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高新技術企業已達272家

2020-12-11 瀟湘晨報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祝敏報導 11月18日,記者從衡陽市統計局獲悉,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衡陽市高新技術企業已增長到272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全市16個縣市區園區全部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清零,除石鼓區,南嶽區以外所有的縣市區高企數都達到10個以上,雁峰、蒸湘、祁東、耒陽高新技術企業均超過20個。

從領域分布來看,高新技術企業覆蓋了高新技術產業八大領域,主要集中在先進位造與自動化、新材料、生物與醫藥三個領域,其中先進位造與自動化有82家,佔比30%。

截止到2019年,衡陽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示範性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國家級星創天地8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1個。

此外,目前全市共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創新型縣市區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7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1家,省級星創天地17家(含國家級8家),省級眾創空間6家,省級孵化器2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9家。

【來源:中國衡陽新聞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梁平高新技術企業達六十四家
    (資料圖片)記者 熊 偉 攝梁平日報訊 (記者 陶開星)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高新技術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近日,記者從區科技局獲悉,我區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已達64家。
  • 吉林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
    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逐步實施及「863」等科技計劃的逐步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已開始拉動全省國民經濟增長。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已開始成為自主創新活動的主體。詳見圖3。
  • 衡山科學城喜提九家高新技術企業
    近日,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 《關於湖南省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備案的復函》(國科火字〔2020〕253號),湖南省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出爐,衡山科學城繼今年首批申報獲批的衡陽市信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湖南銘東新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外,又有湖南新業態智慧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衡陽市大井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武漢高新技術企業達4417家創新高
    首場新聞發布會以「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市科技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等介紹科技創新驅動,實現動能轉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等情況。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4167.27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5.69%,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417家,均創歷史新高。這位負責人介紹,東湖高新區光電子優勢產業正向光芯屏端網產業全面拓展,規模已近萬億。
  • 九州縱橫:高新技術產業「十四五」規劃解讀
    從企業格局看,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形成了三個梯隊的企業格局,第一梯隊主要由外資企業構成,其產業經驗豐富、產業基礎完善、裝置規模大、技術水平高、銷售能力強、產品鏈較為匹配、戰略清晰並運作規範。第二梯隊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其進入市場較早、具有一定產業經驗、產業基礎完善、裝置具備一定規模、有較強的技術積累與人才儲備、產品鏈較為完整、運作規範但機制不靈活。
  • 甘肅天水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位於甘肅天水市的華天集團是我國最早從事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元器件研發生產的半導體領軍企業之一,這家有著近50年歷史的老牌企業曾在市場競爭中落伍,一度連發工資都困難。 近年來,華天集團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產業規模也隨之擴大,10年間產銷規模增長近50倍。今年前10個月,華天集團完成工業總產值78.08億元,利潤總額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3%和14.89%。
  • 深圳一年新增27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原標題:一年新增27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深圳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作為深圳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生力軍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方陣進一步擴容,2019年全年預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700家,累計超過1.7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深圳GDP比重超過3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超過
  • 東莞創新地圖發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508家
    打開這份創新地圖,既可以看到十大產業的企業數量和分布情況,也可以看到東莞創新要素的各項數據,其中,創新地圖收錄的我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1508家。這份創新地圖共分為6個板塊,分別為創新要素、產業布局、創新實力、圖表統計、統計數據和企業庫,其中統計數據和企業庫為專業領域的研究所需,暫未對外開放。  創新要素是創新驅動的重要推手。在創新要素板塊可以看到,東莞目前有新型研發機構32家,其中松山湖有26家,佔據總數的81.25%。
  • 我市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
    我市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 作者: 陳月丹 錢卓瑛 字號:[ 大 中 小 ] 11月24日,金華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會員大會在金華市文化中心召開
  • 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 金華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
    11月24日下午,金華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會員大會召開。協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金華市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金華市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的有力支撐。據統計,目前,金華市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90家,今年又新申報了432家,總數有望近1400家,正按每年300家左右的速度遞增,呈現出加快培育壯大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11.83億元,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8.17%,比2015年提高16.07個百分點。
  • 崑山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2000家
    日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發布江蘇省2020年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崑山成績亮眼,在蘇州範圍內創下三個「第一」:共有873家企業公示入圍,佔蘇州總量的21%,位居第一;高企認定通過率61%,與蘇州高新區並列第一;有效高企數預計達2030家,保持第一。
  • 稅費優惠落實落地 助力高新技術產業走上「快車道」
    該公司會計鄧丹喜算了這樣一筆帳:「企業技術研發最缺的就是現金流,今年前三季度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我們就享受稅收優惠3339萬元,還有增值稅留抵退稅3900多萬元。」受益於減稅降費政策,該公司6項研發技術轉化為專利成果,並已順利投入生產。
  • 德州平原縣新增6家高新技術企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12月8日,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了山東省2020年第二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其中,德州平原縣山東一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匯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申東發酵裝備有限公司、山東鴻榮電子有限公司、匯勝集團平原紙業有限公司、山東川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6家企業榜上有名。今年,平原縣共有7家企業通過認定,其中覆審1家,新認定6家。2018年以來,平原縣堅持開展高新技術企業雙十倍增培育計劃,每年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各10家。
  • 連雲港5家企業入選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瞪羚企業
    【連網】昨日,筆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根據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關於發布2020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評估結果的通知》,我市5家企業入選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瞪羚企業,分別為連雲港潤眾製藥有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宇田醫藥有限公司、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連雲港騰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54家,年產值81.98億元!英德: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領頭...
    截至目前,英德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4家,同比上年增長28.57%;2019年產值達到81.9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11%。2020年共有23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動英德經濟轉型升級的「領頭羊」作用已逐步顯現。
  • 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形成了光電子信息、先進設備製造、特種汽車及零部件、紡織及高檔服裝為主的主導產業體系,生物醫藥、非動力核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一是光電子信息產業。呼應武漢•中國光谷建設,以華工科技、華中光電、漢光科技、奧瑞那公司、愛普科斯為代表的50多家企業匯集園區,已被列為湖北省52家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是武漢城市圈中除武漢以外的唯一一家光電子產業集群。
  • 廣州高新技術企業預計超過7000家
    他表示,廣州市創新發展的成果已經初顯,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硬實力,預計2017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將超過2000家,總數超過7000家;希望廣州創新企業藉助《財富》全球論壇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從而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企業。   創新主體??
  •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簡介
    江北區塊11.44平方公裡,地處老城區中心,已成為擁有創業服務中心、專業孵化器、創新基地和完善的社會中介服務的"大孵化器",培育著1100多家高科技企業。江南區塊73平方公裡,位於錢塘江南岸,是杭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近年來,已累計投入資金30億元,建成或正在開工建設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一個現代化城市雛形已初步顯現。
  • 虞城縣多舉措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通過開展政策宣傳、強化申報輔導、做好智能化改造、引導企業轉型和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等多項措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12月7日,虞城縣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逯德標接受採訪時介紹說,虞城縣高新區內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建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質檢中心1家。
  • 濰坊市123家高新技術企業升格為「國字號」
    2014年,濰坊市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產業轉型的重要抓手,篩選優勢領域進行重點扶持,強力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濰坊市新建成濱海海洋化工、壽光新型防水材料2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市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到11家;新認定國家備案高新技術企業123家,總數達到461家,居全省第二位。      (記者張秋德)  想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