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你型臺式主機領域,蘋果Mac mini算是「一枝獨秀」,這並不是在否認其他PC廠商的產品,而是Mac mini產品延續至今並未退市可稱作為一朵奇葩。有人說Mac mini是他唯一買得起的Mac電腦,作為目前Mac電腦產品線中售價最便宜的一款產品,Mac mini承載著多少預想高格調的人的夢想,因此它的存在一方面是蘋果Mac電腦小眾路線的一個岔路指向,而另一方面就產品本身而言它並不差勁。
在2014年10月16日蘋果新品發布會之前,種種預測都堆在新MacBook Air的構想上,很少有人提及新Mac mini會是什麼樣子,而部分人談論該產品的新設計時大多以「小巧」、「低功耗」、「手掌大小」等詞彙來形容。可實際上蘋果在自己的臉上重重地扇了一巴掌,新品發布會上沒有所謂的輕小型Mac mini,甚至更新之後的Mac mini 2014還不如老款。
內存不可換的罪惡 新Mac mini中文首測
硬體配置上新Mac mini是升級款,配備第四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得以更低功耗,雖然晚了一年之久,但至少新硬體在功耗與性能方面的平衡做得更加出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硬體搭配下Mac mini可以設計成更小體積的模具,然而蘋果卻把這些硬體重新塞回了老模具中,這種偷懶的做法不僅沒有給予我們驚喜,而且板載內存設計使得整機可DIY性大打折扣,有不少用戶在購買新品之後卻大呼上當。
新Mac mini在模具設計方面大體上沒有變化
其實新Mac mini模具在大體上是沒有變化的,而是在細節部分做了一些改動,比如更換平臺後的主板設計、接口的配置、散熱模塊的改動等等。沒有變得更小巧,這是新Mac mini讓人有些失望的地方,可這並不代表這款產品是失敗的,從低中高三個基本配置產品的售價來看,很顯然這是蘋果在做另類的促銷,在內存不可更換的情況下你會選擇最低配嗎?
當然這是後話,在購買之前我們先來詳細理解下新Mac mini這款產品(預裝Mac OS X Yosemite系統),細節上的改動具體是怎樣的?除了內存之外硬碟能否進行更換?帶著種種問題我們往下看。(新Mac mini指Mac mini 2014款)
整體造型設計方面,新Mac mini相比上一代產品並沒有多少區別,一樣的Unibody機身、一樣的圓盤底座與後置接口,還有一樣的頂蓋蘋果LOGO。因此從外觀來看,我們找不到明顯不同於上一代產品的設計,甚至連前置的指示燈位置都沒有改變,尺寸19.7cm×19.7cm×3.6cm(長寬高),總體而言捧在手中還是比較費勁的,這個尺寸並不小巧。
新Mac mini機身一角的設計與上一代相同
接口依舊設計在機身後側
雖然整體的外觀沒有多少變化,但是在後置接口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不同。新Mac mini在接口配置上相比上一代產品有了一些改變,整體布局並無大改,而是取消了火線接口並增加了一個Thunderbolt 2雷電接口,這樣一來新Mac mini配備有兩個Thunderbolt 2埠(速率20Gbps)、四個USB 3.0埠(速率5Gbps)、HDMI埠、SDXC卡插槽、千兆乙太網埠、音頻輸入埠、耳機插孔、以及機身前端IR接收器。
電源按鍵位置
配備有多合一讀卡器
從接口配置上來看,新Mac mini能同時支持多達兩臺解析度為2560×1600解析度的顯示器,而增加的雷電接口可以用作轉接其他接口來使用,比如DVI、VGA、Dual-Link DVI或HDMI等。四個USB3.0接口算是良心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外接HUB設備的麻煩,而且將所有接口都設計在機身後側使得整機就正面觀賞性更加簡約。當然這都是這麼多年來Mac mini一直延續的設計,在這一代產品中並未改變。
底蓋材質防滑性強卻不耐劃
再看機身底部,銀白機身框架中心鑲嵌著一個黑色圓盤,這也是Mac mini較為經典的設計,從這面看頗有iOS圖標的感覺。Mac mini的底蓋主要起到防滑的作用,另外由於機身Unibody設計,底部掏空便於組裝硬體,因此底蓋設計成圓形而並非小墊腳。Mac mini機身採用鋁合金材質,強度較高,相比之下底蓋則要脆弱許多,桌面上如有細小的沙粒便會劃傷底蓋。
從整個外觀設計來看,新Mac mini的變化確實不大,僅僅是在接口配置與布局方面有所不同,而內部變化在先前的拆機中有所展示,當然在此還是有必要重新梳理一邊。首先新Mac mini的底蓋圓盤的固定方式較之上一代產品有所改變,原先旋鈕式固定方式變更為卡扣式固定,因此拆機時需要藉助拆機撬棒來將底蓋撬起。
將螺帽設定成與底蓋卡口對接
底蓋的固定方式上新Mac mini較為討巧,並非在模具上開孔或者預留卡扣,而是將三顆屏蔽罩的固定螺絲設計成與底蓋卡口的固定形狀,這樣一來省去了重新開模的麻煩,實際上是節省額外支出。打開底蓋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新Mac mini的變化,老款產品的內部是半開放屏蔽罩設計,露出內存方便用戶更換,而新Mac mini則是封閉設計,不取下屏蔽罩的情況下是看不見內部構造的。
無線網絡天線
取下屏蔽罩時要小心
如果用戶購買新Mac mini後需要自行拆機的話,屏蔽罩切勿急忙取下,容易扯斷隱藏在裡面的線。移除屏蔽罩後可以清晰看到新Mac mini大體的內部構造,實際上除了散熱模塊些許不同以及沒有內存卡槽,新Mac mini的內部結構與上一代產品相差不大,包括電源的固定方式、主板推出方式以及硬碟位置等。
尺寸較大的散熱風扇
細節上看,散熱風扇要比老款產品更加大號一些,搭配上低功耗平臺理論上的散熱能力會更加出色,然而在我們實際體現中發現,「暖手寶」問題依舊,並沒有得以改善。其實這從內部設計中就能看出一些貓膩成分,Mac mini配備有散熱風扇卻無進風口,雖然底蓋採用具備透氣性的材質,但是進風量與出風量難以平衡,影響著有效散熱,這就直接導致部分熱量堆積於機體內部,而金屬外殼導熱性較好且起到一定的散熱效果,這就出現了運行狀態下Mac mini機身「暖手」的問題。
非SSD版本機型預留了硬碟位置與接口
再來說下新Mac mini可DIY性方面的一些變化,如拆機所見內存在這一代產品中不再是可更換設計,板載內存限制了用戶自行升級的可能,用戶只能選購中高配置或者是在線定製內存容量,升級成本相比老款要高一些;硬碟方面新Mac mini依舊支持雙硬碟組合,如果購買的非SSD版本產品,機體內部預留了SSD固定位置,不過該SSD採用PCIe接口,升級成本也不小。(可以組成Fusion drive或是更換SATA接口硬碟為SSD)
最後我們來解析新Mac mini的硬體配置與性能。在Mac mini得以更新之後,有不少人開始吐槽其硬體升級性能卻下降,也有不少測試結果表明新Mac mini硬體性能不如上一代產品,這是真的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新Mac mini選用了Haswell低功耗平臺,從最低配置到默認最高配置均為低功耗處理器,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在發布會上宣稱其待機功耗僅為幾瓦(省電或是綠色環保)的原因。
然而被不少人誤解的是,新Mac mini最低配置機型與中高配置選用的處理器的性能存在較大區別,功耗也有所不同,因此稱新Mac mini整體性能不如上一代屬於一概而論的不負責任說法。從蘋果官網的截圖中可以看到,中低兩個配置的處理器與顯卡都是不同的。
新Mac mini 2014蘋果在線商城的售價與配置
首先來對比這兩款不同配置的新Mac mini,蘋果產品向來不標明處理器的具體型號而僅僅是標註其主頻及籠統的型號,實際上1.4GHz Mac mini配備的的英特爾酷睿i5 4260U雙核低功耗處理器,整體TDP為15W;2.6GHz Mac mini配備英特爾酷睿i5 4278U雙核低功耗處理器,而整體TDP為28W。兩者功耗與主頻的不同意味著性能也將有所差異,另外酷睿i5 4260U集成了HD5000核芯顯卡而酷睿i5 4278U則是HD5100銳炬顯卡,在顯卡方面兩者也有差異。
為了方便對比,我們選用上一代Mac mini低配置產品(型號:MD387),該配置選用英特爾IvyBridge平臺處理器酷睿i5 3210M,整體TDP為35W,集成HD4000核芯顯卡。性能對比如下圖:
Mac mini 2014與上代產品處理器性能對比
Mac mini 2014與上代產品顯卡性能對比
許多人質疑新Mac mini性能下降,問題主要出在最低配置上。從測試對比結果來看,同樣是低配情況新Mac mini在處理器性能上確實不如上一代,就算是22nm製程處理器在功耗(15W)妥協之後還是沒法與32nm標準電壓(35W)相比的,而不少人抓住這點不放吹噓新Mac mini性能下降是因為忽略了顯卡性能。
在處理器性能方面,新Mac mini有高有低不能說完敗於上代,可是在顯卡性能方面新Mac mini毫無疑問是完勝的,就算是最低配置HD5000核芯顯卡也要比HD4000核芯顯卡強上近乎一倍性能,這樣的提升在實際體驗中的差別也是十分明顯,說到此估計就有人會嘆道2012款Retina版MacBook Pro 13的運行不流暢的問題。
最後點評:
新Mac mini沒有給人驚喜,算是蘋果的一次十分常規的硬體升級,如果有人盼望著手掌大小Mac mini的話,想必在本次發布會之後會是「相當失望」,尤其是新Mac mini限制了用戶自行升級內存,這種打臉又賺錢的行為,不少人或稱之為「可恥」。用「失望」和「可恥」來形容新Mac mini還算是較為恰當的,不過新款機型在售價上有所改動,降價處理也算是挽回了一些面子。
總的來說,新Mac mini在硬體配置上的改動較大,雖然硬體更新相比MacBook晚了一年之久,但是顯卡性能的提升帶來更好的交互體驗,就這點上還是值得肯定的。另外,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新Mac mini中配置產品相對較為值得購買,在此點評:蘋果的比價策略真是罪惡。
Mac OS X 10.10 Yosemite(優勝美地)電腦作業系統是蘋果在今年6月份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全新作業系統,首個扁平化IOS作業系統IOS7發布一年後,Mac電腦作業系統也終於迎來的扁平化時代。在經歷了多個開發者測試版本和公測版後,蘋果終於在昨日iPad發布會後開放了Yosemite正式版的下載,所有符合更新要求的用戶均可以通過Mac APP Store免費獲取到該更新。
Yosemite是OS X系統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升級,重繪了新的用戶界面,新增眾多的新功能與特性。如果配合上最新的iOS8.1,將使得用戶能夠在使用Mac時體驗到更棒的功能,更快地提升工作的效率。那麼問題來了,Yosemite真的值得用戶去直接更新麼?更新之後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更新之後性能有沒有提升?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就來給大家實際測試一下。
首先需要確定你的Mac電腦是否能夠升級Yosemite?蘋果官方給出了詳細的升級條件,可以發現的是Yosemite對硬體的要求其實是相當低的,如果此時你的Mac能夠運行Mavericks的話,那麼肯定也能夠順利運行Yosemite。
·iMac (2007年中期或之後的機型)
·MacBook (2008年後期的鋁金屬機型或 2009 年前期或之後的機型)
·MacBook Pro (2007年中期/後期或之後的機型)
·MacBook Air (2008年後期或之後的機型)
·Mac mini (2009年前期或之後的機型)
·Mac Pro (2008年前期或之後的機型)
·Xserve (2009年前期)
另外,在線更新Yosemite安裝文件需要至少15 GB的可用磁碟空間,我們可以直接從Mac App Store下載到Yosemite的免費更新,然後像安裝應用程式那樣安裝Yosemite,相當的簡單。本次筆者使用一臺2012年的15英寸Retina MacBook Pro來進行本次的演示。
點擊屏幕左上角的Apple圖標,選擇Mac App Store,進入更新選項即可找到OS X Yosemite的更新。更新軟體包大小一共5.16GB,下載的速度根據實際使用的寬帶網速有關,需要大家耐心等待。
Mac App Store中即可找到Yosemite的更新
安裝包下載完成後,安裝程序便會自動打開,按照提示一路繼續即可,安裝位置注意選擇本機的系統磁碟,其他就沒有啥需要太多注意的地方了。在原有系統中安裝完成後,安裝程序提示需要重新啟動繼續安裝。經過白蘋果畫面後,安裝程序將經歷一個大約40分鐘左右的安裝過程。之後電腦便會再次重啟,在經過黑蘋果頁面之後便會很快進入系統。
安裝期間Mac電腦將多次重新啟動
在電腦第三次重啟之後,便會成功進入Yosemite系統。在看到全新的桌面前,系統還會要求登錄iCloud帳戶,FileVault磁碟加密,iCloud Drive等設置。其中FileVault磁碟加密是默認自動勾選的,建議沒有加密需求的用戶不要勾選,以免浪費不必要的系統資源。
建議不要勾選FileVault磁碟加密
升級到iCloud Drive雲存儲
在升級到iCloud Drive前,系統會提示升級之後無法使用iCloud Drive的設備,提醒用戶儘快將其他設備也升級到最新版。這次的Yosemite將iCloud Drive融入到Finder文件管理中,iCloud雲存儲的文件終於可以方便的管理了,並且還能支持Windows電腦管理。
閱讀全文……