教育的核心宗旨要成為合乎封建禮法規範,也就是「三從四德」的閨閣女子。身為女性,似乎就不需要接受教育,甚至「女子無才便是德」。不僅如此,當時絕大多數社會底層平民也是沒有機會走進私塾,接受教育。大部分人從事農業勞作,只有少數的知識分子從事著書立學。
  • 天津大學召開博士生學術論壇工作交流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蔡建爽) 7月9日下午,天津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工作交流研討會在衛津路校區會議樓第五會議室舉行。各承辦過博士生學術論壇學院的主管副院長和相關負責老師、學校研究生教育督導組專家、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老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齊崴教授主持。
  • 中式書房裝修效果圖 營造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
    讀書也好,發呆也罷,讓自己回到這個靜空間裡,感受沉靜悠然,沉澱浮躁心靈……在崇尚文學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文人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營造一種濃鬱的中式裝修氛圍。在這個小天地裡,可讀書、可吟詩、可作畫、可彈琴、可對弈,唐代劉禹錫雖只有一間簡陋的書房,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創新正向激勵機制營造守信社會氛圍
    原標題:創新正向激勵機制營造守信社會氛圍   「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經營一度陷入困境,還好法院出臺了激勵機制,給我們帶來了生機。」
  • 臺三小打造舒適閱讀環境 營造濃鬱讀書氛圍
    該校通過打造舒適的閱讀環境、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營造濃鬱的讀書氛圍,培育知書明理的書香學子。  舒適的閱讀環境是書香校園的「硬條件」。臺三小本著「打造一流校園圖書館」的理念建設臺三小圖書館。原本只有幾條長凳、幾個書架的閱覽室升級,取而代之的是溫馨現代、動漫感強烈的「大森林裡閱讀王國」圖書館。
  • 新疆兵團積極營造科技創新的輿論氛圍
    自5月31日新疆兵團召開科技創新大會以來,根據兵團主要領導「要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氛圍」的指示精神,兵團科技局聯合兵團黨委宣傳部、兵團日報社等單位,共同開展了「貫徹兵團科技創新大會精神
  • 特別報導 | 生物制氫、金納米粒子、等離子共振……河南農大研究生狂飆學術賊拉風!
    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機電工程學院負責人、農業工程及相關學科研究生參加了學術年會開幕式。開幕式由研究生工作部部長李為主持。開幕式上,副校長譚金芳教授代表學校向研究生學術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我校四年來研究生學術年會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回顧總結。
  • 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
    大家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努力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
  • 高校育人需營造自立創新的文化氛圍
    通識教育的關鍵在三個方面:一是大學必須營造一個豐富多樣、多姿多彩、全面發展的文化藝術和文化教育的氛圍,影響並引導學生在一個文化土壤豐厚、文化人才輩出、文化實踐繁榮的環境中受到薰陶,感悟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二是大學應儘可能提供多樣的文化、藝術、哲學和社會科學課程供學生選擇,豐富其文化品位和思想內涵;三是教師應該成為崇尚文化、追求博雅、富有情趣的人,以此吸引學生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